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游击战专家
作者:李老枪   谁让你骗他来缅北?他是兵王啊!最新章节     
    “李教官,两年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户籍制度,采取的网格化管理制度,同时,通过深入基层的管理制度,深入宣传我们的宗旨。”
    亚斯拿出一个红本子,李耀军一眼就认出来了,那是世界革命者的圣经,亚斯说,“我将革命圣经进行了本土化。”
    “在防御上,我们构筑了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地下网络能够容纳数万人,储存有能够使用六个月的弹药和生活物资。”
    “如果敌人胆敢进犯,那么,我们所在的这片区域,将会是他们的地狱。”
    ……
    亚斯说了十多分钟。
    末了,李耀军问,“平民呢?一旦开战,假想敌会进行无差别的攻击的,他们的战机和对地导弹会对任何建筑物进行轰炸,如何保证平民安全?你知道,你的假想敌什么都干得出来,十几年前他们就敢轰炸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哨所和据点。”
    亚斯沉默了。
    良久,亚斯说,“如果开战之前疏散平民,我们就失去了战役的突然性,于我不利。”
    此时,有一名指挥骨干插话说道,“这是争取自由路上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李耀军看向此人,心里没有反感,只有苦涩。若不是被逼到绝境,谁又愿意让兄弟姐妹们的生命去充当这个代价。
    当下,李耀军沉下心来认真思考,立足于亚斯他们所处的环境和面对的对手。
    几分钟后,李耀军沉声说,“你们的分班没有问题,暂且称为战斗班和指挥班,战斗班由牛教官负责,我带指挥班。”
    “不过,有几门课程,是全员都要参加的。我会从最基础的作战战术开始,给你们一个系统性的培训。这是理论部分。”
    李耀军看向亚斯,“要想有明显的效果,理论部分完成之后,需要进行至少三个月的训练,全部课程完成,应该在半年之内,而不是一个月。”
    他之所以看着亚斯说,是因为不希望亚斯误会他是为了多拿钱而提出的建议。
    亚斯不但没有误会,反而很激动。
    他知道李耀军本来是不愿意当这个技术顾问、军事教官的,现在李耀军主动延长培训时间,他求之不得,又怎么会在意那点钱呢?
    “李教官,全凭你安排。”亚斯诚心诚意地说。
    这一天,李耀军和牛力碰头之后,立即制定出了培训计划。
    101部队的许多人是军中各种培训的教员,经常被上级派去各个特种部队传授战法经验什么的,所以对培训这块是驾轻就熟的。
    次日,李耀军执教的第一堂课开讲。
    讲台下坐着的是着民族服饰的学员,年龄各异,有二十多岁的,有五十多岁的,甚至有女学员。
    李耀军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非对称游击战之情报。
    他的课简单粗暴,开门见山地说,“情报先行,这是第一法则。”
    “要花大量的时间搞清楚对手的军事目标,包括哨所、火炮阵地、防空阵地、后勤补给站、交通线、电站、通讯站,等等等等。”
    “在军事实力上,你们没有任何优势,你们充其量只有几万能用于作战的战士,但是你们的对手能够在四十八小时内动员三十万人的部队。”
    “因此,必须要想办法做到以一敌十,甚至以一敌百。”
    李耀军话锋一转,“但是,最终你们依然会被突破,会被团团包围在狭窄的地带里,你们没有任何机会反败为胜。”
    “在这种情况之下,将对方拖入持久的治安战,是唯一的选择,拼的是你们的对手无法承受长期作战所带来的一连串后果。”
    “在此基础上,你们要广泛取得更多国家的支持,至少是不反对,如此,你们的战争才有胜利的希望。有一点是明确的,你们必须要在军事上占据优势。”
    最后一句话有点难以理解。
    “并非一定要是狭义上的军事胜利才能获得优势,你们要考虑,什么样的代价是敌人难以承受的,要想方设法攻击敌人这样的弱点。”
    “敌人很强大,但我相信,他们的承受底线绝对远远高于你们的承受底线。亚斯先生告诉我,你们做好了打光所有人的心理准备,你们做好了牺牲所有人的准备,那么敌人呢?”
