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 布置(2)
作者:飞翔的羊   大明新福王最新章节     
    常洵在淡水召开干部会议,将近期最重要的事布置下去后又离开了淡水。但他这时离开并非去中左所的,那怕这时有和兰人的船到了中左所一要求购买常洵这里出产的骨瓷、玻璃镜子、钟表、火油灯、白糖等商品。

    其二他们欲让常洵一起去攻打吕宋,对此常洵的回答是贸易可以,可不可能帮他们去对付西班牙人的。因为驱逐西方殖民者,恢复大明在东南亚、南洋的政治、经济、文化主导权虽然为常洵的目标之一。与一个殖民者合作对付另一个则不必,几年内他就会动手的。

    为什么几年之后乃因为此前人口基础不足,此时他必须先顺利接班。此后通过一步步改革逐渐将大明各省一个个掌控起来,驱逐西方殖民者重建东南亚、南洋格局只能初步稳住大明局面,与移藩同时进行。

    本来还可能迟一些,可是藩王移封也是改革中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主要是每个藩王都有上万顷良田,那些土地加起来不是小数,加上皇族人口超百万,这方面流失的财政收入与年薪成占大明支出最大头的三个中一个。

    朱元璋在处理皇族上的办法并不好,一下退步了好几百年。因为藩王有大量封地汉人政权要上溯几百年才有。当然他从元那里学来的糟粕并非一件,如那个‘衣冠禽兽‘的官服补子劳民伤财啊。

    还有官员出行鸣锣开道排场也太大了,一个县官四人抬轿,前呼后拥起码十几个人干什么?在常洵这里干部制服都是中长衫,如此比较稳重又方便。

    出行常洵在虽灵山岛主要是步行,远一些坐马车。随行一个排警卫并不敲锣,也没有肃静、回避牌及绣了官位品级的旗,而这旗有些官员兼职多有十几面也不罕见。

    在淡水常洵也是乘马车,而陆继兴他们一样乘马车或步行,只有几个宦官出身的官员乘二人小轿可也不备锣、牌、旗。当然护卫人员也是有的,可是大多数人只随带二到四个。

    话跑偏了,反正藩王乃朱元璋一相情愿,可惜后面皇帝、臣子都认为这个东西不大好。于是建文削藩不料太没有技巧了,如小孩子挥大刀藩王削掉了软桩头被硬桩头反震震死了。

    而朱棣从藩王中来成了皇帝一样要削藩,他削藩有实力支撑下手也没建文那么狠,就是如对付螃蟹留两条小脚,活着动不了更无害。

    只是他没有彻底削藩,也没有放弃朱元璋将皇族包养起来的规矩,他那时还好到万历当皇帝为皇族开支及因此流失的财政收太大了。

    对此常洵肯定不可能继续下去的,正常情形下只能将藩王、郡亡、公侯伯等封地全部收回,让皇族中绝大部分人自己去挣饭吃。如果不如改革每个皇子封地几万顷良田,这大明的土地还真是减少太多。

    好在这时候无人土地很多,大明人口减少一些也没什么问题。如此将他们如移民一样转移封在南洋岛屿一来不那么绝情,有条件却简单地将所有的藩王、郡王土地剥夺走毕竟有些过分了。

    因为他们中不少人一开始由朱元璋封出去的,当时他们手中有军队,对地方有管理权甚至是成为一军主帅征战,朱棣就是其一而已。

    但朱棣以藩王成了皇帝那些藩王一切权都没有了,兵仅剩下一些警卫力量,连出个城也是要先申报有过硬理由才行,被后世人认为在养猪。

    这样的生活很难说好与不好,或许大多数人会选富贵闲人的。但相比之下常洵将他们移封出去基本上可以保持他们的收入,当然初期肯定会担心一些问题的。

    比如移封那些藩王会担心那些岛屿是否适宜人居住;有足够的耕地;朝廷答应的移民会否兑现;自己管理如别人打过来朝廷会否派兵帮助;各种物资是否可从朝廷获得;朝廷补尝会否足额。

    可他们心中肯定会有诸多念头,常洵这方面不准备打多少折头。毕竟大明这时人口给藩王们几百万也没什么问题,南洋此时无主土地太多了。这些给了他们也无妨的,还真是大明藩屏了。

    当然正常情形下常洵接权后的改革进程移藩晚一点问题也不大,主要是他一接权移民会加速很多的。特别是改革试点将人口大量移走才能让地租降下来,还有农民也可以有足够的地耕种。

    不然强行规定四成租子也不好保证,因为地主一压农民担心租不到耕地,暗地也会愿意多交一些的。毕竟农民也不愿意多交租子,可别人愿意你不愿意没地种了。

    如此办法下藩王占有巨量土地暂时矛盾激化程度大降了,暂时不移封也没什么。那么常洵为什么马上会有藩王在南洋安置?这主要是为了常洛。

    常洵接权后釜底抽薪常洛肯定要送出京城的,可是常洵不可能先将他封在内地,为他建王宫圈封地,过十几年再移封南洋的。如十几年连瑞王常浩也要如此多费一番手脚,那会白白浪费好几百万两的。

    所以常洵接权常洛二三年就会离开京城去南洋封地的,正是如此加上此时正在接权准备之中,这接权的事很多,他怎可能还有什么兴趣去搀和西班牙人与和兰人之间争斗。

    对常洵而言此时顺利接权第一,此后展开一省改革,把常洛送走。把常洛送走之后看形势是否在大移民前,将西方殖民主义彻底赶出东南亚与南洋,不确定的因素在于那时自己的力量足够否。

    用鸽子传信回绝和兰人联手对付西班牙人的提议,他仍然乘船向中左所过去。此时去中左所不可能与和兰人有关,而是吴大有等人在那里。

    吴大有在中左所突然接到命令,要他留意向浙中商人了解当地地形,找一个可以容纳一个杭州大又有水路通海的大山谷。

    这任务他已经着手并找到了一些商人进行了解,有了初步目标并让相关商人在当地等候。常洵将过去接了吴大有再去他已经找到的地方,还有去中左所也是为了多少要布置一下。

    到了中左所常洵一样召开了干部会议,这里也会有一些干部将调到淡水参加培训。现有班子会调整很大,如吴大有会负责万历过来居住宫殿的第一期建设,这任务时间紧让他负责常洵放心。

    虽说当时建设灵山岛乃是撵鸭子上架,但他还是完成不错的。这时宫殿建设土方工程肯定最大,这方面他已经熟悉,另找新人就不放心。

    这也是一个无可奈何的‘习惯‘,没什么人可用时阿猫阿狗也只能拖住上阵,有了将军不可能让士兵领军的。常洵要扶持新人也不可能完全免俗,况且不用之前有功劳的一味上新也会让手下寒心的。

    不仅在中左所会抽调干部,这里水军与陆上的保安队也会抽出不少骨干的,包括水上保安队也是一样只是一些本来二流武装抽出的人不可能多,大多数也只是当作新整编军队骨干,当军官的可能性就小了。

    另一个这里之前乃一个千户所,有六七百军户。他们的子弟对当兵比较涌跃外,他们在其他千户所的亲友对在常洵这里当兵十分羡慕。

    收入相差二三倍让一些之前找门路调走的军户、小军官都后悔不已了,因为之前收入乃是确保了温饱,多出来的钱才可以它用。

    何况在中左所过去一家人主要收入才一个人,军余的小伙子闲是闲了收入更少。此时不当兵也有大把工作机会,连女人也不比之前父兄丈夫收入少,以一家人论此时中左所的原军户收入高了五六倍以上,这怎可能不让这卫所其他千户的人不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