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现况
作者:2川   七零军婚这女同志太能干了得升职最新章节     
    众人在这边结结实实学习了半个月,才算是把大棚蔬菜种植学了个入门。
    本以为就是看一遍就会的,其实不然,里面的门道多得很。
    这一次出来学习时间够久了,向暖好歹是个副县长,家里还有养殖场跟塑料厂等着开张呢。
    向暖跟许双喜定了一万斤晒干的干辣椒,五千斤大蒜,以及一百亩地的大棚建材。
    干辣椒跟大蒜都不算贵,干辣椒两毛八一斤,大蒜一毛五,一起也就四千多块。
    贵的是那些建造大棚的材料。
    其实这个时候的大棚架子是不可能用钢铁的,因为钢铁不够,根本不可能花到这方面来,支架主要用的就是毛竹。
    这个不用发愁,他们含山县有的是毛竹。
    贵的是大棚上的薄膜。
    向暖那边的塑料厂只能生产一些塑料袋,生产不了这么大的塑料薄膜。
    这些机器都是进口的,价格就比较贵,再加上有些材料国内也没有,所以一米都要二块五六。
    这还是因为对方给了许双喜的面子,许双喜也没从中加价格,不然得三块多一米。
    后来免费送的塑料袋,在这个年代一般人都还消费不起,也就城里人用,那也是循环使用,不破都不会丢的,乡下到现在更是见不到一个塑料袋的影子。
    乡下提东西买菜用竹子打的篮子装,买豆腐用碗,买肉用报纸包着,买鱼一根草绳提着就行。
    话题扯远了。
    向暖定好了这些货后就要提前回去了,这些东西也不可能一下都能带回去的。
    向暖带着王焕兵先回去,其他人留在这边学习到月底。
    她的计划是先回去把那些地给弄平整了,再找人砍伐竹子,等张军他们学会了后回来就能动手。
    九月就能先种植一批下去,等到了过年,别人都只能吃萝卜白菜青菜菠菜的时候,他们大棚里的黄瓜辣椒豇豆四季豆西红柿茄子就能上市了。
    到时候想不挣钱都难啊。
    想想都挺美的。
    向暖带了部分辣椒跟大蒜以及一些薄膜回去,其他的要等他们回去的还是再一车皮一起回去。
    到了县里,小林子开着一辆小货车来接的。
    向暖上了车,看了眼小货车就问:“咱们农资社到现在一辆车都没有,是不是也要配个车了?”
    小林子连连点头。
    他早就想提了。
    杏花公社那边的豆制品作坊里送来了很多的豆制品,食品厂那边赶完了国外订单后,就开始赶给海城供销社的单子。
    货已经送过去一批了,大柱跟冯春一起去送的,也有几千块的回款。
    他们农资社的账上,还有一些钱的。
    向暖没作声,等到了机关,向暖就去找周书记了,就一个目的,要车。
    周书记直搓脸,县机关只有两辆不知道几手的小轿车,一辆中巴车。
    他上哪里去给她弄车去。
    向暖:“您给弄个指标也行,车钱我让农资社自己出,使用权也归农资社就行。”
    老周犹豫了下还是答应了。
    就冲她刚才说的那个蔬菜大棚,回头也是要车子送货的。
    向暖回来的第二天,老周就去市里哭穷去了。
    向暖回来后骑着自行车,先去看了下养殖场。
    养殖场的设施都准备齐全了,养猪跟养鸡是分开的。
    鸡得散养,猪得圈养,还有肉兔。
    兔笼子里已经有好几百只兔子了,不过因为天气热的缘故,一个个无精打采的。
    县里有好几台老式的孵化器,跟杏花公社那个差不多。
    孵化器孵化出来的小鸡崽子,也慢慢地往这边放了,也从杏花公社那边抽调了一批熟手过来了。
    猪的话算是把县里的养殖场给并了的,县养殖场的猪都运送到这边了,原来的养殖场还养着一批年底能杀的猪。
    钱来福本来有些富态的身体,因为这段时间的忙碌也消瘦了下去。
    看了一圈向暖很满意,答应他回头从省里搞一批猪饲料来,主要是给小猪吃。
    省里养猪场的猪,基本已经全部是饲料喂养了。
    也就县里面,吃不起饲料,还是米糠麦麸掺和着馊水一起喂。
    “目前养殖场里有小猪一百七十头,肉兔五百对,其中三百对下个月就能杀了。鸡的话不多,目前不到一千只,就这些,每天耗费的饲料也不得了。”
    向暖点头,等蔬菜大棚搞起来,那些烂菜叶子也能缓解一下饲料紧张的情况。
    接着去了食品厂,食品厂还没靠近,那香味就扑鼻而来了。搞得向暖临走的时候买了一大包各种口味的辣条走了。
    最后去的是塑料厂。
    塑料厂还没竣工,主要是废水排放的问题,排放废水的那一路,向暖都让人先挖沟渠,而后用石头铺一遍,石头直接去山上弄就行,再用水泥糊上,这是怕一些废水渗透到土壤里。
    她也没别的办法了,就只能采用这些没有办法的办法了。
    就塑料厂目前的进度,年底能够开张就算不错了。
    厂子这边都没问题后,向暖找来县农机站的负责人,以优惠的价格租用了几套犁田的农机,给那些高高低低的百来亩旱地全给推平整了。
    又给陶三爷打了电话,让他们送十几车毛竹来。
    有生意自然是要关注下自己人的。
    陶三爷带着陶大梁,开车拖拉机送了很多毛竹来。
    第二次来的时候还把汤小云给送来了。
    汤小云的预产期,也就这段时间了。
    向暖给人安排在家后又给大柱减少了一些工作,又一头扎进了蔬菜大棚建设中去了。
    这一百多亩地虽然被推平整了,但还是需要人工给弄成一垄一垄的。
    现在各个公社也忙,忙着除草,收黄豆,摘棉花。
    向暖就从十个公社,一个公社抽调了五个人来,一天工资八毛,包吃住,先干一个月。
    有关系的都想来。
    陶家来的是陶大梁他爹,陶三爷二子陶建设。
    除了陶建设,还有陶二爷家的小儿子,方如的丈夫,陶大民。
    因为方梅,陶二爷家得罪了向暖后,很是被排挤了一段时间。
    随着方梅的道歉以及向暖当了书记后,也就没再把这一家人放在心上。
    所以陶三爷想多了,人来了后根本都没见到向暖的面,都是赵聪来安排的。
    陶大民看着远处被层层围绕的向暖,跟陶建设感慨:“我还记得早些年,小暖那丫头小时候来我们家借钱交学费哭哭啼啼的样子,一转眼都成了副县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