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又战义昌(九)
作者:老蜻蜓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卢龙兵按部就班地准备攻城,可是愁坏了刘二刘大帅。
    这仗他打得莫名其妙啊。
    李老三磨磨唧唧走过来,不烧房子不杀人。前面梁军没动静他不急打,如今梁军三万人到蓨县了,距此不过百余里,他却来围城。
    这是个什么打法?
    自以为熟知卢龙军内情的刘将军彻底给弄傻了。
    更让他傻眼的则是梁军的态度。
    不是说好了援军的么?爷爷都放开道路让你进来,怎么就走一半不动了?任凭刘大帅的使者把腿跑断,嘴皮磨破,贺德伦这老混蛋就是蹲在边上稳如老狗,死活不走。
    刘守光开始以为是梁贼狡猾,想等自己跟辽军拼个死活再下场。为此,刘二给使者面授机宜,让使者前往陈明厉害。真不是他刘二不行,但只靠他刘二肯定是不行。梁军想等着他这里两败俱伤再捡便宜,那肯定没戏。
    可是梁军就是不听,不管,不动。
    哎呀,对着舆图想了好几天,刘二最后才算回过味儿来。
    人家这是怕走深了被坑啊。
    刘守光顿时感觉受了不白之冤。李老三是真的要打他,刘某人也是真的要求援好么,他并没有跟李老三有什么勾结啊。
    跟贺德伦说不通,刘守光的使者又飞奔往魏州去见朱梁天子。
    回来报说,梁帝倒是很想过来,可惜这几日病了,得缓一缓。
    我你……
    到如今这个局面,刘守光是真有些悔了。
    甭管朱三是真病假病,看看河中、淄青、魏博这些前车之鉴,当初自己怎么就瞎了心呢?现在给李老三跪下还来得及么?
    是不是太下作了。
    刘二哥反复思量,决定先打打看。
    清池城也不是被围头一遭了,就要谈,也得先让李三吃点苦头才成。
    早听说李老三搞整军搞得鸡飞狗跳,还能不能打都说不定呢。
    这不难理解,以刘二的智慧,压根就不信李三这次接位没点故事。
    李大能心甘情愿把位置给他?能吗?
    挤了大侄子的位置,不把军队搞一把,谁能安心?
    这事儿咱刘大帅懂啊。
    刘守光尤其清楚,军队如此折腾,战斗力下滑是板上钉钉。
    他刘某人并非没有机会。
    再者说,他刘守光只是展示一下实力,又不是真的跟卢龙兵拼命。
    刘老二揣测李老三也不想跟自己鱼死网破,要不然总想劝降爷爷。
    毕竟,边上就蹲着个朱老三呢。
    刘大帅策马驰奔,从西边兜到东边,又从东边跑到西边。眼见对面的卢龙军阵型倒是严整,却果然不见敌军率先发动。
    这就更坚定了刘二的判断。
    观察到卢龙军左翼是那黑厮的毅勇军,右翼是卢龙军,刘守光果断地选择跑去西边布阵,面向软柿子卢龙军,远离臭石头郑老二。
    你看郑老二这边乌泱泱多少畜牲多少人,何必与他厮杀。再看卢龙军那边就没几匹马,刘二感觉还是比较安全。就算李三有花样,打不起还是跑得起的。
    刘二也注意到卢龙军那几十架巨大的石炮,可是从大早到正午都没想明白李老三想干嘛。
    靠这玩意迅速破城?
    太异想天开了吧。
    当初贵乡城下,他家老爷子也摆了许多石炮,有个蛋用。
    真有用,还有你老李家什么事儿。
    可恨呐!梁军死活不肯过来,若是贺德伦三万人到此。
    不,有二万,哪怕一万人呢,也好过很多啊。
    留守清池的元行钦此刻也是高立城头。从高耸的城楼上望下,整个战场一览无余。小股游骑在四处乱转地警戒,两边的大军则都在静静等待。
    真正比较忙碌的就只有对面的石炮阵地。杀才们有围着石炮左瞧右瞧的,有搬抬物件的。还有的家伙手里也不知拿个什么,正在那里对着城头比比划划,然后再跟身边几人交头接耳。
    距离太远,元将军既看不清对面在干嘛,也听不见他们在说啥。
    经过半天辛苦,每个石炮边上都整齐码放了许多石弹,又或者是酒坛子?
