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过去:少年时
作者:咒相连   赛马娘:漆黑战将最新章节     
    “今天下午放假,不过这个星期天的作业会多一点,放假回来之后考试,有不会的记得问问父母,要好好备考才行。”班主任说道。
    “潘龙康,许晓盛,你们两个更要好好备考才行。”班主任看向分开坐在两排的两个小男孩说道。
    许晓盛点了点头,笑道:“我知道。”
    另一边的潘龙康也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在这所封闭的小学之中,往往一个班要从学前班念起,学前班之后,就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五年级之后,这个小学的学生就会被放到这里最大的四所学校之一的西小学习。
    这样有一个好处,能够让这个班级的学生有深厚的交情,但也有不算坏的坏处。
    每个人的潜力和天赋不同,而很显然,最有天赋的两人唯有许晓盛和潘龙康。
    两人长年霸榜第一和第二,令其他的学生有些黯然失色。
    潘龙康早熟,他明白这个地方很小,能看到的不过冰山一角而已,对于离他家最大的西小,他还是很憧憬的。
    星期五下午,在众多学生的期盼之下,正式放假了。
    这所小学藏在巷子之中,巷子外面的是商店,学校内也有一个,但是很小,整个学校只有一栋教学楼,除此之外还有操场,教学楼的旁边是幼儿园,时常会放一些动画,对于这些小孩子们看的东西,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终究是小孩。
    枯燥的学习,自然希望能够找点乐子。
    排队离开学校的时候,许晓盛戳了戳潘龙康的肩膀,笑道:“你说这一次我们谁是第一?”
    虽然早熟,但还是那么一句话,现在的他也不过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
    潘龙康立刻笑道:“这次是我。”
    “上一次就是你,这次轮到我了。”
    “上一次是你,那张试卷不算。”潘龙康摇了摇头说道。
    上一次许晓盛有一题改错了,如果改对的话,正好超过潘龙康一两分。
    许晓盛挠了挠头,道:“你说得对。”
    周围的小孩听两个人的凡尔赛交流,有些无语,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
    走出学校,外面在路外面等着的是诸多家长们。
    学校的外面有一棵很老的大树,因为离墙很近,也有小孩展示过背靠树干爬墙的高超技艺。
    不过被家长看到之后必然要被教训一下。
    很多时候没有看到自己家人的时候,小孩就会在这边等着,下雨的话会去另一边的一个地方等着,那是一家粮食售卖处,有两扇门,一扇门在外,一扇门在内,外门常年开着,里面是一个空旷的空间,不受雨淋,可以去那里躲雨。
    走到大树旁边之后队列自动散掉,小孩奔向他们的父母,潘龙康和许晓盛也不例外,不过,像是命中注定一样,两人向各自相反的地方离开。
    走过几辆车,潘龙康看到了魏冰,魏冰坐在一辆小的电动三轮车上,潘龙康看见魏冰之后露出笑容,也是蹦蹦跳跳的上了车。
    这辆电动三轮车很小,但,已经是当时他们有能力买到的最好的三轮车了。
    “走,回家。”魏冰笑着道。
    “嗯!”
    魏冰发动三轮车,这条路是用水泥和碎石铺成的,有点颠簸,不过只有这么一段,之后便是平稳向前的水泥路。
    “老师今天有没有布置作业啊?”
    “星期天,布置的还挺多的。”潘龙康点了点头说道。
    “那回家先写作业,然后再玩。”魏冰点头道。
    “老师说这个星期天过去之后会考试,要我们不懂的问家长。”
    魏冰听见这句话脸上露出了笑容道:“那回家不会的问你爸爸吧。”
    魏冰没有学历,没有上过学。
    而潘父会的也很少,因为潘父只有差不多小学毕业的学历水平。
    但并不代表他认识的字少,当初的一些古典武侠小说,潘父一直都在看。
    “嗯。”
    路上,车水马龙,潘龙康坐在三轮车上,看着路过他们母子俩的一辆辆轿车。
    路途兜兜转转,路途颠簸一段,随后进入一条大路,大路的两边是人家,沿着这条马路向前,走到一个有着水泥路铺的路口之时,三轮车绕了进去,路口挂着一个不久前新装上的牌子——“潘家村。”
    沿着这条路,潘龙康看到了一栋正在盖的高楼,他抬头看向那栋楼,楼顶之上,诸多汉子正在奋力干活。
    潘龙康勾着头认真看,魏冰则是道:“找没找到你老爸?”
    “没看到。”
    “你老爸应该在里面一点的位置。”
    潘龙康点了点头,但是还是没有看到。
    “还是没看到。”潘龙康的语气有些失落道。
    “没事的,回家问问你老爸,问问他在哪里干活的啊,怎么没给你看到。”
    “嗯。”
    绕进一个小巷子之中,先是平缓,而后陡然爬升,然后又绕了两下,三轮车抵达一个由青石和水泥堆砌修筑好的两座房子前面,这两座房子一个是大一些的瓦房,另一个是小一点的平房。
    那是潘龙康的爷爷奶奶家。
    下车之后,潘龙康的奶奶正好倒洗菜水,看着潘龙康笑道:“龙康。”
    “奶奶!”
