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计算数学(舵主加更)
作者:海螺的曹阿蛮   从高考开始的激情岁月最新章节     
    能光明正大地获得这些奖品,陈国华肯定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啊。
    他是没有想到北汽制造厂那么大方,居然搞来了这么多奖品?
    估计是第一次举办,加上现在都已经是大几千人的大厂了,肯定要办得风风光光一些嘛。
    “主任,哪个项目的奖品是最多的?”
    陈国华连忙追问,白礼春却呵呵笑道:
    “田径运动会嘛,自然是百米冲刺和两百米等项目最有看点了。”
    听到这两个项目,陈国华直接翻了个白眼。
    他宁愿去跑三千米,也不愿意跑一百米。
    看似一百米可以在短短的十几秒内跑完,可是非常辛苦啊。
    再说了,别人肯定也知道百米冲刺奖励最多,含金量更高,那肯定会下死功夫啊。
    这玩意儿可不仅仅是看天赋,也看后天的努力程度啊。
    反正陈国华不会选择这一项的。
    算了就三千米和跳高吧,其他不选了。
    跳高他还有一点把握,三千米也是随缘了。
    报名结束之后,他就没继续关注这件事了。
    不过,第二天清早起床的时候,他却出去跑步了。
    于沫离这个美少女也跟着一起跑步,就沿着北河沿大街到长安街这一段路跑个来回就差不多了。
    三千米也就是三公里罢了,平时这样跑跑步,锻炼身体还是很不错的。
    “国华哥,跑慢一点,我追不上你了。”
    美少女在身后气喘吁吁的,显然是缺乏锻炼导致的。
    陈国华自从穿越之后,就没少锻炼身体,因为他很清楚,想要活得长久一些,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少不了的。
    虽说躺平很舒服,但却是很容易引来疾病,非常不妥。
    “好,跑慢点。”
    回头笑看着美少女,陈国华主动放慢了速度。
    等到两人跑完步回到家的时候,云婉裳已经做好了早餐。
    “大哥,你们去跑步怎么没叫上我啊?”
    院子里的陈小敏,嘟着嘴巴,满脸的不高兴。
    昨晚陈国华回来之后,就说了运动会的事儿,也确定了从今天开始,每天早上都会进行跑步锻炼的计划。
    然后三小只也都报名了。
    结果她们一大早却起不来,这会儿还责怪起了她们大哥,简直没道理。
    “明天早上你们再参加吧,五点半准时起床,四十五分出发,过时不候。”
    陈国华回了一句,便去洗漱了。
    这么早起床,自然是需要去接应一下于沫离了。
    要是都像三小只这样懒惰的话,那就别想跑步了。
    吃过早餐,陈国华就回工厂上班了。
    骑着自行车的他,看到厂区门口的罗树江科长,想起了之前还想找对方练武的事儿,不由失笑了一下。
    练武是没法练武了,不是罗树江不肯教,而是陈国华根本没有时间和财力。
    练武都需要毅力的,靠时间磨出来的。
    除了能吃苦耐劳之外,还需要有钱购买药酒才行,还需要有足够的营养,否则都是瞎扯。
    罗树江倒是把练武的关键、技巧什么的,都告诉陈国华了。
    可后者听完之后,直接摇头。
    跑跑步,锻炼身体就可以了,还是别把自己弄得跟非正常人一样,那就难搞了。
    毕竟罗树江的手,看起来就十分不正常。
    两个巴掌的正反面,关节上面的茧子,比陈国华的小拇指厚度差不多。
    可想而知,这得有多么可怕了。
    时间过得飞快,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陈国华每天的生活规律了不少。
    除了每天需要锻炼身体之外,他母亲更是从城外托人买了不少老母鸡回来炖汤。
    不是每天一只老母鸡,而是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一只老母鸡。
    她确实是有钱,即便她不在南大任职,每月的稿费也有上百块钱。
    所以现在是变着法子,可劲儿补偿陈国华。
    这也导致了三小只,最近一段时间的体重也上升了不少。
    看起来还是瘦,但跟一个多月前相比,就顺眼多了。
    如果是跟半年前相比较,那就是胖了。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八月份也很快过去了,九月份马上就来了。
    本月最后一天,陈国华请了半天假期,领着三小只报名去了。
    陈小敏才五岁,也被他安排去上学前班了。
    如果接下来一年,她学得好,那明年九月份,便让她直接读一年级。
