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众生有百态 (3)
作者:东峪山下客   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     
    要说在这个家里张杨氏最在乎谁?
    算起来共有两个一,两个半,合计三个。
    那三个?
    先说两个一,张老五是一个,
    他是张杨氏的丈夫。
    在这个女子讲究三从四德为铁律的朝代里,张老五对她的认同就是她在这个家里能呼风唤雨的最大倚仗。
    尤其是三个儿子都没立起来,娘家又不争气,理所当然张老五占据了她心中的首位。
    若说谁能与其相提并论,非张知少莫属。
    为什么呢?
    首先,张知少是他们夫妻俩最后一个男孩。
    老话早说了:“大孙子、小儿子,老太太的命根子”
    由此可见张知少在张杨氏心里的地位。
    尤其老三还能说爱笑,会哄他们夫妻高兴。
    当然,有人会说这句话不对,最起码张伯书的地位挺低的。
    这若是要张杨氏来说,她一句话就把你顶回去了:
    “孙子能跟儿子一样?隔着一层娘肚皮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将来张老五夫妇需要养老,是住儿子家舒服还是孙子家舒服?
    抛开孝不孝等一些因素,绝对是儿子家舒服。
    第一,儿子赡养父母天经地义。
    你又不是没儿子,人家养自己父母名正言顺理所当然,你个爷奶非得插进去干嘛?
    所以,很少有人有儿子却让孙子养老的。
    第二,都说婆媳是冤家,你在儿子家两个女人就够折腾的,到孙子家还不得来个三个女人一台戏?
    大家都是往好日子奔呢,除了不平和的人,没人喜欢自家整天打打闹闹的。
    其次就是子嗣了。
    说来张家整个家族是村里出了名的人口少。
    不仅男丁不旺,而且女孩更少。
    自然而然族里的一些人就有了,谁生的男丁多,谁的功劳就大的想法。
    张杨氏就是其中的翘楚。
    她私下早就计较过了,张知少这个小儿子却有可能先于大儿子生下‘嫡长孙’。
    这并非胡诌。
    你算算:
    小儿子张知少出孝便能娶妻,而老大媳妇宋氏体弱多病是人尽皆知的事,两房到时同时用力,谁先生子还真说不准。
    就算都能生儿子,看母亲也知道谁家娃强,谁家娃多。
    除非老三家的没生儿子的命。
    但这是不可能的事。
    按照两口子私下的想法,日后分家两人他们早就合计好了是跟小儿子过。
    虽然从古至今讲究嫡长制,但那一般都是豪门世家才讲究,毕竟这关系到爵位传承,而普通百姓大可不必。
    尤其张老五夫妻大半辈子经历的都是乱世,实用才是真道理。
    如此,作为老两口将来依靠养老的小儿子当之无愧的成另一个一了。
    除了这两个,还有两个半。
    一个自然是张知壮。
    虽说他在父母心中比不上弟弟,但他到底是男丁,长子的地位在那儿摆着呢,完全当的上一个‘半’。
    另一个是张杨氏的小女儿张贵英。
    作为家中的女娃,本该不受父母重视的,奈何她有一个好命,就凭这点足够她在这个家里养尊处优了。
    话说回来。
    张杨氏一看爱子动怒了,立马住了嘴。
    同时,张老五父子刚好没说话,一片寂静中,越发显的那一点小声音格外的响亮。
    只听“扑腾”一声,有什么东西掉进了院内。然后,一个对张老五来说非常熟悉的声音在院内响起:
    “杏叶,开门!我回来了!”
    “哎呀!是大哥!”
    张杨氏惊的身体一跳,差点从炕上跳下来。
    张老五一边穿衣,一边气急败坏的骂:
    “还用你说?大哥咋这么快就回来了?那个鳖孙子去把他请回来的?”
    张知少“刷”的一声,把被子往头上一盖,整个人顿时一动不动的,片刻一阵响亮的打呼声已在正房响起。
    隔壁的平房里,宋氏、张贵英也被张家元回来的动静惊醒了,两个本就心思满满的人更加睡不着了。
    “咯吱”一声开门声传来,张申氏披着棉衣把男人迎入家门。
    张老五停止了穿衣,就那么半穿着衣服,拿起烟袋吞云吐雾起来。
    张杨氏十分着急,催促:
    “你咋坐回去了?这不是让那边恶人先告状吗?”
    张老五瞪了她一眼,满不在乎的:
    “着啥急?大哥都管了咱半辈子了,今儿被人吹两句耳旁风他就能立刻丢开手不成?再说大半夜的俺直愣愣的往大嫂房里转,被人知道了不得骂死俺?”
    “那有啥?”
