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喜迁新居—上
作者:半糖加冰块   七十年代之知青奋斗记最新章节     
    除了徐晏北和舒清清,就没有人会比朱玉宁更期待他们搬家的那一天的到来了。
    到清清姐搬家的时候,也就离她去县医院复查的日期更接近了,她想了一圈,还是没有提前复查。到时候还要拍片子的话她就加上一个月好了,她就不信这还能不给她拆夹板了。
    但越是高兴的日子,就越是会有那么些个人看不惯别人过得好的。
    很快就到了徐晏北和舒清清搬家的日子了,因为东西一直有收拾,再加上有大家帮忙的情况下,搬家的动作就快起来了。
    不只是没有鞭炮而已,徐晏北和舒清清就连红纸都不敢多贴几张。
    但两个新人穿的都是新衣,还弄了两张六斤重的新棉被。
    请来的人还有帮忙的人进屋一看,东西不多但该有的都有了。想来是起房子花了大钱,这迁居和喜宴就只能从简了。可惜不能吃上一顿好的了。
    因为请的人都是相熟的关系好的,大家更多的是为两个新人高兴。简单一点那也是为了过日子,这样子的观念在大部分村里人看来是要好好过日子的。
    因为办席的时间是下午,大家帮忙搬好东西后,就拿着徐晏北和舒清清给准备的发糕先回去了。
    到了下午的时候,朱玉宁拿着自己准备的礼物,拄着拐杖去那下个坡就到了的舒清清家。
    朱玉宁那是一手篮子一手拐杖的走到舒清清家门口的,拐杖只是个装饰品而已。就在朱玉宁踏进去院门口的时候,身后传来了声音。
    “朱知青,你和舒知青关系那么好,你给舒知青送了什么东西呀?能不能我们大家伙过过眼瘾开开眼见啊!”说话的是村里的孙婶,脸上的好事都明写着了。
    朱玉宁看向孙婶,上下的打量着,又往孙婶身后看过去,最后才落到了孙婶的脸上,然后露出了疑惑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倒是没什么问题,反正看看也不会不见了,就是孙婶这么问我,我也没见孙婶有拿了什么好东西过来啊。而且孙婶这是不请自来?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可以这么...厚着脸皮想白吃人家酒席的。”
    “你凭什么说我不请自来!而且我这是带了红封来的,可要比你那个破篮子值钱的多了。”孙婶的脑子就没有上线过,至于理智她这辈子到现在还没有过。
    “噢,不是不请自来啊。那婶子你有这个吗?还有你看我这些红枣桂圆,还有这块上海来的红纱巾,加起来得十块钱了。婶子还能给我清清姐封上个十块钱?”这要不是不能出格,朱玉宁可是想给清清姐置办更多的东西的。
    她的积分最后都是要换成钱的,清清姐照顾她本来就是因为她的麻烦和宋知青的请求。虽说钱货两清,花钱买服务什么的,她并不能习惯这种说法。
    而且清清姐是真的不想占她的便宜,她这边多给一点,人家转头就拿了自己的粮食过来一起吃了。她们平日的菜,炒菜烧水用的柴火也都是清清姐出的。
    她不在乎别人的想法,也听不得他人的诋毁。而且她这叫千金难买她欢喜,毕竟她是可以自己拥有千金的,只需要她再努力一点。
    朱玉宁掀开篮子上盖着的布,露出来了里面的大红枣和桂圆,红纱巾是用白色的塑料袋装着。
    接着她从篮子里拿出来了一个红色的长方形纸片,这时候孙婶后面的婶子也看到了朱玉宁拿出来这个东西。
    “对哦,我给忘了拿这个东西来了。”有婶子拍了拍自己的大腿说道。
    “这个红色的纸算什么东西。要红纸我家里多的是。”孙婶皱着眉不屑道。
    “哟,孙家的你不知道啊。”
    还没等朱玉宁解释这个东西的用处,就有婶子惊奇的开了口。
    “这不是人家新人给送到家里去的嘛。我听说只送了交好了,到时候可以凭着这个请柬换糖呢。这不我出门走一半忘了,还是赶回去拿过来的。”
    “嚯,送糖好啊。这是水果糖还是奶糖啊?”
    “不知道,一会吃完饭不久知道了嘛。”
    “那倒也是,所以孙家的,你这不是闹笑话了嘛。人家都没请你来,不过你这红封真的能有这么大方给人知青封上一张大团结?”好事的婶子盯着孙婶看。
    孙婶脸就是一僵,她哪里知道这个东西啊。而且她家那个不也是先过来了嘛,想到这个孙婶连忙开口找补:“东西在我家男人手上,我这就是来的慢了点而已。”
    在孙婶不解的眼神中,其他的婶子那是一个笑嘻嘻的。
    朱玉宁打开了她的那个请柬,里面的字是她压着清清姐在她屋里重新写的。徐晏北是真的狗,他自己没空写,有一部分是请人帮忙写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清清姐写的。
    结果她的不是清清姐给写的,这中间要是没有猫腻,她就不姓朱。
    “孙婶子还真的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这个请柬是一人一个的。毕竟人家徐知青舒知青为了起房子也是花了不少的钱的,这以后还得过日子的,可不就得精打细算点嘛。这不相熟还不好相处的,自然是没必要请的。婶子们也觉得我说的没错吧。”
    朱玉宁是直接拉来了婶子们的战队,婶子们心里只有那个糖,她们家真的是相熟的都给了请柬来的。人家就连小孩子都给了,还说了孩子跟她们大人分桌吃饭。
    这可是少有的,以往没几家会舍得单独给孩子们开桌的。就冲这一点,就能够说明人家小两口是真的没有看不起谁的,这小孩子人家都能请,怎么还不愿意请你一个大人呢。
    “就是就是,这过日子还是要脚踏实地的该省省该花花。不然等到真的要花钱的时候一分钱都拿不出来,才是遭罪了。”
    “我可记得,村尾那个林家不就是儿子三十才结婚。然后大办了一场,结果没过一个月人家就上门去追债了。花钱办的席,到头来是借钱办的。又是肉又是鱼的,一点也不考虑往后的日子的。”
    “那可不是,听说到去年才还上一半呢。”
    “那不是大前年的债了吗?那孩子都快两岁了吧?”
    “对啊,听说最近又怀上了呢。完全不考虑能不能养得起,一个个都是那个瘦的。”
    孙婶听着面前身后的婶子你一句我一句的,脸色都白了,但是又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