第209章 梧国的变故
作者:南柯一孟   一念:胎穿李同光,改名又改命最新章节     
    “他身边当时一个人都没有吗?”听完梧帝驾崩的情况,孟不知疑惑地问金媚娘。
    金媚娘回道:“据说是没有。这事和宁远舟给六道堂的人正名有点关系。”
    接着,她把个中缘由讲了一下。
    简而言之,就是宁远舟回梧国以后,用雪冤诏给六道堂成员正名,说当初安梧大战,梧军大败不是因为六道堂。这事梧帝认了,所以没有什么波折。但有一点,梧帝在这事上也取了个巧,在雪冤诏里说这事不怪六道堂,责任在自己。
    然而,他所谓的自己的责任是听信胡太监谗言,没有听其他人的良言。
    这有推卸责任的成分,但有效。
    因为胡太监死在了乱军之中,死无对证。
    当时存活下来的人能站在朝堂上的也没几个,而且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和梧帝唱反调。
    譬如萧明,他和梧帝沾亲带故,人又有些愚忠,就没有拆台,选择了默认。
    又譬如宁远舟,他打算完成这事就归隐,自此远离朝堂,为免节外生枝,也没去细究,反正能为六道堂正名就行。
    不过,此举除了推卸责任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梧帝真觉得事情是这样!
    他不觉得梧军大败是自己指挥不当,而是认为胡太监误事。
    为此,梧帝恨屋及乌,对宫里的其他太监也不待见。尤其在兴兵复仇的事受阻以后,他心情不好,看那些太监越发不顺眼,不让这些人陪着。若有人不听,或者碍了他的眼,就会予以惩罚。
    如此一来,宫里的太监自然对梧帝敬而远之。
    而皇帝身边没有让宫女时刻跟着的道理。
    因此,梧帝身边也就没什么人随行,以至于喝醉酒后一头栽进御池,没能及时获救。
    孟不知听完以后很无语,转而问起了后续。
    金媚娘如实道:“梧帝驾崩后,梧国朝堂再次恢复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再次恢复成了三足鼎立?”孟不知面露疑惑,随后问道:“杨盈不是入局了吗?”
    金媚娘出言解释道:“礼城公主虽然因为执掌六道堂顺利进入朝堂,但由于身份和时间的缘故,根基尚浅。其能站住脚,基本是得益于梧帝的支持。梧帝一驾崩,她就有点独木难支。另一边梧后也受到了影响,声势有所削弱。”
    “所以,这一姑一嫂就抱团了?”闻言,孟不知反应过来,如是猜测道。
    金媚娘笑着点头:“没错。”
    孟不知忍不住感慨:“那这梧国的皇位又有得争了。”
    金媚娘同样这么觉得,继而问道:“公子以为这梧国国君之位最终会花落谁家?”
    孟不知想了一下,摇头道:“不好说。”
    “梧后若是生出个公主,这皇位自然归丹阳王。可这一胎,十有八九是个皇子,所以又有得掰扯了。”
    金媚娘稍一想也明白过来,颔首道:“这倒是。”
    孟不知笑道:“不管结果如何,都与我们关系不大,我们隔岸观火便是。”
    “也是。”
    就在孟不知打算作壁上观的时候,梧国的事又发生了变故:梧后滑胎了!
    这消息一出,章崧和梧后只得让丹阳王上位。
    就在众人以为事情会就此落幕时,丹阳王又出事了!他在按流程去太庙向列祖列宗祭拜时被牌匾砸中,身受重伤,昏迷不醒。
    这一下,梧国百官有点傻眼。
    两个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都出了意外,这皇位该咋办?
    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英王杨行衍!
    他是梧帝杨行远、丹阳王杨行健同父异母的弟弟,八岁时为了救落水的梧后留下了残疾。而当今时代,身有残缺者难以为君。因此一般情况下,他注定与皇位无缘,早早便被上一任梧帝封为英王,担任梧国的皇室宗长。
    可现在……梧国皇室只剩这么一根独苗了!
    是以,一些大臣觉得可以推英王上位,甚至表露出了这方面的意向。
    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要再等等,英王毕竟身有残疾,上位的话容易遭人诟病和非议。最关键的是丹阳王目前只是昏迷,等其醒过来,若是身体无大碍,应当依照之前的决定,让他继承大统。
    这事还没出结果,变故再生,英王居然刺杀丹阳王,还被抓了个正着。
    而发现这事的人正是礼城公主杨盈。
    很快,内幕揭开:梧帝杨行远驾崩、梧后滑胎、丹阳王受创,这些都是英王的算计!
    他这般费尽心思的目的也简单,就是为了顺理成章地当上梧国国君。
    情况开始和原剧一样,英王为了达到目的,从杨盈出使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布局了:钱昭得知梧军在安梧大战中大败,由于信息差,以为同父异母的亲弟弟柴明战死,所以对梧帝杨行远暗生恨意。
    英王偶然发现了这点,便蛊惑钱昭,让他找机会杀了梧帝。
    但柴明由于孟不知擒贼先擒王的操作,没有如原剧那样战死,反而顺利被救回来了。这样一来,钱昭对梧帝的恨意减弱不少,加上弑君是大罪,会连累柴明,所以他就打消了想法,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而使团一行人又没有像原剧那般倒霉地遇到北磐入侵,从而给英王再次在路上出手的机会,所以梧帝顺利回到梧国。
    英王见一番谋划不成,心有不甘,便欲再行算计。
    这时,梧帝恨屋及乌、厌弃太监的表现,恰好给了他机会。
    于是乎,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梧帝就落水驾崩了。
    这事一出,钱昭瞬间起疑。
    因为英王之前唆使过他弄死梧帝。
    关于这茬,他因为柴明还活着而打消了念头。但其对梧帝这个昏君也没好感,而且这涉及到皇室内部斗争,他不过是个羽林军的都尉,人微言轻,贸然牵扯进去容易引火烧身。
    是以,钱昭就把事情烂在了肚子里。
    直到梧帝人没了,他才觉得事情有点超出预料。
    最终,他思虑再三,把英王的事告诉杨盈。
    杨盈几经思量,又将事情告诉了梧后。
    最后,丹阳王也知道了。
    于是,几人联手设局,成功让英王露出了狐狸尾巴。
    真相大白后,丹阳王为保存体面,想遮掩此事,用其他理由把英王贬为庶民。
    梧后却与之意见相左,坚持判定英王谋逆,且要他的命。
    二人僵持时,英王意图拼死一搏。
    不料杨盈早有提防,不仅拦下了偷袭,还当机立断,以摧坚神爪一手捏死了英王。
    “谋逆者杨行衍已伏诛,王兄和皇嫂不必再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