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曹铄判案,全城轰动
作者:噢大梨呀   三国:大魏庶子,开局截胡邹氏最新章节     
    曹铄与许褚和这一群人打了一架,也有些累了,回了袁术的府上休息了一番。
    轩辕敬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了,他的连夜将这些人的口供问出来,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搞清楚。
    天一亮他就得将此事向曹铄禀报。
    四人之中也就张宜的骨头硬一些,其他三人早就竹筒倒豆子,抖落个干净。
    原来是张宜听说他父亲张勋大败,城内的守军投降的比洪水还快,知道袁术要败了,在寿春已经没什么机会了。
    外加城门戒严了,他也没法带着家眷逃出去。
    他作为都尉肯定知道城中的粮仓在哪,于是带着自家两百府兵去将粮仓盗了。
    没想到此事被冯越知道了,也就是冯康的唐弟,原本是要烧掉的粮食,变成了藏起来。
    冯越劝张宜说道:“这世道这么乱,粮草多珍贵啊!烧了可惜了,张将军不就是为了让那张辽没有粮草逼他退兵吗?”
    “咱们把粮食藏起来,等风头过了,拿出来照样能吃,总好过一把火点了。”
    张宜觉得很有道理,把粮仓烧了自然是好计策,这样寿春缺粮,军中必定会大乱,这样没准能把张辽等人逼走。
    但是张辽走了后呢,寿春依然缺粮,这么多百姓只能被饿死!
    于是同意了冯越的建议。
    冯越乃城中的大商贾,田产和商铺多如牛毛。
    冯越将粮草藏在了自家商铺的地窖内,实在放不下的只能放在自己的米行院子里。
    又叫自己的手下坐山虎看守好这些粮食。
    但是让坐山虎看粮草,就如让一只老鼠看守一碗荤油,他能好好看守才怪!
    粮仓被盗没几天,城中就传来缺粮的消息。
    坐山虎也不客气,仗着自家有粮,将粮食价格翻了好几倍。
    赚的那叫盆满钵满,好不欢乐。
    冯越见了,这是绝对的暴利,无本的买卖呀!也管不了那么多,让坐山虎继续,趁机敛财,多多益善。
    当曹铄将坐山虎打了一顿后,冯越觉得自己的财路被破坏了,这群人以后要是不来自己这买粮可怎么办?
    于是对张宜说道:“粮草恐怕被人发现了,必须早点将人控制起来!”
    张宜也害怕事情这么早暴露,那么性命要不保了,二话不说带着家中的人马赶来,刚好杨竣正在他家。
    杨竣则自告奋勇的要去瞧瞧,张宜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盗取官粮的事情说了出来。
    杨竣虽然有些害怕,但依然决定跟着去瞧瞧。
    只能说好奇害死猫,此刻都落入大狱!
    此事一共涉及到寿春三大家族,冯家、张家、杨家。
    所以此事一定要处理的公平公正,毕竟寿春城内其他家族都在看着,要有说服力,也要有威慑力,让其他存在非分之想的人打消念头。
    天刚亮,轩辕敬已经来到了曹铄的房间,将事情简述了一遍,又将几人画了押的供词递给曹铄。
    曹铄看完觉得的事情准备的差不多了,可以将众人召集起来,议论下此事该怎么办。
    许褚来报,府外多人来求见,比如杨弘、冯康等,估计都是来求情的。
    曹铄说道:“通通不见,下午本公子亲自审理此案,他们可以来旁观!”
    午时过后,寿春府衙公堂之上,召集了城内各大家族以及各行各业的代表。
    因为今天要审理官粮被盗一案!
    此乃曹铄入城后的第一次公开露面,众人当然关注,于是府衙大院内挤满了人!
    曹铄也丝毫不虚,直接坐上了主位。
    许褚与轩辕敬各站一旁,一脸严肃看起来很是威严。
    而两旁坐着的都是城内各大家族的人,冯康、杨弘等人都在现场。
    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比较焦虑。
    至于其他人更多的是来看热闹的。
    曹铄敲了敲桌子,示意大家肃静。
    等众人安静下来后,四名犯人则被带了上来。
    依次站了一排,可以看得出来,他们没怎么遭受酷刑。至少没有明显的外伤。
    曹铄清了清嗓子,说道:“今日审理官粮被盗一案,不过已经弄清楚了,犯人正是这四人。”
    “你们四人可认罪?”
    这四人都不愿意开口,当庭认罪就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曹铄拿出四人画押的文书,说道:“这上面写的你们可认?”
    四人还是不愿意开口。
    曹铄站了起来,对着堂下的杨弘问道:“杨先生,按照大汉律例,盗取官粮该当何罪?”
    杨弘也站了起来,大汉律例他早已烂熟于心,于是回道:“重则斩杀,轻则流放三千里。”
    曹铄问道:“你觉得张宜盗取官粮之罪重不重?”
    杨弘与张勋同朝为官,张勋家族在朝中有非常多的盟友和亲戚,关系错综复杂,但是曹铄依然让杨弘宣布结果。
    杨弘只好暗自叹了口气,希望他能放自己儿子一马。
    于是说道:“恶意盗取官粮,差点引起城中大乱,其罪当诛!或连累三族,流放三千里!”
    “那么冯越与坐山虎,私藏官粮,高价倒卖官粮,试图高价牟利,按照大汉律例又当如何?”曹铄越说越严肃,语气非常严厉,甚至带着悲愤!
    杨弘接话道:“性质恶劣,与谋反同罪!其罪当诛!或连累三族,流放三千里!”
    曹铄用最狠的语气,问道:“杨竣发现谋逆之事不报,并一同参与毁灭证据,其罪又该如何?”
    杨弘差点背过气去,杨竣是他的长子,期望很高,并且很早已经举了孝廉,就在家等着做官呢,没想到糊里糊涂的的参与了这么一档子事。
    杨弘实在是没有力气说出大汉律例的条款,而是盯着曹铄,希望用哀求的眼光感化曹铄。
    这时候场下有人质问道:“据我所知,阁下是曹操之子没错,此战你也是首功,不过今日可是朝堂之上,审问犯人之责理应由本郡主官负责,敢问公子是何官职?”
    “对啊!你这少年,神神秘秘的,出来就是审问我寿春百姓。”
    “寿春是没人了吗?什么时候轮到一个少年来判案!”
    “仗着自己有军功就如此放肆吗?白身审案,无视法纪!”
    众人七嘴八舌,全都是反对曹铄的声音,而且有愈发声势壮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