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兵临河北
作者:起飞的东君   覆秦最新章节     
    自陈县出发,吴广大军很快便抵达大梁附近。
    “昔日辉煌大都,已成丘墟一片。”
    吴广眺望前方的城市废墟,心中虽有所准备,可真的亲眼看到时,还是忍不住轻叹出声。
    这里是曾经的魏国王都,四方辐辏之地,昔日繁华似锦,为天下之中。
    可如今举目之处皆为残垣断壁,水坑遍布,许多地方长起来的草足有一人多高,几只野狗在远处游荡,也不知在找寻着什么。
    这般荒凉景象,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曾是万乘之国的都城。
    “都是暴秦干的好事!”
    有两人站在吴广身侧,盯着前方景象,双目发红,袖中双手已是紧握成拳。
    “大梁乃天下坚城,秦军久攻不破,秦将王贲便引河水入鸿沟,又掘鸿沟以灌大梁,三月而灭魏。梁城从此平为丘墟……”
    张耳话语哽咽。
    昔日繁华故乡成为废墟野地,心头怎能不难受。
    陈馀冷声道:“秦人最是残暴,数十年前白起攻楚,引夷水灌鄢郢,淹杀楚人数十万人,亦是这般情形。”
    吴广眼睛微眯,转头打量对方。
    此番吴广北上,军中除了塞满自己的亲信外,也有他人跟随。
    张耳、陈馀便是其中代表人物,陈胜将他二人封为校尉,归吴广统辖。
    对于这两人,吴广感觉有些棘手。
    张耳、陈馀名声大、心机重,连陈胜都不服,对自己这个年轻的假王,恐怕不会诚心跟随。特别是自己抢了武臣的机会,破坏了他们原本的计划,谁知道此二人心头是怎么想的。
    “二人为刎颈之交,素来形影不离,两者合则智多,若是将他们分开……”
    吴广心头一动,对张耳道:“吾观张君对魏地感情深厚,今周巿将军攻略魏地,已取外黄、菑县,张君不如留在魏地襄助周将军如何?如此也可解张君思乡之情,并帮着复立故国啊。”
    张耳、陈馀脸色一变。
    这吴广竟想将他们分开!
    张耳干笑道:“耳虽念故国,然既奉令助吴王攻略河北,自当尽心竭力,岂可因私而废公,此事吴王勿要多虑。”
    “张君果乃豪杰之士也,既如此那此番河北之行,就多蒙二君相助了。”
    吴广拊掌而赞,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说下去。
    三人又聊了些闲话,吴广便离去处理军务。
    看着吴广的背影。
    张耳皱眉道:“此人刚才让我留在魏地,是真心还是在试探?”
    陈馀低语:“难说,不过试探的可能性大些,这吴广比陈胜聪明多了,吾等在其麾下当要多加注意。”
    张耳叹道:“说的是,可惜带兵的不是武臣。若是武臣为将,定会对吾等言听计从。”
    ……
    吴广试图拆分张耳、陈馀二人,一击不中,便没有在此事上过多纠缠。
    此时诸将分征各地。
    伍徐、田臧围荥阳不下,周章则率兵破巩县,西攻洛阳,手下兵卒已近十万,离函谷关越来越近。
    周巿(fu)那里,已兵围砀郡治所睢阳,只待打下,便可全取砀郡。
    至于王畔、邓宗、宋留等其他将领,也都各有收获。
    除了陈胜派遣的诸将外,许多乡县多有人杀官造反,冒出了大大小小的起义军。
    如秦嘉、朱鸡石、郑布、丁疾等皆各聚上千人,四处攻城略地,一时间大河南岸烽烟四起。
    吴广的心思全放在如何赶路上,他要在河北有人举旗之前,抢先渡河占城。
    大军两日抵达长垣。
    此处秦吏已被当地魏人诛杀,面对吴广大军前来,魏人箪食壶浆相迎。
    吴广没有停留,继续北上。
    此时东郡大部尚在秦人手中,郡里尚有三、四千兵卒。
    “楚军兵多势大,吾等不可出城交战,当稳守濮阳,以待援军。”
    东郡的郡守、郡尉不知道这支楚军的真实目的,还以为吴广是专程来攻略东郡的,故而将兵力尽数收缩于濮阳城中,不敢外出交兵。
    这一做法倒是让吴广占了个便宜。
    濮阳位置虽然重要,但不是自己的目标,后续周巿打下砀郡后,自会率兵北上来取。
    故而吴广也不管龟缩于濮阳的秦军主力,只下令先锋葛婴速取白马。
    东郡郡守聚兵濮阳,白马县几乎没什么守备力量,再加上彼处魏人应和,一天之内葛婴便攻破白马,占领彼处重要渡口白马津。
    “白马县令欲烧船只,幸亏彼处魏人举义,袭杀了县令,方给咱们留下了渡河的船!”
    当吴广率主力抵达时,阿牛和葛婴兴奋前来禀报。
    大河之水汹涌澎湃,想要渡过并非易事。
    白马津就是方圆数百里内最好的渡口,三国时袁绍南下与曹操交战,就是从对岸渡河,于白马交兵,最终大将颜良在此被斩,成就了武圣关羽的赫赫威名。
    如今占领白马津,又得此处船只,吴广便不再犹豫,当天就下令让葛婴率兵渡河北上。
    “秦人只以为我率军来攻东郡,定想不到我会弃濮阳而北上,这就是吾等渡河的最好时机,绝不可耽搁!”
    吴广目光炯炯。
    不仅是东郡的秦人想不到他会放弃攻打近在咫尺的濮阳,大河对岸的邯郸郡守定然也想不到。
    想不到,那就是机会。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获取最大的战略优势。
    “渡河!”
    吴广命令既下,两日之内,上万大军尽数从白马津渡河北上,只留下东郡的魏人、秦人们面面相觑。
    “这吴广不是来打东郡的?”
    “他怎么这样做,不先取东郡就渡河北上,不怕后路被断绝?”
    东郡之人被这番操作惊住了,等到郡守反应过来时已为时过晚,想要拦截也是无用。当然对东郡的郡守、郡尉来说,楚军渡河乃是祸水北引,心中其实松了口气,自不会傻到追击。
    当吴广大军踏上河北之地,赤色的楚旗与吴字大旗迎风飘扬时。
    恐惧的情绪自大河附近开始,迅速北上传播。
    安阳、邺县、邯郸……
    无数人被这个消息震惊。
    在此之前,陈胜、吴广虽搅起一番风云,更派遣诸将分略各处,四方乡县皆有人举旗响应。
    但只限于大河以南的楚、魏、韩之地。
    广袤的燕赵大地,依旧被秦人所统治,这里依旧平静。
    燕赵之民虽听过南方叛乱之事,但有大河为阻,只觉得距离自己很遥远,并不看好,哪怕闲时聊上几句,也并未太放在心上。
    直到这一天的到来。
    秦二世元年八月下旬,楚军兵临河北。
    统帅吴广的名字,迅速随着大军渡河的消息往北方传播。
    在汹涌澎湃的大河之畔。
    吴广昂然而立。
    他的身后是气势磅礴的滔滔河水。
    他的前方则是河北之地的上百座城池,以及数百万的人口。
    这里,正等着有人来征服。
    “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