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炎洲
作者:非有常非无常   大明道士天子,但是在永乐最新章节     
    杂造局。

    朱悟净一行人跟着华长河走到衙门后面的土窑之中。

    只见十几个工匠正在忙碌,发现有人来了,也只是看上两眼,便收回视线,继续手上的活计。

    “大家把手上的话停一下,朝廷的钦差大人有话要吩咐。”

    华长河大声呼喊。

    听到这话,这些工匠有些不情不愿地靠近。

    于谦问道:“世子,你召集工匠是为了什么?”

    “为了制造水泥。”

    “水泥?”于谦沉吟片刻,而后吟诗一首:“心忆莲池秉烛游,叶残花败尚维舟。

    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泥红衣白露秋。

    神女暂来云易散,仙娥初去月难留。

    空怀远道难持赠,醉倚阑干尽日愁。”

    “水泥这名字如此雅致,想必是一个风雅之物。”

    “……”朱悟净无言以对,硬着头皮道:“其实不是,水泥的作用大概类似糯米灰浆,是用来建造房屋,以及各种堤坝、桥梁的,也就是建筑材料。”

    于谦神色一僵,仔细看了看朱悟净身上的百纳道袍,恭维道:“这倒也是好事,若是可以代替糯米灰浆,倒是利国利民。对了,水泥的制造成本如何?”

    “这要等这些匠人试出来才知道。”

    朱悟净眼神示意,前方工匠已经聚集,还有军队带来的工匠也混入其中,等待着朱悟净发言。

    于谦眉头皱起,心中觉得古怪……既然没有制造出来,世子是从何而知?

    没有理会于谦心中的思索,朱悟净上前道:“各位师傅,我打算制造水泥,若是成功,必有重赏。”

    闻言,人群中的工匠面上感谢,心中却不以为然。

    什么赏赐,可以少服两天徭役,他们就感恩戴德了。

    朱悟净深吸一口气,知道这些工匠,无论是原本军队里的工匠还是杂造局的工匠,恐怕都对这些话不以为意,未必可以制造出所需要的水泥。

    最重要的还是,水泥这种东西以前从未有过,在场的工匠必然生出轻蔑之心。

    想要制造出一件改变世界的东西,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成功?

    看来需要将水泥的制造方式用密章写给朱棣。

    相信应天府的工匠看在自己九族的份上,一定会拼命研制出水泥的吧?

    朱悟净腹诽两句,而后脸上露出笑容,打算向这些工匠科普化学知识,反正他把水泥的制造原理说给他们,能不能制造出来,那就是不是他能决定的。

    尽人事听天命吧……

    “各位师傅,太古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教民以烹饪,始作结绳之政。太昊始作网罟,以佃以渔,以赡民用,故曰伏羲氏。养牺牲,以充庖厨,故又曰庖厨氏。”

    朱悟净语声空灵,娓娓道来,吸引在场所有人的注意。

    “这些都是古代圣贤创造的开化之物,今日我要制造的水泥,也是圣贤发明的,有诸多神妙之用,至于此物的诞生,还需要追溯到孔圣所在的年代。”

    “也就是春秋之时。”

    “当时老子西出函谷关,化身为须菩提,来到天竺化胡为佛,与诸多天竺学者较量数学大道,最终点化天竺诸神,令他们变作佛教诸天护法神。”

    听到这话,华长河来了兴趣,他就喜欢这种剧情。

    在场的工匠也稍微来了点兴趣,全当是故事,而且听这位贵人的话,似乎这什么水泥还是老子发明的。

    再看看朱悟净一身道袍,气度非凡,更是自带一种贵气,这些工匠不由信服几分。

    朱悟净继续胡诌道:“这水泥诞生,便是须菩提离开天竺之后的事情。”

    “话说须菩提一路向西,离开天竺地界,在越过兴都库什山脉之后,便离开了中州地界,来到了炎洲之地。”

    “这炎洲临近中洲,多为沙漠,自大明向西,越过哈密卫便是炎洲之地。”

    朱悟净经过思索,决定将地球分成九大洲五大洋。

    并结合十洲三岛以及大九州重新划分地区,并借此命名,以老子西行之说,编造的须菩提西行神话,向大明百姓科普地球的地理,知晓整个世界的模样。

    东亚以及天竺一带被朱悟净定为“中洲”,将西域诸番以及中东一带定为“炎洲”,泰西诸国的地界依旧称为“欧洲”。

    炎洲一词来自东方朔的《海内十洲记》,据记载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离北岸九万里。

    这里朱悟净依旧将亚欧大陆的中部地区称为“炎洲”,自然也是有他的理由……

    朱悟净续道:“这炎洲在春秋时代还未开化,当地人信奉圣火,崇拜火焰,故称‘拜火教’,也称‘祆教’。”

    听到“拜火教”三个字,于谦眼中多了一些异样的神采,他的眼神锐利非凡,在工匠之中发现一人。

    那人的表情出现微妙的变化。

    大明的建立可是和这祆教有些因缘,甚至后世之人研究大明的国号之时,也会提到“祆教”“明教”这些词。

    于谦不着痕迹地将这个表情变化的工匠记住。

    “须菩提行走在炎洲的沙漠上,在无尽的黄沙中见到一個人,那人名为‘琐罗亚斯德’,乃是祆教的圣人。”

    “琐罗亚斯德见到须菩提,感叹对方的气度不凡,便谈起祆教诸神的神通。

    当时的祆教崇尚善恶二元论,认为善与恶不断斗争,结局是善取得最后胜利。

    这琐罗亚斯德供奉之神,正是霍尔莫兹德,也称阿胡拉·马兹达,我等则称为‘先意佛’,也称‘初人’。”

    “沙漠之中,琐罗亚斯德向须菩提传法,说出善恶二元论,并指出天下所有的生命善恶分明。”

    “人一诞生便分出了善恶。”

    “须菩提听到琐罗亚斯德的思想,却有不同的想法,并给出四句教。”

    说到这里,朱悟净停顿一下,等到在场众人纷纷侧耳倾听,注意力全数到他这里,方才说出那四句日后大明广为人知的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一出,在场众工匠倒是没有多少反应,只是不明觉厉,倒是一旁的于谦似是遭受重击。

    整个人先是恍惚,而后脑海顿时生出清明之感,似是来到一座大门之前,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知。

    朱悟净没有理会于谦此时宛如顿悟一般的反应,而是继续胡扯他的那套阐教学说。

    “须菩提说出这话,引得天上神明震怒,初人派出执掌律法之神下界,意图审判须菩提。

    在无尽的光芒与烈火之中,律法之神密特拉下界。

    密特拉在我国称为净风佛。”

    “净风佛意图审判须菩提,并认为须菩提所言皆是歪理邪说,于是须菩提随手点化,竟然将净风佛的善恶心剥离,分出一位执掌兵器,杀气腾腾的战争之神。”

    “那神名为‘巴赫拉姆’,也称灵光神,相传此灵光神于开元年间转世为安禄山,引发安史之乱,导致盛唐由盛转衰。”

    “密特拉大怒,质问须菩提的心可有善恶之分?”

    “须菩提闻言,竟然剥开胸膛,取出自己的玲珑之心,放入路边风沙中的一尊石狮子胸膛中。

    那石狮子立刻发出光芒,照遍九天十地,连祆教诸神也难以睁眼,无法直视那石狮子的真面目。

    原来须菩提的心超越善恶,直指大道。

    那石狮子获得这样一颗心,竟然生出灵性,变作一尊神通广大、永劫不灭的大神,此神名唤‘察宛’,后世人称为‘大明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