    那是猛火油吗?
    ……
    不管别人怎样看待,城下的队伍是井然有序。
    中军忙碌,各军恪守阵地。
    其间传骑四出,安排将士们轮流坐地休息,有序补充食水。
    李老三在后头搭了个将台高出地面数尺,边上还立了个巢车。这厮也不知吩咐几句什么,就下将台爬上巢车去了。
    郑大帅一如既往地站在队伍最前,以便保持视野良好。
    对面义昌兵在眼前晃来晃去也不敢打,站桩子站得郑二开始心烦,方才心里的一点纠结也没那么纠结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迷茫。
    却有几个军士不知怎么跑来了毅勇军阵前,手里拿着奇奇怪怪的尺子,对着对面比比划划。郑守义侧耳倾听,断断续续听到说多少尺,多少度,反正每个字好像都懂,就是连一块不认识。
    想必儿子在幽州有时应该知道,遂指着这几个在眼前瞎折腾的军士,郑守义问:“这是作甚?”小屠子同样一脸茫然,硬着头皮摇摇头,没敢胡说八道。
    倒是小郑耐不住寂寞,想凑过去瞧瞧,被对方随行的士兵拦住不许靠近。
    这帮神棍还在拿着板板棍棍比划,忽又有军士从军中驰马过来。
    这传骑径到郑守义面前,一行礼道:“郑帅,李公将令,一刻钟后,石炮攻城。请各军最后检查,务必将马匹看好。
    少时抛射火弹,或会引发轰鸣,恐惊了马匹。
    全军务必不得乘马,看住坐骑。”说着,那传骑神情复杂地看了看毅勇军这么好些畜牲,可能本来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向郑大帅一鞠躬,撒腿赶紧跑了。
    “轰鸣?惊了马匹?”郑守义听得蹊跷。
    火弹?不就是用石炮丢火罐火球嘛,猛火油?这有没啥稀奇,无非是装着油脂等易燃之物,砸下去一片火,嗯,可能也有些响动……
    但是“轰鸣”是个什么鬼?
    疑惑归疑惑,李老三惯会整事儿,郑二也不太敢儿戏,认真吩咐将士看好畜牲,万万不要出了纰漏。他这里可是有上万匹畜牲,若是惊了,那不是说笑的。
    对付畜牲,毅勇军还是很有经验的。你看小屠子兄弟就很乖觉,顺手取出大铁钉踩进地里,拴好缰绳。郑大帅满意地给了儿子一个肯定的眼神,他就很好奇,李老三这要弄什么花活?
    看看正在忙碌,又来一个信使,这次也没下马,奔至郑将军面前直接说:“枢密使有令,石炮延后两刻发动,毅勇军每人只留一匹战马,其余役畜全部后送,立刻执行。”
    郑守义下意识就想反对,但是话到嘴边又咽了。李老三这会儿特意派来传骑下令,估计不是玩笑,遂让人赶紧执行。
    好在毅勇军这是经制之军,训练有素,立刻有人将多余的马匹抓紧牵走。这一通忙乱呦,也亏得对面义昌军没有抽冷子打闷棍。
    这么乱糟糟一片,就很影响视线,不怕死的郑将军大腿一拍,不顾那传骑劝阻,果断爬上马背。
    站在马蹬子上左右望看,顿时舒服不少。
    毅勇军的畜牲们刚刚走远一点,郑守义就见近的一处石炮有了动作。
    一群军士拉着皮索,使力拉下高高在上的网兜,将之挂住一个什么,从而将另一头沉重的框子高高翘起。
    便有人将个球状的玩意放入网兜。
    边上一人手里的小旗飞速挥下。
    另有一人就把手中的木槌在石炮上一敲。
    抛竿瞬时升起。
    “嘣”地一声,那球儿飞过头顶,向着远处的清池城而去。
    郑大帅的目光追着那球,落在城墙前不远处弹起,又借着力道向前飞窜,跳过护城壕,狠狠地砸在城墙跟上,惊起一捧尘土。
    “就这?没球用啊。轰鸣呢?火弹呢?”郑二不自觉念叨了一句。心说这准头还行,没扔到城里去。但是,就指望这玩意打塌城墙还是击溃守军?
