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育英巷
作者:宁村哞哞   云洲五年杀敌得了个傻汉子最新章节     
    芳华和韵酿两人却不知道她们即将成为大比武的噱头,两人赶去县南的泥瓦匠李大海家中。
    韵酿在前面敲门,芳华默默跟在长辈身后,她还小,万事阿娘出头就行。
    院内传来脚步声,紧接着大门便被打开,出来的却不是一个汉子,是位精神矍铄的妇人,虽然面色蜡黄,却是健康的肤色。
    “李家嫂子,李大哥在家不?家里要盖几间屋子,想趁着天冷前快快完工。”韵酿对感观好些的外人向来笑脸多。
    芳华更加确信,这李家门风不错,这李家大娘瞧着是个正气的。
    “是姜家小妹啊,天确实要冷,盖房是要赶紧的,不过这回儿,我家汉子却是没在家。”没有云中人会对着一张女英雄露出的美丽的笑脸一副驴脸,李家嫂子恰是爱颜色的,又恰是尊敬有能力的人。
    获得尊敬的人在很多时候都能得到便利,尽管有时很小。
    “今日育英巷那边房屋坍塌了一角,大海去那边修缮去了,你带着孩子去那边找找人。”
    韵酿知道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便不再多说,感谢一番李家嫂子,就离开了李家,带着芳华往育英巷而去。
    自始至终,芳华除了礼貌打声招呼都没多言,大人交谈的地方,小孩子无需插话。
    “阿娘,育英巷是何处?”听名字像是书斋聚集的地方,或是读书人住的地方,但云中多武夫,少书生。
    “那处原先是处荒废的旧巷,是由衙门拾起来,给那些父母亲人皆过世的孩子居住的,不过后来你嵇叔上台后,就请了教书先生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也叫民兵队的人日常训练带着部分孩子,让这些孩子长大后不至于一无所长。”
    “起码懂得传承,懂得家国安康。这育英巷还是你嵇叔给起的名儿,鼓励那些孩子努力成长为英才。”
    “原来如此!”是个很特别的孤儿收容所,酒坊捐款大概就是为了这处。
    两人从李家出来往东走了两刻钟,周边的房屋越来越陈旧,到了目的地,可见的房屋像是即将要塌了似的。
    巷口用泥土坯参差不齐地垒起两堵墙,勉强将巷子封起来,只留了一个只能通一辆马车的口子,甚至没有像样的木门,只一扇茅草扎成的破烂栅栏树在泥墙外。
    “阿娘,育英巷收留了许多孩子吗?”捐款难道是被吞没了?不然孩子不多为什么连基础建设都这样差劲。
    韵酿心有灵犀般开口,“太弱小的人只能靠掩饰来保护自己。”
    芳华恍然大悟,敌人近在眼前,太显眼对一群还需要成长的小孩没有好处。
    两人步入大门,里面入眼是两侧各一座破旧的院子,腐朽的院门使得里面的房屋一览无余,都已经坍塌了,是不可能住人的。
    芳华不禁暗自点头,如果她不知道这里是育英巷,一定觉得这里穷的掉渣,抢也最后抢这里,甚至懒得看。
    果然,过了几座这样的破院子,里面的院子是整洁牢固的,虽然依然是土黄色,但看着极有人气。
    院子里有几个妇女和未婚姑娘打扫卫生,应该是县衙雇佣来的,或许也有好心的人专门来帮忙的。
    衣着干净整洁的人出现在一片土黄色里总是显眼的,院内的大娘们注意到了韵酿和芳华。
    “姜妹子怎得带姑娘来这边了?”
    芳华转头看阿娘,心想:阿娘的名气可真大,云中人人皆知啊。
    韵酿显然是认识院里几人的,“张大嫂,李二嫂,姜伯娘……又来这边帮忙哈!真真是云中最最心善的人了!”
    各位大娘被夸得不好意思,忙一阵摆手,直道过奖过奖。
    韵酿又说,“这位大娘过于谦虚了!我就不在这处讨几个嫂嫂的嫌了。今日原是找李家大哥有事的,李家嫂子指了路,我们娘俩就寻着路来了这边。”
    “顺便看看这边如今怎么样了,许久未来了!”
    芳华在阿娘话落,赶忙打招呼,“各位大娘好!”
    各位大娘听言知韵酿来这处有事也不再多言,直接给韵酿和芳华指了往里的武院。
    两人点头致意后就往里走了。
    留下几位干活的嫂子们议论云中长得花儿一样的几位的种种。
    韵酿和芳华却是不知,两人继续往前走,芳华肆意打量着四周,刚刚的院子大抵是个食堂,那几位大娘多是在忙活灶上的活儿。
    但在里面就没多少人了,估计孩子们这个时间都去上课读书或是习武去了,所以这几处屋子应该就是居所了。
    住的院子很多,芳华没细数有几处,但是估摸走路的时间,也知道育英巷的孤儿是很多的。
    那匈奴到底抹去多少人的生命啊,芳华再次感受到了战乱的残酷。
    远处渐渐传来了声音,这里应该偏离县中心很远了,是绝好的藏身地。
    再近些,有读书声,也有雄壮的喊和声。
    终于到了武院,说是练武处,其实也没有什么设施,只是将几处连在一起的破院子全数清理出来,组成一大片空地供学子练武。
    对面的学堂也不遑多让,没有土房屋,只是几个简陋的棚子,从窗户往里看,还能看到年龄不同的孩子们一人一个小马扎,拿着一根光溜的树枝,在地上划拉着。
    整个屋子也就最前面的夫子桌上有几张纸一支毛笔。
    零落成泥,艰难困苦。
    芳华很是心酸,但是她很明白,对于生存在匈奴眼皮下一直被觊觎着的云中,尤其这些没有父母亲人在身边守护的孩子,生活的艰难是他们的一场历练,否则他们没有活着的机会。
    武院那边也不遑多让,只是孩子被按照年龄分成四队,小些的孩子在蹲马步打基础,大些的由几个壮实的汉子带着操练。
    那几位大娘说李家大叔就在武院里修缮房子,芳华实在好奇这空旷的大院子有什么能修的。
    韵酿和芳华都不欲闹出大动静,若是进院子找人问必然引起周遭人的目光,还好阿娘大抵猜到了李家大叔的位置,带着芳华从街道向前,路过几个院门,到了最边上的院门进去。
    这是一个放茅草的院子,不过茅草堆间有一条清晰的小路,应该是人们常走的。
    看来这里应该是个重要的藏粮地,联想家里的地窖,芳华瞬间领悟,这应该也是个地窖。
    估计是地窖出了问题,李大叔在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