    潘龙康笑着,从车上跳下来,然后走到奶奶的身边,奶奶拍了拍潘龙康的肩膀,然后道:“去玩吧。”
    “嗯。”
    在这两座房子的后面,是一个较小的湖,沿着房子外侧的通道走,会走进一条泥地路,那路上架了几块石板当做小桥,小桥隔出两片湖面,在夏天的时候,蛙声震天。
    沿着这条路,向前会有一条延伸向左侧的土路,土路和潘龙康爷爷奶奶家后方的湖隔着一片有着茂密青草和数棵大树的区域,土路抵达的终点是一块平面,上面有两座由红砖堆砌出来的房子,那里,就是他的家。
    四处能寻到美好,但潘龙康时常感觉有些孤独,毕竟他是单生子女家庭,没有弟弟妹妹或者哥哥姐姐可以一起玩,当然表姐和表哥是有的,但常年在外地,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傍晚,潘父回家,一家五口在房子里面吃了一顿饭,然后,潘父和魏冰就带着潘龙康回他们自己的家。
    红砖垒砌的房子比青石堆砌的房子要小不少,尽管经历过狂风暴雨,依旧不会被冲倒。
    但下大雨的时候会漏雨,那时会用盆接好。
    在木桌子上,放着一块光滑平整的大理石石板,那里被当做是桌面。
    在潘父在外工作的时候,魏冰就会被奶奶叫到奶奶家里一起做饭,之后供全家人饱腹一餐。
    “你今天在哪干活,我们家龙康找几回没看见。”
    “啊,今天我在另一边砌墙,蹲在那边看不到也正常。”潘父笑道。
    “今天老师说,放假之后会考试,让我们不会的问家长。”潘龙康说道。
    “好啊。”
    潘父点头,然后道:“那把作业拿出来吧,不会的我教你。”
    “嗯。”
    潘龙康从书包之中掏出作业本和文具,一旁的潘父则是从一旁拿出武侠小说坐着看。
    潘龙康安安静静的写着作业,一旁的魏冰把电视打开看电视。
    没过多久,潘龙康遇到了不会的题,挠了挠头,开口道:“这题我不会。”
    “哪题?”
    潘父放下手中的武侠小说,看向潘龙康指着的地方。
    一旁的魏冰也是将视线从电视上挪开,看向父子两人。
    潘父看了看,笑道:“我懂了,我来告诉你啊。”
    “嗯。”
    潘龙康点了点头,然后潘父在一旁心平气和的说道:“一路和四路的车同时从车站出发,一路六分钟发一次车,四路八分钟发一次车,问多久之后再次同时发车,你这么想吧,什么数是六和八的最小公倍数呢。”
    “哦哦。”
    看着父子俩做题的样子,一旁的魏冰笑了。
    潘父见潘龙康答出来了之后,也是继续拿起一旁的小说看,同时道:“不会的问我。”
    “嗯嗯。”
    作业布置的数量有点多,但当潘龙康问起的时候,潘父总是会不吝赐教,自己看完之后明白之后便会去教他,语气平淡,毕竟这些题对他来说,有时候也有点难度。
    在人人不一定都有智能手机的年代,父母就是孩子最常询问的那个人。
    而每一次问问题的时候,魏冰总是会看向父子两人,电视上播放的电视剧似乎并没有父子两人好看。
    一段时间之后,潘龙康做完最后一道题,然后看向身边的潘父和魏冰。
    两人都在做着他们自己的娱乐活动,不过当他开口之后,两人的目光都会同时聚焦到他身上。
    “怎么了?还有题不会吗?”潘父问道。
    “没有了,写完了。”
    “写完那收起来吧,明天的话就可以尽情玩了。”潘父点头道。
    “嗯。”
    将书本收回书包,潘龙康坐到一旁的沙发上,这是家中仅有的一些看起来比较高档的家具。
    但墙壁斑驳,露出毛坯墙面,显得寒酸。
    奶奶时常说,他们家是整个村里最穷的一家,潘龙康知道有几家比他们家还穷。
    不过他也明白奶奶的意思是什么。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早熟的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潘龙康盯着墙面想了很久,最终还是立下了那一个誓言。
    “我一定要挣大钱........然后让老爸老妈过上好日子............”
    在之前........每个人都要将三字经背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其中有故事的句子,往往会让人记忆很深刻。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三字经终究还是以古文书写,可能很多人在背的时候不明白。
    潘龙康也时常疑惑,问起当语文老师的班主任之时,班主任则是说道:“只需要知道,孝顺父母,就好了。”
    然后解释了一下“首孝悌、次见闻”。
    “孝顺父母是放在第一位的,然后才是其他的事情。”
    为什么要孝顺父母?很多时候会给出一些极为特殊的解释,比如父母是生你养你之人等等。
    但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且更为通俗易懂。
    那就是父母永远是这个世界上对你最好的人。
    潘龙康明白这个道理,而魏冰和潘父也在践行这条道路。
    小时候的他虽然早熟,但终究还只是一个小孩,长大之后,明白的道理才能更复杂一些。
    虽然之后很多事情和想法都会发生变化,但那条誓言一直牢记于心。
    起码这个时候的他,还需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