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孙士美深州自刎、
作者:明溪漱石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最新章节     
    孙士美深州自刎
    孙士美,号澹如,来自南直隶清浦地区,自小就展现出超群的智慧,读书速度快得惊人,能够一目十行,每当谈论到唐代的英雄张巡(又称张中丞)和宋代的李芾(又称李侍郎)等古人时,他都满怀敬仰和钦佩之情。他的父亲孙讷也常常鼓励他说:“凡是立志成为英勇壮烈之士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决心和行为。”
    天启辛酉年(公元1627年),孙士美通过了乡试,但获得了举人的资格。此后,他多次参加了进京参加会试的公车之旅,但每次都未能通过会试,未能获取进士的功名。面对屡次的挫折,孙士美愤慨地说:“真正的英勇之士岂能仅仅以科举及第为乐呢?倘若有幸担任哪怕是最微小的官职,能够以此回报国家和亲人,也算是基本不违背自己平日以古代贤人为楷模的初衷,内心也就满足了。当今世上,难道就没有士大夫虽然在科举考试中名列前茅,登上高位,却一生庸庸碌碌,没能有所作为,最终与那些平凡无闻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吗?”
    最终,孙士美以孝廉身份参加选拔,被任命为安徽省舒城县的教书官教谕。任职期间,除了教授学问、考核学子外,他还严格自律,不涉丝毫私利。舒城虽小,但它位于江淮之间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甲戌年(公元1634年)正月,贼军南下渡过黄河,江北地区陷入长期恐慌。贼军相继烧毁了正阳,距舒城约二百多里,接着又围困了六安,距离舒城仅百里之遥。很快,贼军逼近舒城,而此时舒城县令正在前往淮地拜见上级的路上,当地百姓惊恐不安,斗志涣散,没有坚守的意志。孙士美亲自率队,顶着箭矢飞石,督战坚守,从最初的混乱到最后击退起贼军,总共历经七十多天的艰苦斗争。庐州下辖的八个县,六个城池都有坚固的城墙和护城河,储存了大量的粮食,并有士兵驻守,而舒城就像孤岛一样,虽然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却兵力薄弱、粮食匮乏。然而,在孙士美的领导下,舒城最终得以保全,没有沦陷,没有步上庐州、巢湖的后尘,这是孙士美的功劳。
    丙子年(公元1636年),鉴于孙士美的突出贡献,他被提拔为深州知州。到了戊寅年(公元1638年),此时滹沱河河水涨溢,敌军三万之众逼近深州并在城外扎营。十三日晚上,孙士美率领勇士段容嗣等人突袭敌营,成功斩杀了敌军首领。十四日,敌军加强了攻势。十五日早晨,敌军出动了几十辆云梯车,试图从城东南方向攀登城墙。孙士美再次督战,指挥士兵奋勇抵抗,杀伤了不少敌人。虽然敌军攻势一度受挫,但突然以火箭点燃城楼,大火熊熊燃烧,烟雾弥漫,致使守城官兵视线受阻,无法辨明方向。趁此机会,敌军加大了攻城力度,最终深州城被攻破。
    面对失败,孙士美面向北方恭敬地拜了两次,随后在城内的芜蒌亭挥刀自刎,以身殉国。此刻,他的父亲孙讷正在官署之内,年过七旬,听到儿子的死讯后,不禁感叹道:“我一直教导儿子要践行忠孝之道,实际上忠孝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为国尽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尽孝。现在,虽然我未被授官,但我作为儿子的父亲,也算是朝廷的臣子。如果不以死明志,怎么对得起君王,又怎么对得起我的儿子呢?”很快,孙讷也被害。孙家共有十五人在此次战乱中丧生。朝廷得知孙士美父子的英勇事迹后,追赠他们为太仆寺卿。
    译者注:1.“秉铎”,指担任儒学教官,如训导、教谕等,负责教育地方生员,管理学校教育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