    火弹?是不是有点扯淡了。
    就在老黑感慨的当,几个军士不知交头接耳说了什么,便有人围着石炮一顿捣鼓,而后网兜被再次拉下装了球儿。
    小旗挥舞,一颗球拔地而起,这回端端正正砸在了城墙上。
    便有一队军士发足狂奔,向其余各石炮的炮位跑去。
    又是一顿忙乱。
    过得片刻后,几十架石炮陆续发射。许多球儿升天,照着城墙附近落下,打塌了两处女墙,击飞了几个城头的守军。
    真是挺有准头。
    郑将军却再次摇头,并不觉着这玩意就能迅速破城。
    郑老二有些失望地正要下马,却见几个火球飞跃头顶,带着呼呼的风声落在城墙附近,那被击中之处火光四溅。
    有一颗球儿偏巧落在墙头。几个士卒走了背运,忽然浑身冒火地在城头乱跑。转瞬之间,不是自己跳墙,就是被人砍翻。
    发机飞火?这不就是猛火油嘛?
    郑二有点忍不了了。
    梁军可就在百多里外,鬼知道有没有摸过来。
    近处刘守光看着人不多,但是天晓得城里还有没有伏兵。
    弟兄们瞎折腾半天,若是梁军与义昌兵一起杀过来,怕不就要坏事。
    郑屠子正犹豫是否要去寻李老三劝劝,拿数万大军瞎胡闹怎成。却不等他拿定主意,就忽听远方“嘣”地一声炸响,有如晴天霹雳一般,虽隔得不近,也震得二爷一抖。
    胯下的马爷本来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更是被这一声惊吓不小。只看他前腿一蹬就想人立起来。怎奈何背上负重太大,马爷一个脱力直接趴窝了。
    老黑都没来得及反应,就发现自己已经两脚着地,安全着陆。
    也不等他回过神,就听“嘣嘣嘣”一阵阵雷声传到。
    好家伙,一瞬间,就跟天上炸雷了一般,“轰隆隆”爆响不断。
    对面城墙上是一片白烟弥漫,火光冲天。
    这边毅勇军的数千匹马爷都被骇得疯狂起舞。
    士兵们也都被吓得不轻,一时慌乱,根本管不住马爷。
    有许多没拉住的畜牲跑脱,四下乱撞,毅勇军的阵地顿时乱成了一锅粥。
    “李老三我入你娘!”
    最先反应过来的郑屠子破口大骂呀。
    只感觉脑瓜子嗡嗡的,耳朵眼子里一通乱响啊。
    丧尽天良啊李老三。
    发机飞火?火弹?这他妈是震天雷吧。
    李老三这老畜牲黑了心呐,一点口风都不漏。
    郑二脑海里居然就回想起当初到营州,为了偷迭剌部的营地,李家兄弟悄悄准备了好有半年,直到出发前的那一刻都还将弟兄们蒙在鼓里。
    真的是谁都骗呀!
    李老三你不得好死啊。
    “稳住,稳住!”
    其实不用郑守义吩咐,毅勇军都是积年老武夫,应变都很迅速。
    畜牲慌乱,但是军士们反应不慢。大唐的武夫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蛮夷,惊归惊,乱归乱,可是很快也就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了。而且方才已经有所准备,所以,尽管慢了两拍,毅勇军的军士们还是已在安抚马匹,整顿阵形。
    郑大帅心里骂娘不绝。
    乱成这样,若被敌骑打个突击,岂不是要完?
    又想不对,这边离得远都惊成这鸟样,义昌兵列阵于城下还不更乱套?
    足智多谋的郑大帅立刻想到,两军对垒之时若以此物惊乱了敌阵,大军掩杀过去,取胜岂不易如反掌?
    又想,该如何让自家不受惊吓呢?
    边想,郑守义就向义昌军探望过去。
    诚如所料,刘守光此时死的心都有了。
    他刚才就在城墙边上列阵。
    虽然不是顶在城墙与卢龙军中间,但是距离城墙着实不远。
    前面见到石弹飞起,刘二将军还与左右嘲笑李三瞎闹,哪怕是油罐子上城都毫无畏惧。
    万万没想到啊,大意了呀。
    突然就乱套了!