    反之,就继续读学前班吧。
    现在陈国华不差这一两块钱的学杂费了,直接给她安排读书就可以了。
    省得天天他母亲那么老了,还要盯着小家伙读书。
    这个时代读书,城市和农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农村的学费或者说学杂费,按照上级命令,贫苦家庭可以申请用柴火等作为学费的。
    一般来说,每个学生两捆柴就差不多了。
    还有些学校就更简单了,直接在寒暑假的时候,让学生拾麦子、挖药材等勤工俭学的活动。
    但如果是城里的孩子,那就不同了,小学是五年的,每学期的学杂费是八毛钱。
    语本费另交,也就是书本费,这个大概是四到七毛钱左右。
    所以,给陈小梅和陈小敏两个小家伙报名,学费是一块六毛钱,书费的话,前者七毛钱,后者四毛钱。
    总共加一起,也才两块七毛钱。
    反倒是陈小月报名初二的报名费,光是每学期的学杂费就需要一块五毛钱。
    课本费的话,总共需要两块六毛钱。
    如果是初三的话,还会多一门化学,那就需要多交三毛钱了。
    所以,陈小月一人的费用就需要四块一毛钱了,加上两小只的费用,便是六块八毛钱。
    这就是很多农村人难以供应小孩上学的原因之一。
    学费可以免,但书本费这些却是免不了的。
    给三小只报完名之后,陈国华一行人又去了北大燕园。
    他自己也需要报名啊,不过呢,他不需要交任何费用。
    甚至他还能领不少东西回家呢。
    来过几次北大的陈国华,刚踏进校园就察觉到了不同。
    有不少黑乎乎的人背着被褥,或是背着布袋行走在燕园的校道上。
    这些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见谁都乐呵呵的,还特别容易脸红。
    见着一些穿着裙子的女同志,还害羞不敢看。
    只能等人家女同志走过去了,他们才敢偷偷回头瞧一眼。
    新生开学,北大聚集了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
    有不少学生都是来自农村地区,所以他们才会看着那么黝黑。
    估计他们应该刚参加完夏季农作物收割的繁忙收获季吧?
    于沫离和三小只的心情都十分雀跃,跟着陈国华走进了报道的办公室。
    “老师您好,我是陈国华,是今天来报到的大一新生,这是我的录取通知书。”
    报到处门前排了不算长的队伍,没排多久,很快便轮到了陈国华,于是他便把自己的通知书递了过去。
    瞅他自信满满的样子,跟其他农村地区来的学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
    同时,陈国华还提供户口本、街道办证明文件等之类的相关文件,提出了不住校的申请。
    接待处的老师也不见怪,毕竟北大的学生,就有不少是住在京城里的。
    从城里到燕园也就是十五公里而已,甚至有些住得近的,也就是十公里左右,坐公交车上下学完全没有问题。
    这时代很多工人都是住在城里,然后在城外上班的。
    比如梁大栋、赵玉枝等,他们就是住在南锣鼓巷,但却是每天走路或者骑车去城外上班的。
    尽管如此,接待处的老师还是善意提醒道:
    “这位陈国华同学,伱要知道北大是城外,我看上面街道办写的你家住址是在东城的北河沿大街,这可是在故宫附近,距离我们燕园可是有十五公里之遥啊”
    每天都要跑这么远的路,即便是骑自行车往返或者乘坐公交车,那也是挺麻烦的。
    学习效率会变得很低。
    对此,陈国华表示理解,旋即指了指自己众多证明文件中的一份工作证明。
    “老师您好,您看看这一份文件,我目前还有工作,所以没办法一直待在学校学习的。”
    “麻烦您帮忙一下,虽然我也很想一直窝在象牙塔,专心致志地学习,奈何领导不允许啊。”
    废话,段云平怎么可能会让他一直待在学校里面呢?
    周一到周五这五天时间,陈国华可以有两天是完全待在学校读书的。
    剩下三天,必须得有半天待在厂里面。
    至于周末两天,也得有一天半在厂里面工作,还剩下半天,就是他的假期了。
    接待处的老师闻言,查看了一下证明文件,然后便摇头失笑了起来。
    既然陈国华准备如此充足,那也只能这么办了。
    当然了,该给陈国华的东西,却是一件都不会少的。
    比如被褥、脸盆、搪瓷杯、毛巾等等,以及学习用的讲义、笔记本等辅助工具也是一应俱全。
    陈国华领到这些东西之后,三小只就表示让她们拿一点。
    便是连于沫离也忍不住笑着说道:
    “我这也算是提前体验了一把大学报到啊,哈哈!”
