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岳父
作者:东渣木鸡   寡妇逼上山?原地接暴富!最新章节     
    丁夫人啐了他一口:
    “你闭嘴吧!有你什么事?女儿的亲事,用不着你管,但凡你插手都没好事!”
    丁知府心塞,今天是他第三回挨夫人骂了。
    最近不知怎么的,原先温和娴淑的夫人,变得十分泼辣不近人情。
    不再对他嘘寒问暖不说,偶尔讲两句,还夹枪带棒的。
    母女俩说起小话,也不带他,净说些什么养鸡养鸭做什么粉的生意经。
    他是听也听不懂,站在一旁,倒像个多余的。
    她们若是不谈生意经了,他更心烦。
    因为,她们会聊成婚的细节!
    丁知府虽然对丁春仪关心甚少,但膝下毕竟也只有这么个女儿,还是有点挂心的。
    一想到独女竟然要嫁给一个庄稼汉,心里真难受得很。
    更不要说,平时遇见的官宦同僚以及商贾大户,大家都知道他女儿嫁得不好,他简直抬不起头。
    还不如打发回老家做姑子来得清净呢。
    丁知府恹恹地离了房,在庭院里随意走走,散散胸中的郁结之气。
    却正好经过张恒义屋子外头,听见他和张小竹两个在打算盘,跟桂如月汇报营收。
    “……天气冷,萝卜是减产了,不过明年的银子预收了部分,拢共五十二两……”
    “……大棚蔬菜倒是卖得好,日头冷,价钱贵,第一批就买了一百三十三两……”
    “……前儿跟风月酒楼结了竹林鸡和清溪鸭的款项,进账二百五十八两……”
    “……估摸着,明年这几个生意的营收,能有一千多两……”
    丁知府目瞪口呆,他没听错吧?
    这五十两又一百两又二百两的,比他当知府的俸禄,简直多得多得多。
    不能够啊,这姓桂的不就是个庄稼人家吗?
    他不由得盘算了一下自己的资产。
    其实,他是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若不是当年夫人侯氏下嫁,丁家如今的日子,还不知怎么个寒酸法呢。
    为官多年,他手里,也不过几个要死不活的铺子。
    一年下来,营收不到三百!
    吃软饭的丁知府抑郁了。
    他又探头一看,张恒义正在桂如月面前念账本。
    高是真的高,身段挺拔,倒是有个好模样。
    样貌嘛,长得黑,不如自己。
    但也勉强可以入眼。
    至于气质……行吧,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庄稼户的土气,尚算进退有度,沉稳大气。
    仔细挑挑角度,也是可以配春仪的了。
    丁知府的心舒坦了些。
    然而他一松懈,就被屋里的人察觉到。
    “丁大人!”桂如月一眼瞧见了他,热情地说:“快屋里坐!”
    偷听墙角被发现,丁知府尴尬地咳了一声,只好装作没事人似的走进去。
    细细一看,他又觉得张恒义不顺眼了。
    “夫人,有一句话,我不得不说。”
    丁知府摆足了官老爷的架子,瓮声瓮气地说。
    “以你们这农耕的身家,与我女儿实在不配,春仪嫁与你儿是无奈之举。”
    “你若有心,且听我一句劝。”
    “让你儿子别再种什么菜,到我这儿,当个小吏罢了!”
    桂如月等未料他会说这个,有些愣住。
    张恒义当即说:
    “岳父大人,小胥只喜侍弄田间地头,恐难从命。”
    丁知府生气:
    “说什么会对我女儿好,如今我特特为你谋划好前程,你却不依。你就是这样对我女儿好的?”
    “别叫我岳父,尚未成婚就顶撞起我来了,成婚后那还了得!”
    他气得把茶盏砰地放回桌面。
    张小竹人小,被吓了一跳,赶紧寻了个由头离去。
    屋里仅剩桂如月和张恒义。
    桂如月找补道:
    “丁大人,何须动怒,小儿确实不善从仕,纵然勉强,也不过浪费了你的好意。不若让他做喜欢的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日有大成就也未可知。”
    丁知府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一个种菜的,能有什么大成就?”
    桂如月微笑:
    “当今圣上最重农桑,耕种关乎国本,若是汉州在这方面有功绩,想必大人也能更进一步。”
    丁知府兴趣缺缺:
    “什么意思?你要说便说,能有什么功绩,也值得你打哑谜。”
    他的态度甚是无礼,张恒义有些看不下去,想说什么,但被桂如月拦住。
    桂如月仍是好声好气:
    “汉州水系丰沛,有水土优势,本可为我大威朝粮仓。然数十年来,汉州种粮收成欠佳,着实可惜。”
    “你这是在怪本官碌碌无为?”丁知府动怒。
    桂如月笑着摇摇头:
    “农桑本是专业事,莫说大人,哪怕是当朝丞相,哪里懂得如何种田种地。此时须得精专之人潜心研究。而我儿恒义,近来正在推进此事。”
    这娘子虽然是个乡野妇人,倒有些见地。丁知府心想。
    农是国之根本,大威朝确实是重农桑,许多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种,粮税便是浓重一笔。
    可丁知府不通农事,在汉州小十年,粮税不过平平。
    比起蜀州、江洲等地,汉州的粮食根本不够看。
    丁知府倒也想过在这上头使使劲,若知能做出功绩,他也好往上走。
    可他和他的幕僚,都是读书人,谁又懂这种地之事?
    如今桂如月提起来了,他便有一丝兴趣。
    “你说来听听。”丁知府说。
    “这方面还是我儿恒义专长,让他来为大人讲解吧。”桂如月笑道。
    该教给张恒义的,她都教了。
    她只是个理论派,张恒义才是真正的践行者。
    他的想法更加成熟、具有可行性。
    她就退幕后,深藏功与名吧。
    张恒义上前一步,拱手道:
    “大人试想,汉州有江有河,地貌与江洲等地相似,为何粮食收成却远远不及江洲?皆因地方不同,水土不同。其实,土地亦有其性。汉州种植,就亏在这土性上。”
    “土……土性?”一旦触及知识盲区,丁知府的气焰便没了,声势也弱了些。
    张恒义点点头:
    “庄稼之物,喜碱不喜酸。碱,盐者。正如人需吃盐方有力气,庄稼也许有碱,才能茁壮结穗。汉州因江河贯穿,年年洪涝季节,两岸田地皆被冲刷,致使碱性物质流失,土地酸化,因此,庄稼便如那无盐之人……”
    “停停停停!”丁知府觉得简直荒谬:“无知小儿,莫捏造欺人!庄稼是草本,如何能与人比?庄稼也要吃盐,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