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谁退谁是孙子!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林姑娘,这是又要有什么大动作了呀。”
    林宝初走进来,她手里拿了一卷图纸模样的东西。
    大伙儿见了,第一反应就是他们又有活儿干了。
    林宝初晃了晃手里的图纸,咧嘴笑:“各位,准备好打一场新战役了吗?”
    扶贫小队跟着林宝初打了这么多场战役,户籍仗、土地仗、经济仗,还战胜了足疫。
    他们没什么好怕的。
    听到有新仗要打,大伙儿甚至不自觉挺直背脊,摩拳擦掌。
    商卓大手一挥,“林姑娘,放马过来吧!”
    “对,放马过来吧。”朱金华随声附和,斩钉截铁,“谁退谁是孙子!”
    “县衙的氛围,这么好了?”
    重回故地的许良弼惊讶地看着互相调侃打气的大家,有一些惊讶。
    虽然两年前大家关系也挺好的,但那时候,基本上都是靠林宝初在维持。
    说得肤浅些,那个时候全靠林宝初请大家一块儿吃饭,大伙儿才会坐在一起发力。
    可现在,大伙儿好像已经把县衙当成共同的家,把带动丰耕县富裕当做己任了。
    他这两年,都错过了什么?
    李余给许良弼搬了张椅子,让他坐下,“许太医不知道了吧,这两年咱们经历过的事儿,可太多太多了。”
    “等会开完了,我一一跟你说。”
    发粮种、办村晚、历劫匪、熬寒冬、印消费券、开商会、过月圆节……
    他们这两年做的事儿,一两句话可说不完。
    “大家都坐吧。”
    大家拼了几张桌子,靠拢着坐下。
    林宝初不着急打开自己手里的图纸,“开会之前,咱们先说个高兴的事儿。”
    “这次池州府发生足疫,大家都辛苦了,别的不多说,咱们先发奖金!”
    沈戟把手里的布袋子放到桌上,挨个儿给众人发银子。
    “钱不多,每人三两银子,是我和相公的一点心意。”
    这个钱是沈戟和林宝初从个人账上划的。
    准确来说,这次驰援池州府,是她一头热冲动之下做出来的事儿。
    扶贫小队是跟着她在冒险。
    幸好入户排查时,大伙儿没出什么意外。
    要是真出点什么事儿,她林宝初的罪过可就大了。
    “林姑娘,我们也有?”商卓看着手里的银子,不敢相信。
    这不是给前去池州府的人发的奖励吗?
    林宝初淡笑:“我们都去池州府了,县衙里的事务就全都落到你们肩上,你们也辛苦了。”
    不说别的,光是回收全县分耕的玉米,就够商卓他们吃一壶的。
    他们十几个人,在秋收的时候要应对全县四万百姓。
    这个工作量,不比他们在池州府的人轻松。
    “我觉得林姑娘说得对。”朱金华表示赞同,“我三沟村的玉米都是你们帮忙收,帮忙入账的。”
    “你们没少点灯熬油加班干吧,谢了。”
    自从丰耕县把户籍、土地、经济全都登记入册,做成台账之后。
    百姓们的一举一动都要记录成册。
    这不是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东西,都是百姓们脱贫的证明。
    有这些台账做支撑,他们才能清晰明了的了解百姓,才能真正做到不落一户,全部脱贫。
    所以当刘茂说要烧他们户房的时候,大家都拼了。
    商卓摩挲手里的银锭子,想了想,笑着收下了。
    银子发完。
    林宝初继续说,“这第二个事儿,就是医馆和书馆。”
    “许太医,医馆的事情等谢大夫回来,您和谢大夫自己商量,药材、医徒、设备,需要什么列个单子,我们再讨论,行吗?”
    在池州的时候,许良弼就听说丰耕县盖了医馆。
    他一回来就去医馆看了。
    非常大!
    且区域划分得非常仔细,看诊有看诊的地方,抓药有单独的药房。
    头疼脑热的,治外伤的,急病的,会传人的,住院的,全都有单独的屋子。
    又全面又专业。
    许良弼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医馆,“好。”
    医馆的事儿说完,说到书馆,林宝初就忍不住叹气。
    周益还以为是书的问题,“林姑娘,可是有什么书遗漏了吗?”
    “不是不是。”林宝初赶忙摆手解释,“不是书的问题,是人的问题。”
    “人?”
    林宝初苦笑一声,将在池州府遇到的,被一些个自持清高的读书人看不起的事情,告诉大家。
    众人听后,愤愤不已。
    “他们怎么能这样呢!咱们好心好意去帮忙,又送吃的又送喝的,竟还要被冷眼相待。”
    “简直是太过分了!”
    “不就是读书嘛,谁不会啊。”
    “咱们丰耕县考取了功名的,比池州府多多了。”
    这话不假。
    光是在座的,就有一半身上曾有过功名,入朝为官。
    只不过被流放了。
    “所以啊。”林宝初拍桌,铿锵有力道:“下次秋闱,咱们丰耕县一定要夺个功名,证明自己!”
    “温太傅、程先生,学堂可有什么好苗子吗?”
    温怀和程书益相视一眼,温怀道:“有倒是有,可孩子们年纪都太小,连童生都未考取。”
    “下次秋闱想要出功名,怕是难些。”
    丰耕县当下的情况,的确很难出一个前三甲。
    大伙儿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个话题上,都有些泄气。
    林宝初不知想到了什么,目光转向商卓。
    “商公子,你想参加科举吗?”
    突然被点名,商卓愣了一下。
    而后露出一副悲凉的神情,“林姑娘,我是流放之人,如何参加科举。”
    “你可以!”
    林宝初脸上的笑容变大,越说越激动,“我有办法让你参加科举,我就问你一句,你可有信心?”
    关于商卓身份的问题,沈琅可以解决。
    而商卓错过的乡试、县试的问题,池州知府文晋还欠她一个人情,找他补考问题也不大。
    顺利的话,明年秋闱商卓就能入京赶考了。
    商卓不知道林宝初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这个流放官员的后代参考。
    但如果真有这个机会,他定全力以赴!
    商卓下意识地看向沈筝,好一会儿才回头哽咽地说:“我等那一天,已经等很久了。”
    “好,那你尽管备考,其他的事我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