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安置百姓
作者:李大胖   都穿越了,带超级军火库不过分吧最新章节     
    不过让朱仲杰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听后不仅没有肉疼,反而一脸的兴奋。
    朱仲杰心里十分奇怪,不过他没有选择先去看关宁军,而是来到了位于军队大营的后面,那绵延不断的百姓营地内。
    进入百姓们的临时营地,朱仲杰简直不忍直视,百姓们正煮着米粥,四处炊烟不停的升起。
    这些百姓大多数都是以每户为一群,一眼看去,密密麻麻,延绵不断。
    若是没有人提前奏报,谁遇到这群百姓,也会误以为是流民。
    事实上他们同流民也没有任何区别,身上破烂布衫,脚上甚至只有一双草鞋,三月的天气虽然谈不上寒冷,可是也不暖和。
    朱仲杰肉眼可见过去,能穿上一双鞋子的简直是少的可怜,而能够穿上一双上好棉鞋的,更是凤毛麟角,少的可怜。
    除了鞋子,衣服也是紧缺的很,营地中大多数百姓,都围着做饭的那一点点火光,取着暖。
    看见一大群官军走了进来,这些百姓也毫不在意,任然自己做着自己的事。
    在他们看来,官军来这里,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就算上面有银子粮食发下来,能到他们手中的,恐怕也少的可怜。
    一想到这些百姓,因为拥护朝廷的政策,举家迁入关内,抛家舍业,历经千辛万苦的终于来到了京师,朱仲杰双眼就有些湿润。
    他可以在斩杀敌人的时候不眨眼睛,但是他不能在看到百姓们受苦时无动于衷,毕竟他接受的教育,同这个时代有很大的不同。
    黎玉田,王永吉,吴三桂三人看着朱仲杰的样子,表现的十分疑惑,两名文官还好些,他们毕竟也能感同身受。
    可是武将出身的吴三桂就有些不理解了,这同他了解到的杀伐果断的镇国公朱仲杰貌似不太一样啊?
    朱仲杰走上一户人家,目光看向大锅里,大锅的锅口已经缺了一个大口,锅中正煮着米粥,随着大火的加持,锅中的米粥不停的翻滚着。
    可是朱仲杰分明看到,这米粥只有些许白色,细细的看,能看清这锅里并没有多少的白米。
    而朱仲杰抬头看了看四周,这一户百姓足足有十二口之多!
    这些怎么够吃。
    煮饭的中年百姓看着朱仲杰缓缓走近,吓得赶紧离开了一些,光是看着朱仲杰身上的蟒服,他们就不敢靠近,在他们看来,这要是把朱仲杰的 蟒服弄脏了一点,恐怕把他们一家卖了都赔不起。
    朱仲杰也没在意,伸手搅动了一下木质大汤勺,使劲一舀,汤勺中的米粒甚至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吴三桂,这是怎么回事!”
    朱仲杰皱眉看向吴三桂,愤怒的问道,吴三桂一愣,这国公爷怎么说发怒就发怒了?
    “回国公爷,陛下严令关外百姓迁往关内,加上兵丁,共计五十万之巨,一路上下官沿途安置了一些,现在这里仍旧有三十万人没有地方安置,而军中粮饷已经见空,还请国公向陛下进言。”
    吴三桂一脸无奈的样子,事实上他对于这件事,也算是尽了力了,毕竟这些百姓中还有不少军中的家属。
    “剩下的人,可有记录在册?”
    朱仲杰转头,又看向王永吉,后者立马点了点头。
    “百姓皆已造册,平日里便是按照名册,发放粮食。”
    朱仲杰沉思了一会,点了点头。
    “高文采,你去接受名册!”
    “遵命!”
    说罢,王永吉便带着高文采去取名册去了,而朱仲杰则看了看四周,心中已经有了主意。
    又巡视了几里路后,心中的这个主意,也更加的坚定了。
    不久,朱仲杰便带着吴三桂等人入了城,他们还需要进宫谢恩,朱仲杰则来到了顺天府尹衙门,顺天府尹陈贞达正在衙门里处理政务,朱仲杰不请自入,带着人便走了进去。
    一同进去的,还有一大箱的名册,陈贞达听到衙役传达,赶紧走了出来,朝着朱仲杰便是一礼。
    “镇国公,敢问来顺天府,是有何事安排?”
    陈贞达的语气谈不上好,也谈不少不好,不过朱仲杰也能理解,毕竟现如今自己在京师官员中的名声,可不好啊。
    “这是城外那些关外百姓的名册,你梳理一下,明日本国公要放粮。”
    听到朱仲杰居然要放粮,陈贞达瞬间呆住了,他有些不敢置信自己的耳朵,直到朱仲杰再次提醒他,他这才反应了过来,叫文吏们去整理安排,另外顺天府尹的文吏不怎么够,陈贞达打算到国子监去,找一些帮手。
    离开的时候,陈贞达望着朱仲杰的背影,不停地思索。
    不止是放粮,朱仲杰还打算鞋子,发衣服。
    这些东西在超级军火库中都有的卖,价格还不贵,虽然如今大明上下的百姓如今穷苦的可不止城外这些人,但是既然朱仲杰看见了,就不能不管。
    再说了,这些东西也不是白送,朱仲杰打算把他们安置在宣府去,宣府的几个县城砥砺地势都还不错,朱仲杰在空间里的连队伙房找到了不少可以种植的蔬菜。
    其中就有高产量的土豆,红薯,另外还有红薯,玉米等物,每样的种类的数量大概只有百余斤,可是拿来做种的话,是很不错的。
    只需要用一年的收成做种,来年必定是个大丰收年。
    而这些关外的百姓,在关外也是种田的一把好手,不然也养不活那么多的百姓,至于为什么不把他们留在地势更好的京师附近,朱仲杰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毕竟不久之后,鞑子便有可能再次入关劫掠,而京师附近一马平川无险可守,鞑子又是骑兵,想追上是很难的,把他们安置在这里的话,太过危险了。
    宣府则不同,朱仲杰准备募兵以后,在宣府驻兵,重震宣府!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在这些百姓中,可是有着十几万的青壮,这些人在吴三桂的带领下进行过一些基本的训练,招进军队后,稍微训练,便可形成战斗力。
    将他们的家人安排好了,再行募兵,朱仲杰相信,这样的话,募兵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