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推举胤禩
作者:芒果不加酱   清穿之我在清朝当皇子最新章节     
    胤禩被胤禟问的一愣,在他的记忆里他似乎并没有说过他救过胤禟,胤禟也没有主动问起他这件事。
    胤禩后面虽然发现了不对劲,但木已成舟,这对他有利,他自然不会说。
    胤禟此刻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一切都是他的自以为是。
    从这日起胤禟竟有一个月不曾来过廉亲王府,宜妃看胤禟不跟着老八跑,心里也安慰了不少。
    一个多月后,康熙在朝堂提议重新推举太子一事,以胤禛为首的阿哥大力赞成复立太子胤礽,但是有着“佟半朝”之称的佟家却不这么认为。
    佟国维既不推举废太子,也不推举被佟贵妃养育过的胤禛,反倒带头上了立胤禩为太子的折子。
    在他眼里胤禩仁慈,继位之后肯定不会忘记他的功劳,佟家的百年富贵也可以继续。
    有着佟国维带头,其他的臣子三三两两都推举胤禩,康熙一看,朝臣中竟有一半以上都愿意立老八为太子,可是自己儿子是什么德行,康熙是看的明明白白的,老八说好听点是性子谦和,说难听点就是被人牵着鼻子走,他是万不可为君的。
    康熙看着下面犹如菜市场一般乱糟糟的朝堂,心里也是有些生气,他本来想借着这个由头复立保成为太子,没想到下面的朝臣有一半儿心都不在他这里,竟然看不出他的意思。康熙想着待会儿回到乾清宫保成指不定要怎么闹呢。
    胤禛往上看了一眼,就知道老八要倒霉了,他的皇阿玛一定会开始打击老八的势力,谁让老八的势力已经开始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了。
    康熙表面上不动声色地说稍后再议,实际上心里怎么想的谁也不知。
    本来今日的事情就让康熙有点不高兴,结果康熙回到乾清宫的时候,一早就看到了胤祉站在外面等候,胤禛跟胤祥紧跟着康熙后脚到了,因为他们准备向康熙提议复立太子一事,他们两人一向是跟太子关系要好,如今太子落难,他们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
    胤祉一来到乾清宫就跪在康熙面前道:“二哥最近精神失常,并不是天意,而是人为呀!”
    胤禛看着胤祉心里在想他这个三哥又要搞什么幺蛾子,这事儿本来都过去了,皇阿玛跟二哥的关系也有所缓和了,他又把这事儿翻出来又烙了一遍。
    胤祉提起了前些日子他门人看到的事情,说大阿哥前几日找了巫师算命,还在信纸上写下了太子的生辰八字,有意魇镇太子。
    古人的生辰八字是极其重要的,除了父母,兄弟,妻子,旁人皆是不知道的,一般也只有遇见大事,比如成亲,才会拿出八字出来测算黄道吉日,胤褆这个行为,不由的说确实是很可疑。
    胤禛仔细在脑海里回想了当日二哥被废,大哥并没有畅快的反应,反倒是有些着急。
    胤禛当即下跪道:“皇阿玛,我相信大哥的人品,大哥是万万做不出这样的事儿的。”
    康熙点了点头表示知晓就让胤祉下去了,空口无凭,康熙是必须要派人去查看的一下的。
    如果胤褆真有害太子的心思,康熙一定不会放过他的。
    “赵昌,三日之内你必须要给朕回复。”
    “是!”
    赵昌应声之后,很快就带着一队侍卫消失在了大殿。
    胤禛有意给胤褆提醒,他这倒不是想巴结胤褆,他是真觉得胤褆是绝对做不出此事的。单看大哥长这么大,马上都是年近四十的人了,可他的思想还跟孩子差不多。现在看到太子也只会直接跟太子硬刚,而不会采取迂回的政策,没有老八那么多心眼。
    要不然大哥跟太子打了那么多次,康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这种能把愤怒露出来的憨货远远比躲在暗处偷窥的毒蛇要好的多,所以康熙也不在乎大哥跟太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在他心里,两个人可以打,可以斗,但是千万不能置对方于死地,这是他的底线。
    第二日,赵昌带了胤褆见过的那名巫师,巫师跪在地上向康熙叩首道:“奴才参见皇上。”
    “起。”
    面对康熙的询问,巫师从袖子里拿出当时胤褆所写的生辰八字,递到康熙面前。
    康熙对自己这几个儿子的笔迹心中都有数。这次确实是胤褆所写的,做不得假。
    巫师随即道:“奴才并不知当日来的是直亲王,他只是给微臣写了一个生辰八字,让奴才算一下这个人是否有天命在身。
    “奴才光看这个生辰八字就知道这人贵不可言,随即便告诉直亲王了,结果直亲王给奴才五百两金子,让奴才对太子使用巫蛊之术。”
    这时巫师拿出一个浑身插满尖刺的小人,小人上赫然写着胤礽的名字和他的生辰八字,康熙当场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直亲王关在宗人府,稍后处置,任何人不许探望。
    因着这一插曲,康熙复立太子的心思又被打断了。
    如今最火热的储君人选,一个被关在宗人府,一个被囚禁在毓庆宫。
    佟国维一家甚至都可以鼓掌欢呼了,这样看八阿哥当上储君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实了。
    胤禛这几日在康熙身边伺候都有一些战战兢兢,皇阿玛的心情越发阴晴不定了,因着大哥的事,情绪变得暴怒不安,光是奴才都打死了好几批。
    这一日康熙看着身边不慌不忙,仍旧沉稳的胤禛心里稍微妥贴,总算还有一个儿子得用,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儿就见风起浪,跟墙头草似的。
    康熙问胤禛道:“你认为朕该立谁为储君?”
    胤禛的大脑飞速运转,这个问题答的好,皆大欢喜,答不好,虽不至于脑袋落地,但给康熙留下不好的印象肯定是真的了,所以他既不能对太子和大哥落井下石,还得给康熙一个中肯的建议。
    胤禛想了想还是道:“二哥勤勉,也数次监国,处理朝政也得心应手,儿子觉得只有二哥能担得起太子之位。”
    康熙笑了笑,让梁九功给胤禛搬了个凳子过来,胤禛就知道自己的答案让康熙满意了。
    胤禛这么回答并不是因为他跟太子要好,而且他只能这么回答,因为康熙当初把他派给太子,就希望他跟太子能够一直站在一条船上,如今太子失势,胤禛若忙不迭跳出这艘船,就证明他的品行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