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翻转大明出版界的风暴
作者:小康7   大明之最逍遥太子最新章节     
    “特讯!特讯!松竹斋盛大开业,图书半价出售,今日《论语》仅售一枚铜钱!”
    读书人看到报上的松竹斋广告,无不激动,竞相涌入新店购书。
    京师的大小书店老板皆瞠目结舌,这松竹斋莫非失心疯了?如此定价,恐怕是要血本无归。
    起初,他们猜测松竹斋的书籍质量可能低劣,
    待派人采购回来,却见纸张坚韧,印刷精良,竟优于自家出版的书籍。
    一时之间,京师其他书店顾客稀疏,松竹斋门前却是人潮涌动,门框几乎被踩破。
    书商们计算一番,发现自己印刷书籍的成本还不如去松竹斋购买合算。
    简直难以置信。
    他们料想松竹斋顶多开业几天搞搞活动,这样的赔本买卖,京中几家大书店也撑不了多久。
    然而,松竹斋的广告在报纸上连日不断,五折售书的决心坚定不移,次日《大学》一文,再一日《中庸》一文。
    第四天,京师的大书商们坐立不安,开始探听松竹斋的底细。
    朱麟望着书店的繁华景象,满心得意,总算出了一口被书商打压的恶气。
    三弟的智谋果然高超,能想出这般妙计。
    在店内任意购书一本,只需加一枚铜钱,便可购得当日特价书,但每人限购一本。
    当然,也有漏洞可钻,去其他松竹斋连锁店购买也行,绕一圈回来再买也行。
    起初,朱麟还担忧亏损过大,提议优惠两日足矣。
    朱厚却表示无须担心,毕竟《论语》仅有一万多字,《中庸》与《大学》才数千字,成本极低。
    照此销售,虽不至于亏损,但也赚不了多少。
    但正如朱厚照所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一番大事。
    直接将其他书商一网打尽,不留任何生存空间。
    外地书贩如今都转向松竹斋进货,批发价五折基础上还能优惠,数量不限。
    其他大书商这才明白,松竹斋并非单纯开业促销,而是打算长期维持低价,自家的书已无销路。
    雕版印刷的活计只好暂停,印出来的书也无人问津。
    那么,雕版工人的工资是否发放?
    不发,人心散了;
    发了,就是白白赔钱。
    其他书商疑惑,松竹斋哪里找来这么多熟练工人?
    朱厚照透露,他并未雇佣熟练工人,印刷厂正好解决了矿山过剩的流民问题。
    十几台活字印刷机日夜不停运转,更多的机器正在制造中,
    朱厚照誓要彻底颠覆大明的传统印刷业。
    书商们通过关系找到成国公朱辅,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朱麟此举得罪的人太多。
    还是收手为好。
    尽管身为国公,朱辅仍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他了解儿子正与太子合作,权衡之后,他决定支持太子,对那些书商的挑拨置若罔闻。
    渐渐地,书商们通过多方打探,得知松竹斋与西山有所牵连,而西山背后正是太子的势力。
    太子又如何?难道太子就能断人财路吗?
    于是,书商们开始疏通关系,拉拢一批官员对抗太子。
    这些官员得知有机会挑战太子,无不雀跃,如果能迫使太子公开道歉或让步,他们必将声名大噪。
    于是,这些渴望成名的御史和谏官凭空捏造了太子的各种罪行。
    一时之间,控诉太子的奏折堆积在弘治的案头。
    在乾清宫内,
    弘治指着成堆的奏折说:“太子,你自己看看。
    ”
    朱厚照随手拿起一封。
    他面色淡然地说:“这封信指责我无所事事,希望我能勤奋学习,嗯……措辞还算客气。
    ”
    他又拿起一封:“这封可真尖锐,说我侵害民众利益,导致百姓饿肚子,这有点夸大了,最多就是一些雕版工人会失业。
    ”
    朱厚照看着新拿到的奏折,不禁笑出声来。
    “这封说我贱卖四书五经,不敬圣人,那么买书的人岂不是也不敬圣人?”
    “这封纯粹是人身攻击,说我身为太子却贪图微薄的利益,道德败坏,将来定是个荒淫无道的昏君。
    ”
    “呃……这封已经不谈书坊的事了,说我贩卖的煤害死了一家三口,要求全面禁止燃煤。
    ”
    朱厚照略显失落,早已预见到会发生这样的事。
    尽管他在报纸上反复刊载了燃煤的安全须知,也叮嘱张仓卖煤时务必做好宣传,但悲剧还是发生了,朱厚照对此感到内疚。
    弘治看着朱厚照,暗暗点头,心系百姓才能成为一位贤王。
    让太子亲自阅读这些奏折,就是要观察他对这些奏折的反应。
    如果他怒不可遏,沉不住气,那就说明他的修养还不够。
    现在,太子面对那些针对他的奏折,能泰然处之,甚至还能幽默自嘲,的确,太子近期的成长不少。
    “太子不必忧伤,奏折中并未提及事情的详情,但我已派人调查,那家三口因燃煤丧生,并非你的过错。
    他们买不起炉子,用炭盆烧煤,家中又不通风,此事与你无关。
    况且,推广燃煤降低了百姓取暖的费用,冻死的百姓会比往年减少,更多的人将因你而受益。
    ”
    “儿臣明白,回去便着手安排炉子租赁事宜,对于极度贫困的家庭,可以免收租金,不能再让无辜之人丧命了。
    ”
    朱厚照心中有数,这显然是木炭商与书商串通,一起煽风点火。
    弘治微微颔首,太子不仅更加稳重,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显得老练许多。
    朱厚照继续翻阅奏折,他预见到书商的反击会激烈,但未曾料到会如此疯狂失控。
    若不明所以者看到这些奏折,恐怕会误以为朱厚照犯下了滔天大罪。
    “对于书坊之事,太子有何打算?”
    弘治觉得对太子的考验已足够,而太子的表现让他颇为满意。
    朱厚照一直低调发展,这次敢于对付书商,必定早已有所布局。
    “禀父皇,我会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但我心胸狭窄,那些辱骂我的人,日后休想再涉足书坊行业。
    儿臣能以低廉价格售书,全赖活字印刷机,这项技术我无意独占,出售给部分书商,书商联盟自然瓦解,此事便可平息。
    ”
    弘治点头赞同,太子确实成长了许多,没有一味占有利益,这样的处置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