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缺银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金陵皇城,马蹄声炸响。

    朱高煦骑着战马,一路来到皇宫,下马拉着朱悟净快步走向文华殿,口中念叨着。

    “儿子,你大伯已经带着文臣靠着你的那个什么《经济》,设计了一套新的钞法,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

    “咱们已经失了很多功劳,现在你可要好好表现。”

    “你那个仙法,既然神神奇,一定可以解决你皇爷爷的问题吧?”

    听到这话,朱悟净有些无语。

    这话说得,怎么感觉仙法成了万能药,什么都可以解决。

    “老爹,我们是学道的,道法是讲究客观事实的,我们道士是讲科学的!”

    “科学是什么?”

    “就是道法。”

    “道法又是什么?”

    “就是科学。”

    朱高煦:“?”

    父子两闲谈之间,已经进入文华殿,无数官吏纷纷停下争吵,安静地看向门口处的汉王父子。

    朱高煦依然穿着明晃晃的蟒袍,身姿威武,还是那般不可一世的样子。

    朱悟净倒是有些变化,身上穿着的百纳道袍沾上不少漆黑的油墨,背着一个布袋,装着一卷卷报纸,像是金陵城中叫卖报纸的寻常少年人。

    见到朱悟净这般模样,杨士奇感到一阵恍惚。

    只因,此刻的朱悟净实在太平凡,就像是一个普通的道士,丝毫不见皇族的天生贵气。

    或许长相称得上俊俏,但是脸上沾着的油墨,也让他的气质添上劳苦的味道。

    不像道士,也不像儒生。

    反倒像是一個农民,一个工匠。

    “阿弥陀佛。”

    道衍双手合十,忽然念动佛号。

    只因此刻的朱悟净在道衍的眼中,带着一股佛性,那是他这样的妖僧所不具备,乃至那些得道高僧都不曾有的大慈悲。

    世人皆说释迦摩尼照世明灯,释迦摩尼却说自己只是一个觉悟的凡人。

    不坠红尘者,何来慈悲相?

    朱悟净缓缓上前。

    经历一夜的劳累,文华殿的官员和儒生都有些疲态,就连一旁的烛火也没有宫人熄灭,依然摇曳着烛光,照出众人漆黑的影子。

    朱棣身前的案牍上放着一封奏章,写着密密麻麻的字,凝视着他的这个孙子。

    这个导致整个大明的行政中枢忙碌十数日的罪魁祸首。

    “小子,你还真是潇洒,把事情扔给了夏原吉这样的儒生,自己也不知跑到哪里修道了。”朱棣打趣道。

    朱悟净行礼道:“孙子的学识远不及在座的学士,只是仗着祖师所传经卷,在这里展威风而已。”

    “你还挺谦虚的……”

    朱棣哈哈一笑。

    在场的儒生也忍俊不禁。

    那日大朝会上朱悟净的狂妄可是让人印象深刻,没想到还有这样谦虚的一面。

    “你看看吧,你大伯,还有诸位大臣想出的新钞法。”

    朱悟净接过奏章,仔细地阅读了起来。

    上面所写,稍微总结一下便是,废除以往“宝钞为主,铜钱为辅”的钞法,往后所有交易只能用宝钞。

    同时宝钞的价值与银子挂钩,具体的比例根据市场变化。

    建立朝廷主持的钱行,为百姓提供储蓄服务,并发行大明官方债券,以此回收民间的宝钞。

    合并与宝钞相关的各部门,建立钱行主管钞法。

    市舶司朝贡交易全部使用宝钞结算,各国可以将银子储存在钱行,按照官方比例换取宝钞,以此进行交易。

    ……

    钞法十分完善,朱悟净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在这个时代,这份钞法毫无疑问是最先进,同时也是最适合大明社会现状的。

    “各位的才智远胜于我,我没有什么意见。”

    朱悟净将奏章递会回去,想了想,补充道:“钱行这个名字,无法展现朝廷银子与宝钞挂钩的决心,建议改名为‘银行’。”

    朱棣微微颔首,叹息道:“这些都是微末的问题,现在咱只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

    “缺银。”

    朱悟净眯起了眼睛。

    道衍解释道:“中原缺银自古有之,白银在大明的产量和存量完全不够,即使用上市舶司收纳大量海外白银,还是不够,甚至会发生经济灾难,导致钞法再次败坏。”

    夏原吉也补充道:“官营银矿,朝廷设立银场政绩矿夫来开采、工匠来煎炼,每年所生产所得扣除必要支出费用后,剩下的全部上缴朝廷,便是所谓的‘银课’。”

    “只是银课逐年日减,大明的土地上也没有发现其他银矿……”

    “或许现在不会出问题,但是数十年后,大明就会因为缺银,而导致新一轮的经济崩溃。”

    “请问世子,可有解法?”

    听到这话,朱悟净撇嘴道:“缺少银子就去挖啊,找我干什么?”

    胖胖的朱高炽摇头道:“没有银子,挖不出来。”

    “按照瞻壑写下的《经济》说法,我们得出结论,大明经济的最大问题,乃至大宋的经济最大问题,其实是通货膨胀不够。”

    “中原每年产出的实际价值年年增长,但是朝廷却无法提供合适的货币。”

    在朱高炽看来,宋元时期使用宝钞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市面上实在没有那么多的贵重金属可以作为货币流通。

    现在,新的钞法可谓尽善尽美,用个三四百年不是问题。

    唯一的漏洞就是缺少储备物,也就是海量的白银。

    朱悟净眼神微动,抬起眼帘,缓缓上前,走到朱棣面前三步远。

    身上的道袍随着脚步而飘荡,整个人的气质发生巨大的变化,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骇人。

    “哪里有白银?”

    “这个问题我恰巧知道,甚至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

    “如何前去?”

    “如何挖掘?”

    “如何运送?”

    “我都可以提供办法,我只有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去取吗?”

    听到这话,朱高炽拍手兴奋道:“咱就知道瞻壑有办法,快快告诉大伯银矿的位置吧!”

    朱悟净没有回话,而是自言自语道:“这片银矿的位置离大明很近,以现在的技术,每年的产量大概有八百万两。”

    八百万两!!

    这个数字震撼了在场所有人的心神。

    夏原吉激动的站起身,像是面对心上人的纯情少年,含情脉脉地看向朱悟净。

    朱高煦呆在原地,立刻悔得肠子都青了。

    这种好地方应该在私下里告诉咱的。

    我们父子到时候占了那银矿,挖出来的白银全是汉王府的,到时候想打谁就打谁,老子直接起飞好吧!

    咱的钱,都是咱的钱!!

    朱棣也很激动,要是朱悟净说的是真的,那么天下财富岂不是尽数落入自己手上!

    到时候马上挥兵北上,先打漠北,再打西域诸番,再占南洋,最后消灭帖木儿帝国……

    哪里还需要每次都抠抠搜搜地从太子那里要银子!?

    这样想想,简直爽的飞起。

    “在哪里?!”

    朱棣的语声有些颤抖。

    朱悟净却冷笑一声。

    “日本,石见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