    领完东西之后,学生证就没那么快拿到手了,而课表之类的就需要自己去抄写了。
    每个系的教学楼都有一个宣传栏,课表就张贴在宣传栏那边。
    军训的话,并不是在九月份开始的,而是在第二年的夏天进行。
    提及军训的话,就不得不提一下兵役法了。
    五五年十月的时候,京城体育学院和京城钢铁学院这两所高校就开始进行学生军训试点,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预备役军官。
    第二年就扩大到了十二所高校,结果在五七年的时候就停止了。
    这个虽然是停止了,但北大的军训却没有停止。
    譬如五七年入学的北大新生,就在今年夏天的时候被拉去军训了。
    而且是所有北大学生都编入了民兵组织,跟正常的士兵一样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军训。
    于是,陈国华他们这些今年入学的新生也就依照之前的惯例咯。
    转眼便是第二天,九月一号,这天也是周一。
    一大早,陈国华就比之前更早地起床洗漱,然后跑过来于家这边接于沫离。
    他到的时候,已经满头大汗,美少女也已经等了一会儿。
    两人相约跑步,还有三个拖油瓶跟着一起,倒是非常有意思。
    正常结束晨跑之后,回到家洗漱换衣服,吃过早餐,跟云婉裳说再见,陈国华这才骑着自行车,跟三小只一起上学去了。
    陈小月只能走路,两小只是坐在她们大哥的二八大杠上面。
    “大哥你要加油啊,我也想骑自行车。”
    之前还没觉得家里有没有自行车都一样,现在陈小月有点慌了。
    所以她朝她大哥喊了一句,希望她大哥在十月份的运动会上面加油努力。
    “哈哈,二姐你跑快点呀。”
    老幺这句话,坐在大杠前面,还不忘回头嘚瑟,气得她二姐牙痒痒的。
    把两个小家伙送去学校之后,陈国华这才出发前往燕园。
    北大计算机系教室,陈国华到的时候,班里已经来了不少人。
    计算数学专业一班,陈国华背着自己的斜挎包,从里面拿出了几本教材。
    “同学,你好,我叫成时若,很高兴认识你。”
    整个班级不大,学生也仅有三十人,陈国华坐下来之后,旁边的一位男同学便笑眯眯地朝他伸手进行自我介绍了。
    “你好啊,我叫陈国华,京城本地人,您呢?”
    话匣子很快就打开了,陈国华也了解到了一些基本讯息。
    比如整个计算数学专业有两个班,总共六十二人。
    也就是说隔壁二班比一班还多了两人。
    然而,其实整个北大计算机系也就只有计算数学这么一个专业。
    因为计算机系是五六年才成立的,当时还是从数学系等其他学科抽调学生过来,否则都没有学生呢。
    至于较早之前的五三年,那个还不叫计算机系,而是叫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门化。
    因此五六年之前,计算数学这个专业就只是选修罢了。
    现在陈国华他们这一届,算是第三届招生了,一共就招了六十二人。
    成时若这个同学,虽然是来自孔孟之乡,但这家伙对北大的了解,却远胜陈国华。
    对于这些信息,陈国华听了也没觉得有什么,跟他关系不大。
    两人聊了没一会儿,一个中年人走进了教室。
    “大家好,我是你们计算数学一班代数基础的老师吴文达.”
    老吴啊?
    陈国华听到对方的话,马上便想起了他在暑假期间看到过代数基础这本教材的主编名字。
    没错,吴文达就是这本书的主编之一。
    得!
    真不愧是北大,卧虎藏龙啊。
    然而,伴随着课程的开始,他却觉得有些无聊。
    只因为这本书,他都已经学习完了,而老吴讲的知识点,对他来说,也没有什么帮助。
    往后的课程,也同样如此。
    不得不让他有些无奈:早知道就不那么早自学了。
    周二这一天,刚上完吴文达的课之后,陈国华便找到了辅导员徐翠薇。
    “徐老师,我想问一下,咱们计算数学专业有没有计算机啊?或者说我们北大有没有计算机?”
    “你想干嘛?”
    徐翠薇皱眉道,却听陈国华表示,他想看看计算机,而不是坐在教室里死读书。
    “你一个大一新生,你不读书你还想碰计算机啊?”
