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来自远方的腊肉和香肠
作者:金江隐士   情满大荒山最新章节     
    写在前面的话:我为什么要创作这部作品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高度,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建立“五级书记抓脱贫”的机制,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已使全国8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要求确保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全国近千万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主战场,包片、包县、包乡、包村、包组、包户,真抓实干,勤奋工作,精准扶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有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贫困村的那些蓝天白云,那些山水田园,那些沟沟坎坎,那些村间小路,那些红土和黑土,那些玉米、小麦和洋芋,那些村落和炊烟,那些昏暗的灯火,那些勤劳善良的人,那些可爱的鸡猪牛羊,以及那些欢笑和眼水,那些荣耀与哀愁,那些思念和盼望......这段光荣的历史已打上深深的烙印,将伴随他们的一生,再也无法忘记,再也无法抹去。岁月无声,山水有情,人间有爱。这段伟大的历史要让世人铭记,这种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要让世人铭记。

    讴歌时代,记录历史,是文学的初心与使命,是作家的初心与使命。

    作品故事概况

    中央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后,市统计局主任科员李应民被下派到大荒山上的茅草坪村担任第一书记。李应民在妻子的支持和鼓励下,在大荒山安下心来。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对软弱涣散的村支部进行了整顿,夯实了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多方争取资金,新建了村委会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室、幼教点、卫生室,让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对全村贫困户住房进行了改造,使人民群众住有所居。修通了38公里的致富路,对农网进行升级改造,架通入户光纤,彻底解决了行路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鼓励贫困户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苦干实干,勤劳致富。

    因户施策,协助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逐步增加收入。认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让贫困户掌握先进种植养殖技术。给孤儿陈小勇在城里联系了工作;协助残疾人王宗保安装了假肢;帮助郑在洪老两口打官司讨要赡养费;想各种办法将患有经神疾病的李开亮、唐有庆女儿送进专门的精神病医院治疗;把多才多艺的贫困户黄才发包装成网络红人;做通家族的思想工作,让丧偶的赵国莲招上门女婿;想方设法把懒惰的刘正明引导到外乡去打工;鼓励自尊自爱的孙正权主动退出贫困户行列;协助贫困户刘显平做兔唇修复手术;帮助贫困户黄朝明找到他失联的媳妇......

    引进电商企业,组建开发公司,运用先进营销模式,培育农村网络红人,推销大荒山猪肉、羊肉、蜂蜜等农特产品。以资源入股,开发绿色小水电。大力弘扬大荒山祭龙、跳蹢脚舞、唱山歌等原生态民俗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婚俗文化,发掘和利用大荒山优美的自然风光,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搞旅游开发,大力打造高山原生态草原、万亩杜鹃花、大风顶成排连片木板房、马槽箐原生态土掌房、大坪子红墙青瓦民居、磨刀石红土地等景点,成功创建大荒山4a级风景名胜区。与省重点中学结对共建,深化村级教育,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

    大荒山天堑变通途,人民群众走上致富奔康之路。

    李应民在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磨练,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意志品质得到锻炼,能力素质得到提升,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

    第一章来自远方的腊肉和香肠

    2019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云山市的大街小巷挂满了红灯笼和中国结,小商小贩们备足了烟酒糖茶、瓜子花生水果等年货,整齐地堆在店铺门前,扯开噪子使劲地叫卖。街道上人和车明显多了起来,人群熙熙攘攘,显得十分热闹和拥挤。年终了,机关单位忙着总结今年的工作,部署明年的任务。

    市民政局早晨一上班,就开局党组会,研究班子成员新的一年的分工。党组会结束后接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春节慰问和值班的事。局长办公会结束后召开民主评议会,民主评议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民主评议会结束后,召开机关职工大会,总结今年工作,安排部署明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其中李局长主持了前面两个会。我主持了后面两个会,并讲了近一个小时的话,感觉精神稍稍有些疲乏。中午下班后,我到卫生间用冷水洗了把脸,整个人顿时轻松下来。关上办公室门,从三楼下来,我迈着矫健的步伐,气定神闲地穿过文化广场,沿顺城路向家里走去。刚走到顺城路百斯超市门口,手机响起来了,我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电话那边的人愣头愣脑的问:你是不是李应民,在哪儿,在干什么事,和谁在一起?我一时茫然,礼貌性地吱唔了两句,忽然听出了对方的声音,明白了对方的身份:王宗保。

