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作者:流浪旧城   启航1999之大国建工最新章节     
    曾轶铭没办法,只能打电话给轩建业求救。
    “二哥,青牛饭店能帮忙订个桌吗?”
    他跟对方诉说了自己的困境,轩建业听后也皱起了眉头,因为酒店接待的都是大人物,他一个处级干部实在不够看。
    轩建业觉得挺为难,曾轶铭给他打电话,肯定是希望能得到肯定答复,但自己实在没这个能力帮忙。
    “我的级别太低,没办法预定到位置的,要不我给家里打个电话问问?”
    曾轶铭想想也有道理,他打这个电话其实不只是想请轩建业帮忙,更是想请轩家出力。
    他真的很想接到民航的工程,汪处的那个电话估计就是想试探他的实力。
    表面上只是一顿饭的事,但实际上牵扯到很多人情世故。
    曾轶铭挂断电话后,心情愈发忐忑。
    他明白,这次饭局的成败关系到他能否顺利接到民航的工程。
    约莫过了半个小时,轩建业回了电话。曾轶铭紧张地握住手机,深吸一口气,接听了电话。只听轩建业说道:“小铭,我刚才给我爸打了电话,他同意帮你预定青牛饭店的座位。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曾轶铭问道。
    “这次饭局,你必须让民航的人对你刮目相看。不仅要展现出你的实力,还要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明白了吗?”轩建业语气略带严肃地说。
    “明白了,谢谢二哥。”曾轶铭感慨万分,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下定决心要好好把握。
    下午五点,曾轶铭身着正装,准备接到王力后提前到青牛饭店候场。
    一听是青年饭店,王力就说有些重要的事情要处理,不能一起去。
    饭店的停车场内,除了零星的小车和几辆中巴,空旷的空间显得宁静而孤独,与外面的喧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静谧的氛围,仿佛让人们暂时远离了城市的繁华,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宁谧。
    饭店内宽敞的大厅整洁明亮,落地窗外绿树成荫,为就餐环境增色不少。
    就餐区雅间装修风格各异,既有古典的屏风、陶瓷摆设,也有现代的简约吊灯和墙画。
    曾轶铭在前台的帮助下找到包厢名字和位置后,仔细检查了包厢的布置和菜品的选择。
    他转身后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他明白,这次饭局不仅关乎自己的前途,更关系到整个公司的成败。
    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只等客人到来。
    不一会儿,汪君和他的朋友们陆续到达。
    “曾总,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张总。”
    眼前这个有点微胖儒雅的中年人,客气的和他握了握手。
    “张总大驾光临,荣幸荣幸!”
    “小伙子年少有为。”
    汪君又介绍了另外两个人,都是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李媛和曾永。
    曾轶铭依次和两人打了个招呼,热情地引导他们进入包厢,细心地为他们安排座位,当然主位他让给了张总。
    在餐桌上,曾轶铭展现出了他的细心和周到。他主动为客人介绍每一道菜品的特色和寓意,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他的热情和真诚。
    他还巧妙地引导话题,让整个饭局气氛轻松愉快。
    在交流中,曾轶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介绍了自己公司的详细情况,包括以前的一些事情也略有提到。
    整个饭局持续了近两个小时,期间笑声不断、交流深入。
    战果也是斐然,酱香国酒干掉了三瓶,葡萄酒也开了两瓶。
    临结束时,张总拉着他的手热情的说道:“以后就叫张叔,叫张总生分。”
    曾轶铭准备安排他们进入下一场,也被张总拒绝了。
    汪君给他讲:“明天你再来我隔壁办公室,找曾永,我让他给你安排一些零星修补的事情。”
    他将几人送到车上,和司机叮嘱了几句,目送他们离去后这才跑回去结账。
    好家伙,这顿饭真不便宜,接近四位数。
    当收银员得知他为建筑公司开票的时候,那个小表情简直不要太丰富。
    曾轶铭刚回家,刘飞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曾总,上次给你说的事情没忘吧,我这边终于理顺了,你看明天有时间来签合同吧?”
    “好的,刘总,我等你这个电话,等得花儿都谢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这才挂掉电话。
    曾轶铭赶紧给张文发了个信息,将今天的成果通知他。
    当然,招人这件事情也重新叮嘱了一句。
    张文的电话来得很快,他这边刚倒了杯水,还没喝,那边电话就来了。
    “曾总,我就在小区里,有时间面谈?顺便给你带个人过来。”
    曾轶铭有点不太乐意,毕竟酒后脑袋不如平时清醒。
    “我这刚喝酒回来,一定要现在说?”
    张文无所谓的笑了笑,解释道:“来都来了,马上就到楼下。”
    如果是平时,曾轶铭一定会怀疑,这是被下属偷家了,这种感觉很不好。
    但是现在,他是真没反应过来,直到门铃响起,他都没反应过来。
    张文看他脸色不太好,赶紧解释道:“我就住前面六栋。”
    他说完也不等他继续开口,接着说道:“这是岳珺,算是我师弟,我让他到我们这边来干项目经理,你看合适不?”
    曾轶铭没接话,他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个小伙子,年龄在三十岁左右,发量稀疏,剑眉,一双眼睛格外有神。
    “坐吧,冰箱里有矿泉水,自己拿,别客气。”
    张文一听,示意岳珺坐下,他去拿水。
    他知道,岳珺在曾轶铭这算是通过了。
    “公司初创,很多内容还不完善,目前公司就我们几个技术人员,说是项目经理,其实工作内容还是挺多的,相当于前期一个人分成了几个人用,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你要有心理准备。”
    曾轶铭说完喝了口水,同岳珺聊起了公司现状,后者也不拘谨,扭开瓶盖喝了一口水说道:“我来之前师兄都有说过,我前一份工作也是一个人管一个项目。况且,公司后续还要继续招人的吧?”
    张文见他这样说了,将话题接了过来:“我也给你看了公司的招聘情况,各岗位招人都一直在进行。”
    “既然招人这么不容易,有没有想过换种思路,将学历和年龄适当放宽一些?现有的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压根就用不上那么高的学历。”
    岳珺结合在这个行业里拼了多来年的经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说白了,公司招不到人肯定要分析自身问题,不可能除了他,其余一个人都招不来吧?
    曾轶铭愣了愣神,将目光扫向张文,示意他说出自己的想法。
    “公司目前的情况是除了我俩之外,还有一个劳务公司,那边的管理人员要求不那么高。但是你知道,工人们这几天都在联大的礼堂里学习安全生产和理论知识。”
    张文对于公司的一些要求表示了明确的认同。
    他深知,人才选拔的过程中,宁缺毋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则。公司对于人员培训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这正是公司与其他企业区别的关键所在。
    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支年轻化、知识化的团队,这也是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
    关于人才选拔,张文深知“宁缺毋滥”的重要性。这意味着公司在招聘过程中,不会为了填补空缺而降低标准,而是坚持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司对人才质量的高度重视,也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公司对人员培训的投入力度可见一斑。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激发潜能的关键途径,公司在这方面毫不含糊。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员工能够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公司注重打造年轻化、知识化的团队。年轻代表着活力、创新,知识化则象征着专业、高效。这样的团队结构有利于公司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把握发展机遇,实现持续领先。
    相较于原来的三公司,新公司又多了一些不一样的元素。
    正是这些元素,让他的内心越来越期待。
    岳珺倒是第一次听说公司还有个劳务公司,他的内心中也是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