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豫州民变
作者:墨墨是墨爷   逃荒,我全家都是重生的最新章节     
    马车溅起的尘土,让人不适。
    “这些人怎么回事。”
    “驾马的速度这么快,也不怕撞到路上的行人。”
    有村民不满的嘀咕着。
    小舅妈一手牵着一个孩子,生怕他们被马车给撞了。
    苏音看着一队接着一队马车从面前驶过,走到大舅舅跟前。
    “大舅,我总觉得这情况不对。”
    杨大山也意识到了,“的确有点不对劲了,似乎有什么东西在后面追赶他们。”
    对,就是这个感觉。
    “哒哒哒”的马蹄声再度从后方响起,远处又有一队人马朝着这边而来,对方也看到他们这支队伍,稍稍放慢了速度。
    苏音站在一侧,朝着队伍挥挥手。
    她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队伍竟然真的停下。
    领头的护卫警惕的看向苏音,“有事?”
    听着口音,似乎豫州那一带的口音。
    苏音开口,“这位大哥,可是豫州出事了?”
    那人没有回应。
    “别误会,只是瞧着诸位行色匆匆,故此一问。”
    领头的护卫看了一眼他们的队伍,又看看他们这群人,虽然穿着破烂,但甚在干净、整洁,每个人脸上和神情都带着光彩,与豫州那边遇到的流民完全不同。
    “云州、甘州等地的灾民,在豫州发生民变,暴民正朝着梅州而来。”
    杨大山等人惊得瞪大眼,“不是说朝廷派遣了巡抚过去?为何会民变?”
    领头的护卫摇头,“这个我们就不知晓了。那群暴民已经屠了许多县城、村落。你们最好快些离开此地。”
    “多谢。”苏音拱手一礼。
    领头驾马带着车队离去,等他们一走。
    周围几家听到原委的家庭都慌了。
    “这可如何是好。”
    “我们是不是也得赶紧走。”
    杨大山与苏音寻到了杨里正,将情况说了一遍。
    杨里正神色变得凝重,“苏丫头心细。方才我也觉得奇怪,没想到事情严重到这种地步。”
    那可是民变,这意味着乱世即将到来,社会动荡。
    每一个朝代遇到这种情况,都寓意着这个朝代随时会覆灭。
    “我们不能这么慢悠悠的走,必须得加快脚程。”
    “没错。”
    杨里正将事情告诉每家每户,无论哪家在听到豫州那边出现了民变,无人还能淡定。之前原本还有一些怨言,觉得不应该那么轻易离开的人,都是一阵庆幸,不敢再说提及此事。
    “所有人都加快脚步,我们必须今天越过富顺县。”
    “家里有孩子走不动的,大人尽量拖着,别让孩子掉队,拖慢脚程。”
    ……
    一声声吩咐,从队伍最前头传到队伍后方。
    大人紧张的气氛,感染到了孩子,一个个紧跟着。
    “音音,你说你爹他们怎么样了?”
    按照时间,今晚便是那群暴民屠村的时候。
    富人得到消息的渠道总归比平民百姓多,这些人早早的逃离,避免了灾祸。
    平民后知后觉,即便知晓,也有人会抱着侥幸的心理,不认真对待。
    “娘,他们不会有事,上辈子不就好好的,这辈子肯定也好好的。”
    本该两个时辰后,才能抵达富顺县,他们用了一个半时辰抵达。刚到富顺县,就见着一队衙役从城门口出现,嘴里高喊着,“关城门,关城门。”
    不少排队等着进城马车队伍都懵了,趁着城门还未关上之前,所有人一窝蜂的往城内挤。
    苏音等人注意到了城门口的变故,就见着一窝蜂的人往富顺县冲,他们距离远,没听到衙役的喊声,就见着远处城门口一窝蜂的人往前冲,也不知出了何事。
    “这是出了什么事?”苏母惴惴不安。
    苏宝珠也面露忧色。
    走在前头的林家媳妇担忧的开口,“该不会富顺县也民变了吧?”
    这话瞬间让队伍炸开,所有人都慌了。
    “音音。”苏母下意识去握她的手。
    “不是民变,别担心。”苏音嚷声说道。
    躁动的队伍稍稍平复一些。
    苏音瞅见了衙役的动作,意识到什么。
    “大舅舅,富顺县这是要关闭城门。”
    “什么!”
    他们队伍可是要穿过富顺县,倘若城门关闭,他们需要从另一侧的小道绕过县城,那路程可比计划中的多了半天的路程。
    身后有暴民作乱,那些人随时都会追赶上来,每耽搁一分钟,都是多一份危险。
    “走,赶紧走。”
    不仅仅是苏音意识到了,杨里正等人也意识到了。
    “快跑。”
    原本井然有序的队伍直接被打散,所有人一股脑的往前冲,就怕慢了脱离队伍。
    等到他们赶到城门口时,城门早已关上。
    门口处留下几位衙役,朗声劝退滞留门口处的人群,有人听从了,直接离去。有人却不甘心就此离去。
    “官爷,这才辰时一刻,怎地就关城门?”有人不甘心的询问。
    那位衙役也被他们的不识好歹惹火,语气很冲,“上头下的命令,我怎知晓。”
    即便知晓,他也不会说。
    那人碰了一鼻子灰,见衙役面色不善,不敢多说。
    “后面的人散了散了。”
    “官爷行行好,我得进城给我孙子请大夫。”一位老者哀求着。
    衙役推搡着,“去去去,你即便进去了,请了大夫也出不来。”
    杨里正走上前,在衙役呵斥前,悄咪咪的将几个铜板塞到他手中,衙役的脸色瞬间缓和不少。
    “官爷,我是杏花村的里正,后头那些都是我们村的人。我们准备去永清县,不知可否通融通融,让我们过一过?”
    衙役摇头,“不是我不通融,上头已经下了命令,谁来都不开门。”
    “那可否告知这突然关城门的缘故?”
    杨里正又给对方塞了几个铜板。
    衙役见他上道,压低声音说道:“民变了,县太爷为了保证县城百姓的安危,才会做出决定。你们且快离去,免得遇到那群暴民。”
    “多谢、多谢。”杨里正拱手道谢。
    杨里正一回来,众人围上前。
    “如何?对方可通融?”
    杨里正摇摇头。
    “那为何突然关城门?”有人问道。
    苏音已然猜到了缘故。
    杨里正开口,“这是在防暴民。这里很危险,我们得赶紧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