    那一阵阵惊雷就在耳边炸起,震得刘二哥脑瓜子恨不能都要裂开。
    毫无防备的义昌军顿时落入地狱。
    战马疯跳乱撞,一万精骑瞬间瓦解。
    总算是刘大帅技艺精湛,胯下的马爷任他怎样折腾,就愣没将他掀到地上。
    说时迟那时快,几乎就在城下义昌军陷入混乱的同时,对面李崇德的数百甲骑就已突阵而出,结成几个锋矢阵而来。中军的威武军也分出一个大概千人的铁甲步人,举着步槊,抱着斩马剑,跟在那数百骑的身后慢跑。
    作为李家旁支,李崇德说是李大、李三的堂兄弟不假,其实地位也就有限。
    小伙子早年给族中管管田宅产业,后被李大安排投军。可惜他从军晚,没啥功绩。作为卢龙军的主将,李崇德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堂兄弟一个是辽王,一个是军司马,内兄郑守义也是赫赫有名的将军活杀神……
    弟兄们看他,就差点意思。
    之前在营州,李崇德奋死搏杀本想闯出个名堂。结果威名有没有的且不说,二舅哥的小老婆和俩儿子就在他的眼皮底下丢了,连母大虫都差点没命。尽管他不是主将,责任也算不到他头上,但李崇德却耿耿于怀许多年。
    有会说的有不会听的,舌头根子地下压死人呐!
    那天李老三说有个关乎李家生死的大事,问他要不要接。李崇德毫不犹豫地点了头。他知道,二舅哥瞧自己不上,更知道军中弟兄都觉着他是靠家里身份而居高位,心里大多并不服气。
    有些兵头,甚至就把不屑挂在脸上。
    但是,李崇德也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在远离蓟城的山谷里,第一次听到那轰隆隆的雷声,李崇德差点就吓尿了裤子。正所谓想要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就为了让所部战马适应这轰鸣,他摔了多少回,好悬没有把命丢了。
    沙场建功,就在今日!
    义昌军阵脚大乱,李崇德这数百骑如入无人之境,滚刀切黄油般,向着刘守光的大纛猛插。
    数百杆马枪飞舞,义昌军雪上加霜,彻底完蛋。
    但是刘守光眼尖,远远发现卢龙铁骑奔来,他是拨马就跑,愣让李崇德眼睁睁地目送他远遁而去。
    失之交臂呀!
    城下的义昌军以这种姿势崩溃,城头的守军也正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火油罐子与会炸的坛子不要钱般向城头倾泻。
    那油罐子里洒出的黑水又臭又粘,粘在身上燃烧,想扑灭都难。
    那炸雷子就在身边引爆,雷得城头的守军里外酥脆。
    从未经过这种场面的义昌兵狼奔豕突,在城头抱头鼠窜,满地打滚。
    连元行钦都从城楼子上跑了。
    才下来,便有个罐子砸进城楼炸开,紧接着两个油罐子拍过来,洒下漆黑的邪物。瞬间引得城楼化成火海。元哥儿慢走一步,就得羽化登仙,保你一根毛都留不下来。
    郑大帅亲眼目睹了刘守光的精骑溃散,更看到城头犹如地狱,惊得老黑呆立当场,脊背发凉。
    李老三这个小白脸,果然不是好人呐!
    怪不得李老三不着急,怪不得这老小子一派得意洋洋。
    有此神器,我郑某人也不着急呀。
    哎呀,小刘没给弄死了吧?
    郑大帅手搭凉棚远望,想要在万军丛中寻找刘二的踪影,这却谈何容易。只见前面李崇德的铁骑奔驰,刘二的队伍溃乱得不堪入目。
    哎呀?妹婿这小子有道啊!
    第一次,郑守义这个二舅哥,对李崇德这个妹婿有了认同。
    “发机飞火,这定是发机飞火!”小屠子早将坐骑收拾服帖,任那畜牲怎样蹦跶都脱不出小黑的黑手。
    边上弟弟小郑则是一副目瞪狗呆,望着远处城头的一片火,只语不发。
    张泽今天跟着郑大帅都在阵上,刚刚被惊马撞了一回,正在满脑门金星乱跳。晃晃悠悠凑过来,语带哭腔,道:“大帅,这世道要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