    我应约在市长途洗汽车站门口见到了王宗保。王宗保原来乱蓬蓬的头发剪短了,脸依然那么黑,但黑里泛着那么一点红光。眼眶很深,眼神有了几分坚定。胡须刮得很干净。牙齿虽然掉了两颗,却很白。腰杆很细,却挺得很直。上身穿着一件半新旧的夹克,下身穿一条灰布裤子,脚上穿着一双新的黑皮鞋。王宗保挎着一个大黄色帆布包,整个人显得非常精神。

    王宗保到市残联来检查他右腿假肢的使用情况,顺便给我带来了一块腊肉,一截香肠。十年来,王宗保第一次了杀年猪。他说这是他自己养大的黑毛猪的肉,没喂过专用饲料,肉香着呢。我不忍拒绝这份带着大荒山农村汉子深情厚意的贵重礼物。当我收下这份礼物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因为,王宗保曾经是贫困户,他的生活曾经非常困顿、非常艰难。我曾经帮扶过他。我批评过他又鼓励过他,帮助他改建房屋,指导他养羊种地,引导他洗脸漱口、移风易俗。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在大荒山工作的那些日日夜夜。

    2016年3月,组织选派我到大荒山上的贫困村茅草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到2018年10月,茅草坪村整体脱贫,退出贫困村行列,我回到市里工作。在茅草坪村工作的2年半时间里,我吃在村上,住在村上,想在村上,干在村上,与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以及贫困户们一起,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脱贫攻坚政策方针,制定产业发展计划,落实各项帮扶工作措施,想千方设百计,帮助贫困户寻找合适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引导他们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我从最初的失落、苦闷,到后来的坦然、认真;从对农村工作的一片陌生到逐渐熟悉;扶贫攻坚工作从浮在表面,到深入其中;从推卸责任到承担责任。仔细想来,我的工作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笑,也有泪水。我很怀念在大荒山村茅草坪村工作和奋斗的那些日日夜夜。

    我请王宗保到车站路边的小馆子里吃饭,我特意点了一条鲤鱼,马上过春节了,以此寓意王宗保和我的生活年年有余。我们边吃边聊,王宗保给我介绍我离开后他家的情况:山羊已经发展到近30只;今年玉米收了8000多斤;移动公司免费发了一部手机,每月赠送50元电话费;亲戚给他介绍了一个媳妇,外村的,双方见了一面,对方嫌他脚有残疾,没成。我为王宗保的变化感到高兴,心头又闪过一丝遗憾。

    我问村里变化大不大。王宗保说村里变化很大,去年和今年村里一下子买了四五百辆摩托车,出行方便了;买猪买鸡的、买牛买羊的、买粮买菜的车子,直接开进了村里来了;西瓜、苹果、桔子、香蕉等水果,锅、碗、电饭煲、电磁炉等用具都喊着叫着卖到村里来了;黑山羊今年毛羊每公斤卖到45元了;听说有公司去考察,要在大荒山搞太阳能光伏发电……。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王宗保说话,思绪在大荒山的山水田园中神游,在村寨房舍间飘荡。

    吃完了饭,王宗保和我在饭馆门口告别,然后一瘸一拐地走入拥挤的人群,慢慢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

    大年三十,我让妻子煮了王宗保带来的腊肉和香肠,作为年夜饭上的一道特别的菜,与父母妻儿一起品尝。父亲、母亲、妻子和孩子赞口不绝,说腊肉和香肠非常可口。我感慨万千。妻子说,等建国70周年的时候,我陪你再回大荒山,再回茅草坪村,去看那里的红土地、杜鹃花,去看王宗保,去看那里的父老乡亲。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我作为一普通名党员,有幸参加了脱贫攻坚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伟大战役贡挥洒了自己的青春、献了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的自豪。

    春节过后,我把在大荒山工作期间的工作笔记整理出来,以纪念这段光荣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