    张杨氏一边不服气,一边又惊又害怕:
    “这不是大哥回来了?你去看自己大哥而已,俺看谁敢乱嚼舌根。”
    张老五拿烟袋敲敲炕边,不容抗拒的命令:
    “行了吧你,俺自有打算,你给俺老老实实的别添乱了。”
    他嘴上说的硬气,但可能是年纪大了胆儿反而小了,心里总溢着一股子不安。
    整个院子慢慢的恢复寂静,五房的众人如何懊恼、担心、后悔、害怕等等不一而述。
    只说长房的小窑洞内,张申氏耷拉着腿坐在临窗的大炕边上,低着头一声不吭。
    张家元就着炕桌上的蜡烛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孙子的伤口,他既想摸摸孙子的头,又怕不小心碰着了伤口把孙子弄醒了,一时之间不进有些犹豫不决。
    正摇摆间,他突然想起张申氏来。
    转身四看,他心里醒悟:
    “往常若遇什么难事杏叶早提前帮忙解决,今天她一直没动静,怪不得俺觉得不对劲呢。”
    想到这,他也不看孙子了。反正孙子正睡这呢,一不小心弄醒了可不好,明儿再看也不迟,倒是老婆子这儿得哄着。
    他心里暗暗叹气:
    “这都是些什么事?怎么没个消停的时候?老五啊老五,你可真会给我找事!”
    于是,他往炕边移了移,捂着肚子装模作样的低叫:“
    哎呀!可饿死我了!老婆子,有什么吃的没有?”
    张申氏冷笑:
    “俺还以为你修仙了呢!吃什么吃?饿死得了。”
    张家元被噎了一下,他想了想
    ,试探:
    “你真舍得?”
    张申氏没好气的反问:
    “有啥舍不得的?让你好吃好喝的有啥用?有哪么些东西俺们娘孙没你也饿不死。还有,你都半截身子入土的人了,能不能别那么肉麻?”
    张家元无语凝噎,他想摆脸色,但一看老婆子的样子这会儿也不吃这一套呀。
    再说老婆子这次真是情有可原。
    不摆脸色吧,这一局该如何解?是不是以后自己就只能吃自己了?虽然他有钱可以单请个人照顾他,但那不是加剧夫妻矛盾吗?
    他自家婆娘都不管自己了,那不是证明自己没本事吗?传出去他还有啥脸?
    所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还得把媳妇哄好!
    无可奈何之下,他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可怜兮兮的道:
    “老婆子,杏叶!你真不管了?我真的一天没吃饭了。说起来,从你回老家后我就没吃过一顿热乎饭,我饿的胃都要饿没了,你真不心疼?”
    张申氏那能不心疼,她的脸色缓和了许多,但她更心疼孙子,不禁嗔骂:
    “活该!你是个傻子不成?就是个三岁孩子都知道找吃的,你连个三岁孩子都不如。家里缺那点钱还是没粮没菜,你不吃饭是想难为谁?”
    张家元唯唯诺诺,一副任打任骂的模样,与平常的样子简直天差地别。他这样反而弄得张申氏没几分脾气了,她没好气的起身便要为男人做饭。
    张家元见计谋奏效,心里暗暗高兴。
    他干脆趁热打铁,继续哄骗:
    “今儿的事我听说了,说起来弟妹是不对。咱对五房那样帮衬,她不看你这个‘僧’面,也得看我这个‘佛’面才是。可她倒好,不仅害得金宝受伤,还不敬你这个长嫂,其心当诛!
    我会和五弟好好说说的,一定让她和你赔不是。”
    他话音一转:
    “不过,你也有不对,你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跟小弟妹打架?让别人怎么看你?
    你说你,本来一点点小事,如今可好,家丑外扬了,白白的让旁人看了笑话儿。
    我那两个死对头这回还不得高兴死?
    再说你年纪这么大了,一个不注意,你这老胳膊老腿的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可叫我们爷孙怎么办?
    哎!哎!你……你别哭呀!你说你都多大了?怎么还掉起金豆了?我也没说啥呀,我不就是说了实话嘛?哎呀!你别哭了,你一哭整得我心里老大不通快。”
    张家元本来说的挺顺口的,那知一转眼发现媳妇饭也不做了,正在那儿低着个头默默流泪。
    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所以会流泪的女人特别得男人怜惜,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个对付男人办法‘一哭二闹三上吊’。
    而比起随时随地想哭就哭的女人,一辈子没流过几滴眼泪的女人其实更能引发男人心里的触动。
    就像张申氏,这个平凡的女人活了大半辈子了,就是亲儿子死了也只痛快的哭了两回,便坚强的迎接新生活了,可如今她哭了,还不是撕心裂肺的那种。
    只把张家元急得团团转,左哄不是,右哄不是,最后急得恨不得给这个祖宗跪下来了。
    心里暗暗后悔不已,唾弃自己:
    “你看看你这张破嘴,不会说话就别说话啊,这时候提什么老五家的破事?这就是‘急功近利’的下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