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归家
作者:金光神辉   重生大宋:原来我竟是世家公子!最新章节     
    自从李询在萧山山那里烹饪了一顿美味后,似乎触发了他对美食的记忆。
    确切地说,是回忆。
    那些熟悉的滋味总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尽管这个时代没有辣椒,但有茱萸。
    原本李询并不知情,因为他很少下厨。
    大宋的美食同样独具特色,有些佳肴甚至未曾流传至今,自打来到大宋,李询就一直在品尝最高档的美食。
    不过有一种食物,李询是坚决不碰的,那就是生鱼片,为了避免寄生虫。
    许多人误以为鱼片和寿司是riben人的发明,实际上它们源自中原。
    riben并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整个亚洲的文化大多源于中原历代王朝。
    李询隐约记得,曾有人说过,要看唐朝文化的遗迹,就去riben;想看明朝的遗迹,就看韩国。
    有部电影,名字他记不清了,讲述的是朝鲜与riben之间的海战,背景设定在古代,全都是木制战舰,双方将领的盔甲,都有着唐和明的风格。
    李询避而不食的菜肴叫做鱼鲙,即生鱼片,本是一道鲜美的佳肴,薄薄的生鱼片如蝉翼般,入口即化。但从见识过宋人的食用方式后,他就再也不敢吃了,尤其是听过一个故事。
    宋人吃鱼鲙,简直狂妄至极,他们在河里抓到鱼,用河水洗净,直接在河边用刀切成片,然后就开吃。
    据说苏东坡也酷爱鱼鲙,以至于得了寄生虫,双眼通红。有医生告诉他少吃生鱼片,他却充耳不闻,依旧红着眼睛大嚼生鱼片。
    李询看着门口台阶上的人,他们在寒风中翘首以盼,他笑着朝他们走去。
    来到蔡家门口,正准备上台阶,只听见熊大一声吼叫。
    \"滚!哪里来的臭乞丐,滚开滚开,别脏了我家贵人的眼睛。\"哎呀,熊大牛啊,居然敢骂小爷。
    李询正要斥责他,昭君瞥了李询一眼,叹了口气说:\"熊大,别这样,这么冷的天,给他点热饭吃吧。
    看他衣衫褴褛,衣服里塞满了稻草,想必很冷,再给他拿件厚袍子吧。\"李询心中感动,看我的昭君多好,人美心更善。
    .
    李询眼中流露出赞赏的目光,正打算表示感谢。
    等等!
    不对劲!
    他后退一步,抬头望向门匾。
    蔡府,没错,这就是他的家啊,他们这是怎么了?难道没认出小爷回来吗?
    李询喊道:\"喂,你们在看什么?我就在这里。\"香君怜悯地看着那个满身污垢、脸色黝黑的乞丐,摇头感慨:\"再给他几两银子吧,让他能熬过这个冬天。\"这越来越不对劲了!
    李询有些愤怒了,你们这些人,难道不是在等待小爷我回来吗?
    “柳昭君,李香君,还有那些熊,你们是想寻死吗?居然需要小爷来可怜你们!”
    李询这一声咆哮,瞬间让门前的秩序大乱,台阶上的人不顾还在飘洒的冬雨,纷纷跑下来,围在了李询面前。
    仔细一看,那眉眼,那嘴唇,那鼻子,都和李询如此相像。
    “哥哥,是哥哥。”柒柒还是第一个认出了李询,高兴地扑进他的怀里。
    李询笑着推开柒柒:“别,哥哥身上脏,别把我的小柒柒弄脏了。”昭君瞥了李询一眼:“哎呀,你还知道自己脏呢,你这模样,就是相爷见了,一时也认不出来。”李询瞪了昭君一眼,心里暗想:我觉得我爹还没你了解我,毕竟我们经常光着膀子打架呢。
    李询的回归,使蔡家上下充满了喜悦。休息一天后,李询一大早就起床,一头钻进了厨房,这让蔡家的人都感到困惑。
    “郎君这是怎么回事?他饿了吗?”
    带着疑问,李询的贴身侍女小灵儿跟在他身后问:“郎君,如果你饿了就告诉我,我会让人准备吃的。”李询摇摇头:“这次出门,我解锁了一个新技能,小灵儿,我们家有没有粗盐,就是那种大盐块?”
    小灵儿不明白李询的意图,但仍点点头:“有的。”“有就拿过来。”“郎君需要多少?”
    “有多少要多少。”小灵儿无奈地说:“那郎君还是找熊大他们拿吧,太多了,我拿不动。”“很多吗?”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盐,李询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家有多么富裕。
    这里有粗盐,也有不少精细的盐。
    于是,他又开始提炼提纯,这次他请来了他的“便宜老爹”,当面展示这项技能。
    钱不能全让萧山山那个疯女人赚走,毕竟自己本来就是商人,家里最富的就是自己。
    “爹,怎么样?儿子的这个技能不错吧,以后咱们家就能发达了。”李询带着兴奋的表情,做起美梦,但也不敢过于期待。
    他叫来“便宜老爹”看,就是为了拉他一起做这件事。
    蔡京认真地看着那些细盐,拈起一些放进嘴里,沉思问道:“确实不错,你这是在哪里学的?”
