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首次会议(二)
作者:行道人   四合院之跌宕人生最新章节     
    整个会场一直在吵吵,理智上让大家认可许领导说的话,但是让他们马上接受,还是有点困难。
    知道内幕的人,由于有保密条例,也没有和身边人解释。
    这些人都热切地注视着李元,他们今天终于见到了发明人。
    许领导拉着李元坐下,没有阻止大家议论,还冲着他挤挤眼。
    几分钟后,声音逐渐降低,一个突兀的声音传入大家的耳中。
    “请问李元同志,这十年你在哪里?”
    许领导听到问话,脸色阴沉,盯视着说话之人。
    李元看了许领导一眼,微笑道:“在交道口废品收购站工作”。
    “那就是说,你十年没有从事半导体相关工作?”
    李元眉头一皱,对这种咄咄逼人的问话非常反感。
    “你说的没错,我收了十年的废品”。
    今天看着会场之人表现,李元早已打定主意向他们保密了。
    刚刚松绑,这些人的表现太让李元失望,他们没有珍惜,更多的是斗争。
    难道这就是被迫害后遗症,对失去的东西抓的更紧?
    而且,刚进会场,李元之所以没有参与聊天,主要的原因是他们谈论的大多是西方的强大。
    对消失的十年的痛恨,对西方文明灯塔的向往。
    也许这就是一种科技朝圣心理。
    更不用说,为了对抗北极熊,艾美莉卡一直在拉拢华夏,并偷偷输出价值观。
    国内也乐观其成,舆论上也在宣扬知识的重要性,科技发明的重要性。
    60年代,各国基本上都是前后脚开始研究半导体,参考、对比和竞争意识更浓。
    十年,华夏科研停滞,西方高速发展。
    现如今,抬头看,都是差距。
    这种差距让人绝望,大家现如今想到的不是超越,而是跟上步伐。
    那么最为简便快捷的方法便是引进。
    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后,与发达国家发展正常关系,开始引进西方技术。
    1972-1977年,我国实际对外签约成交达39.6亿美元,其中成套设备约31.5亿美元,占80%。
    到目前为止,华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吃饭和穿衣。
    原因也很简单,由于化肥产业的巨大缺口,华夏有限的土地耕地很难养活8亿国人。
    大家都明白,在没有化肥和良种的情况之下,即便农民再如何辛勤劳动,再精耕细作,一亩地的收成,也是十分可怜的。
    当时,北方的一亩熟地,如果种小麦,收成还不到100斤。而这还是精耕细作又风调雨顺的情况下所得。
    和21世纪相比,一亩地小麦收入也就是21世纪的1\/10。
    如此可怜的收入,就可想而知为什么当时新中国不断的兴建水利、竭尽全力发展农业。
    即使如此,却依然无法使每个人都吃饱饭。
    而且现在,华夏和艾美莉卡正处于蜜月期,只要是给钱,最先进的技术都可以购买。
    但是华夏的外汇储备这几年却是低的可以忽略不计。
    1973年是负数。
    1974年是零。
    1975年终于突破1亿美金。
    1976年不到6亿美金。
    当时的f4鬼怪2最新版战斗机本土售价是500多w美金,销往海外,溢价是1.5倍起,上不封顶。
    而现在华夏最希望引进的是民生类设备,比如化肥、农药、化纤等相关生产线。
    至于军方,他们最希望引进的是先进的涡扇发动机、雷达等先进技术。
    所以,6亿美金真的是太少了。
    所以,能够重建国家半导体实验室,如此投入,可见国家的重视。
    从60年代开始,西方的半导体技术在突飞猛进,而我们却是停滞了10年。
    决策者不是不相信国内的专家,而是想着尽快引进技术,然后快速消化吸收。
    而李元知道未来国家的走势,才不愿意把这10年的积累公布出去。
    第一是怕引起西方的警觉,第二是怕国内这些人无偿提供给西方。
    这样的例子太多,本文就不一一列举。
    10年的科技停摆,才能让西方放下戒备,才敢把淘汰的技术高价卖给华夏。
    至于艾美莉卡,他们敢如此大气,也是看到华夏没钱,知道华夏的决策是发展民生。
    开发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拉拢华夏,与北极熊对抗。
    如果能够和北极熊干起来,就比如现在的东乌,艾美莉卡敢把最先进的武器支援给你。
    到了最后,华夏的一切将都是艾美莉卡的。
    所以,本次会议调子已经定了,也就是两位西装男为什么受欢迎的原因。
    当大家听到李元回答,部分人表现出不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出惋惜。
    “好了,既然大家知道李元的情况,他就有坐在这里的资格”,许领导一如既往地支持。
    其他人虽然觉得李元可能已经落伍,但是也都接受他的位置。
    过去的成绩只代表过去,是骡子是马,以后看表现。
    当大家不再纠结李元的位置后,会议顺利开展。
    大家围绕着实验室的建设展开讨论,主要方向是晶圆制备和芯片研究。
    晶圆交给一位回归的博士田昊,李元作为副手。
    芯片却是交给另一位回归博士谢曦方,仿制目标是因塔尔的8086。
    全程李元很少发言,大家也忽略了李元,都是侃侃而谈。
    主会结束,然后分成三个会场。
    李元参与的是晶圆制备特别会议。
    田昊第一个会议主题便是要完善4英寸制程,5年后突破6英寸制备技术。
    整个会议过程,没有太多关注国内4英寸制程,而是大谈特谈艾美莉卡的技术。
    吸取72年引进日本半导体生产线的失败教训,准备引进艾美莉卡的全套技术。
    李元对这段历史没有记忆,感觉好像90年代才引进了半导体生产线。
    想到此,李元彻底摆烂。
    对方李元不发表意见,心中窃喜,故意忽略李元的存在。
    三天后,起草了完善的草案,李元准备离开。
    在门口遇到了闻秘书。
    跟着他来到4楼,见到了许领导。
    闻秘书帮忙倒好茶水,识趣地退出了办公室。
    “怎么样?有什么感受?”
    “会议很热闹,大家的情绪很高,都想把事情做好”,李元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然后呢?”。
    许领导笑眯眯看着李元,李元被盯着苦笑一声。
    “第一,提出的方案太落后了;第二,艾美莉卡不见得愿意出售”。
    “你为什么不阻止?!”,许领导表情无比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