    听到陈国华这么说,徐翠薇当即便训斥道:
    “你是北大高材生,天之骄子,我能理解,但你也别好高骛远啊,年轻人,还是要务实一点。”
    “徐老师,您也知道,我是北汽制造厂的设计员,我习惯了能动手就不说话,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我早就学完了”
    陈国华连忙摊手道。
    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
    五十年代的很多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确实是自学了不少大学知识。
    很多教材都摆放在大学图书馆,甚至是高中图书馆也有。
    在高三一班还没成立学习小组之前,陈国华就已经知道班上有不少同学自学大学数学了。
    甚至,他们有些人学得还不错。
    徐翠薇闻言,狐疑道,“你把大一的理论知识都学完了?”
    “昂,不只是大一的,大二和大三的课程,我也学完了,现在就差一篇论文了。”
    听陈国华这么自大的话,徐翠薇顿时也不客气了,直接拿出上学期五六级大三学生期末考试的试卷,让陈国华来做。
    后者也不废话,当即就在办公室里坐着开始答题。
    这个时候,办公室里的其他老师也都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过了一会儿,刚下课的吴文达,以及陈永和、林建祥、滕震寰等青年教师也走进了教室。
    看到陈国华在答题,又听徐翠薇没好气地简述了一下前者狂妄自大的话,吴文达等老师,全都来了兴致。
    众所周知,北大在西南联大时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而学术精神则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北大在五五年的时候,就组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的第一个计算数学教研室。
    所以,在这个时候,陈国华一介新生,居然自称已经自学完了所有大学课程,那么他们这些老师该如何自处?
    “你们都围在一起干嘛呢?”
    门口,教研室主任徐献瑜微笑着走了进来。
    看到大家都围在一起,便开口问道。
    “主任,是我们班的一位同学,名字叫陈国华,他这小子说”
    当即,徐翠薇便愁眉苦脸地说道。
    对于陈国华这位刺头学生,她是有些头疼了。
    刚才她之所以拿出试卷来,只不过是想让陈国华知难而退罢了。
    她也没有想到这小子,居然顺着梯子就爬了上来,胆子也忒大了。
    现在好了,整个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知道了一班出了一位胆大妄为的学生。
    “哦,我看看他答得怎么样。”
    徐献瑜却不以为然,乐呵呵地端着搪瓷杯,来到陈国华身后,笑眯眯地看了起来。
    只是一会儿,他便和吴文达等其他老师一样的惊讶表情。
    无他,陈国华这小子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答题速度一流,正确率也是百分之百。
    要知道,这可是高等数学啊,涉及到了理论知识,比高中数学,高了好几个层次。
    尽管本科教育阶段的教材知识点,对徐献瑜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然而,他毕竟是教授,而且他还是五六年那一批次被评为北大二级教授。
    虽说吧,北大很大,光是一级教授便有三十八人。
    二级教授更是有六十一人,但他徐献瑜的眼界、知识等肯定是远超其他人。
    更何况,他教的学科还是计算数学这一门新兴学科。
    可是他没想到,陈国华这小子居然那么厉害,竟然真的掌握了大三的知识点。
    很快,上课铃声又响了起来。
    吴文达等青年教师不得不去上课了,办公室里,只留下了徐献瑜几人。
    又过了一会儿,陈国华终于答题完毕。
    “徐老师,麻烦您帮我改一改试卷,看看我是不是满分?”
    听到他的话,徐翠薇气不打一处来:这小子,咋那么欠呢?
    就不是能谦虚一点?还满分?
    “我来吧!”
    徐献瑜直接放下搪瓷杯,拉过一旁的凳子,拿来红色笔,便在试卷上开始打分了。
    全都是打勾,这没什么好说的。
    并且,陈国华写的字还很不错,看起来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一百分,满分了!
    陈国华看到试卷上面的分数之后,当即便冲徐翠薇得意地扬了扬下巴。
    让后者无语地别过头去,朝窗外翻了个白眼:真是不想看到他!
    “同学,你是叫陈国华对吧?”
    徐献瑜眼睛雪亮地问道,见陈国华点头,他继续道:
    “刚才听你们辅导员说,你已经自学完成了大学的教材,就剩下论文了对么?”
    “是的,老师您说我什么时候能看到计算机啊?”
    他现在最想干的一件事,那就是看到计算机。
    其实他进入北大就只想干两件事:一个就是亲手摸一摸这个时代的计算机,第二个则是穿着学士服,手捧北大毕业证书,在北大学府门口拍照打卡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