    “在大辽。”李询毫不犹豫地将这技术归功于大辽,他可不傻,如果说是自己研发的,恐怕以后的麻烦会接踵而至。
    毕竟这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盐在古代是国家的重要工具,他还把它交给了萧家。
    实际上,李询这样做,背后隐藏着深远的计划和用意。
    蔡京摇摇头,严肃地对儿子说:“这门技术,绝对不能外泄!”他的语气坚定,厨房里除了他,还有昭君和香君在场。蔡京转向她们俩:“你们也一样,半个字都不能透露,还要监视他,不准他谈论或尝试此事。”李询困惑了,不明白为何禁止。之前的酿酒方法,父亲明明立刻带进宫,并加入了朝贡清单。
    李询忍不住问:“父亲,为什么不行呢?”
    “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蔡京反问道。
    李询认真回答:“父亲,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你看,这技术这么简单,而粗盐的价格又低廉。如果朝廷掌握了它,就能秘密大量生产,不会影响盐税,但国内售价可以略低。多余的盐可以卖给其他国家,不用通过官方渠道,甚至必须避开官方,由皇城司暗中操作,假装走私,运到其他国家后再找代理商,低价出售盐。只要我们在成本上稍有盈利,大量销售就能实现薄利多销。你想,当其他国家市场上出现低价细盐,他们的百姓会选择高价盐还是我们的低价盐?肯定是我们的。这样,他们的财富就会流入我们手中。时间久了,我们就能通过盐业间接控制其他国家的经济命脉,以后我们说什么,他们就得听什么。”
    蔡京听着不住点头,他对儿子的商业头脑深信不疑。只是儿子刚才提到的不只是商业策略,还有治国之道,他何时变得如此聪慧了?他认真看了眼儿子,又看了看仍站在厨房里的昭君和香君,两人的目光闪烁着领悟的光芒。显然,她们也理解了其中的利益。但这并不容易,至少目前不行。
    “孩子,你说这技术是从辽国得来的,万一辽国发现,他们会对我们有什么举动呢?如果他们因此全力攻打宋朝,我们又该如何抵挡,难道用银子去砸他们吗?你的主意固然好,但这需要一个强大的后盾,而且各国之间必须保持平衡的关系才能实现。
    别说辽国,别的国家也一样。你虽然计划找代理人,通过走私来摆脱朝廷的牵连,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他们不讲道理,联合起来攻击宋朝,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李询陷入深思,经济战的确需要强盛的国力作为支撑。然而,小国若是精心策划,找个中转站过渡也并非不可能。宋朝有海外商人,他们的国家远在大海彼岸,就算那些国家要对付这些商人,也是鞭长莫及。可这样,销售渠道就被他人掌控,等于被别人钳制了两端,风险实在太大,毕竟诱惑实在诱人。
    蔡京看着儿子沉思,等了一会儿,又接着说:“还有一个原因,这次出使的任务你清楚,朝廷现在全力以赴,这是皇帝首要关注的事。而你的技术来自辽国,只有消灭辽国,这技术才能成为我们的独家。你懂我的意思吗?”
    李询内心有些懊悔,为了对付萧家而泄露了这项技术。“那,就这样不了了之吗?我心里有点不甘,毕竟这既能赚钱,又能增强国力,削弱敌国。”蔡京大笑:“谁说要不了了之,你刚才的提议很好,我们不通过朝廷,以我们家的名义来做这件事。我找人操作,赚的钱就是我们家的。” 李询心中惊叹,暗自嘀咕,这真是个自私的大臣,他的便宜老爹果然只考虑自己。或许他也认可这个计划,只是他想的先是让自己家先得利,至少在灭辽之后再说。
    辽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李询摸着下巴,思索许久,是1122年还是1125年?他知道争不过老爹,毕竟他是宰相,就算他偷偷进行此事,老爹一句话就能阻止。
    想了想,李询认真问道:“那,父亲,赚的钱能分我一些吗?”
    “嗯?”
    蔡京瞥了儿子一眼,这小子已经很有钱了,怎么还盯着家里的财产?在蔡京心中,李询的东西就是自家的。毕竟,李询也姓蔡,还没搬出去住。
    听到父亲的疑惑,李询的脸色沉下来,一脸不乐意。
    “爸,我现在后悔告诉你这件事了,还不如我自己藏着呢。你这态度,好像打算一分钱都不分给我,我这可是大买卖,你就不怕赚太多钱会撑死你吗?”“你这个混小子,想找打是不是!”
    敢说自己会撑死,这孩子真是胆肥了!蔡京正要踢李询,却被香君和昭君拦住。
    “公公消消气,别气坏了自己的身体,蔡郎毕竟以前是做买卖的,关心钱财也是正常的。”李询见父亲要动手,立刻跑出门外,等听到厨房的声音,才靠在门口看着里面说。
    “就是嘛,爸,我不仅是皇城司的指挥使,还是东京十二行会的总头目,这么能赚钱的事,我怎么可能忘呢。这样吧,咱们商量一下,我也不贪心,只要五成,毕竟我这是技术入股,没有我的技术,你一分钱也挣不到。”还想分钱,开口就是五成!这让蔡京又生气了。
    “你们两个放开我,还没结婚呢,就这么向着他的,还把我这个公公放在眼里吗!”
    蔡京一怒,用公公的身份来说话,对特别在意他认同的昭君和香君来说,就像是掐住了她们的喉咙。两人毫不犹豫地松开手,看着公公在厨房里找东西要打她们的丈夫。
    香君还体贴地拿起一根擀面杖,递给蔡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