    ……
    李耀军用了足足一个小时的时间,针对性地剖析了双方的具体情况。
    接着,他的授课逐渐走向具体,从具体的情报获取方式,到城市游击战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从非对称进攻作战,到城市巷战作战。
    一个白天加一个晚上的时间,他就把以上这些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讲了个清清楚楚。
    亚斯全程听课,听了之后,他才意识到,李耀军延长培训时间之后,还必须采取这种高密度的课程安排,才能完成全部课程的授课。
    对他和他的战友们来说,李教官所提到了的每一种战术,都是让他们耳目一新的。
    原来仗可以这么打的!
    以弱敌强,用最简陋的武器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是谁,又是谁最善于这么做?
    答案不不言而喻。
    一周的军事理论课之后,李耀军开始组织这些指挥骨干开始实操教学,从连排战术开始。
    牛力那边早两天就开始进入实操阶段了,他负责的是班组战术、单兵战术,这一类内容更多是实操。
    针对亚斯他们的特点,牛力选择了我军经典的三人战斗小组编制来进行教授。
    具体来讲,十二人的步兵班,分为四个战斗小组,每组三人,班长副班长分别带一组,轻机枪一组,狙击步枪一组。
    这样的战斗编组非常灵活,且火力搭配合理。
    在武器配备上,牛力做了针对性的调整。
    如,一个步兵班,要有半数以上的人配备反坦克单兵火箭弹,一次性的那种,使用穿甲弹的,用于打击敌方的装甲目标。
    如,步兵班里至少要配备一挺自动榴弹发射器,作为自身携带的支援火力。
    在战术上,牛力重点教授了如何利用四通八达的地道网络进行机动作战,他明确要求,步兵班要提高机动能力,能够通过地道网络在短时间内向某一个点集结起来,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一点。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微型无人机的优势,通过携带炸弹或者炸药包,打击敌军的机动部队以及集结地,甚至可以通过空中投弹的方式对敌军的装甲目标进行攻击。
    为此,牛力编组出了无人机战斗组,由三人组成,一名飞手和两名步兵,既能够充当普通的战斗小组,又是可以从空中打击敌人的无人机战斗组。
    作为基础中的基础,牛力加强了单兵战术动作和体能训练。在这项训练上,牛力深感意外,因为受训的骨干战士表现出了极强的意志力。
    培训按照计划紧锣密鼓地推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人加入,到了两个月后,受训人数居然达到了800多人。
    这已经是70个步兵连的骨干了,也就是说,依托这一批人,亚斯至少能组建起一个兵员数量达5000余人的轻型步兵旅了。
    如果再进行裂变,扩建为五万余人的军级部队,那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按照亚斯的采购清单,他们的目标就是要组建一支五万余人的军级作战部队。
    或者说,他们已经有了这么一支部队,现在正在做的是更新和配齐武器装备,以及加强训练。
    李耀军很会来事,他直接给安排的是临战训练,即有具体假想敌的针对性训练。
    这让亚斯非常满意,这与聘请了军事顾问没有什么两样。
    到了最后一个月,培训接近尾声,接下来会花十几天的时间进行武器实操实弹训练以及实弹演练。
    这一天晚上,亚斯找到李耀军,提出了几个他拿不准的问题。
    亚斯说,“李教官,以我们的情况来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提升机动能力,动力伞无法普及,车辆目标太大……”
    李耀军笑道,“摩托车嘛,两轮的三轮的,都是可以有效提高你们的机动能力的,而且性价比高。不过,你们最终只能藏在地下,最好把主力和主要资源放在地下。”
    “我明白。”亚斯仔细想了想,缓缓点头,“没错,摩托车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比较容易获得。”
    四五百美元一辆摩托车,如果找二手的,还会更加便宜,损失了也不心疼。
    末了,亚斯说,“李教官,我想增加一些培训内容,请你们帮助我们训练一支特种作战部队,规模大概是五千人。”
    “价钱可以商量。”
    李耀军早就猜到了,否则,亚斯购买那么多动力伞干什么。动力伞是极佳的渗透工具,通常用于特种作战。
    “按照原价算就行了。”李耀军没有犹豫,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不在乎再多培训一批人。
    看到亚斯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样子,李耀军严肃地提醒道,“亚斯先生,游击战的精髓是打破地盘的桎梏,作战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在于歼灭敌有生力量,在这个基础上加上持久,则必须要争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人民,不能充当代价牺牲掉,希望你好好考虑一下。”
    亚斯沉默下来,沉声道,“李教官,我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