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李达康,你居然跟我哭穷?
作者:火燑   重生徐江独子,我绝不下线最新章节     
    京州火车站。
    站台上,三辆黑色华龙轿车一字排开。
    两辆警车横停左右两端。
    大量荷枪实弹的警员严阵以待。
    跟着李达康一路平步青云的赵东来,神情严肃的张望四周。
    手里紧攥的对讲机,都快被他捏坏了。
    虽然已经做了充分周密的安排,反恐大队都出动了……
    虽然在相对封闭,进站需要过安检的火车站内,已经相对安全……
    但是赵东来依然还是有些紧张,比高层来访都还要担心。
    “各单位注意!”
    “各单位注意!”
    “徐少乘坐的列车,将于五分钟后进站!”
    听到车站值班员的通报声,赵东来下意识的环视四周。
    “各小组注意,一旦有可疑目标接近,可采取强制手段!”
    赵东来是真怕徐少出事。
    徐少要是在京州,自己的辖区内出事。
    别说是重大处分了,就算是李达康书纪,也保不住自己。
    所以即便车站内,不会有人开车撞徐少,但还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一番检查部署后没多久……
    呜~
    悠扬洪亮的汽笛声传来。
    从临江省京海市首发,一站直达汉东省京州市的特快列车,缓缓减速驶来。
    京州大力发展以铁路装备为核心的尖端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的京海优势互补。
    两地之间经贸往来十分频繁,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流动、货物流通。
    在高铁还没有正式建成投运之前,所以便开通了一站直达,尾部还有两个货运车厢的特快列车。
    既运送旅客,也输送货物。
    要是以前。
    这样的特快列车一进站,所有车厢门打开,方便旅客快速下车,而大量的搬运工也会迅速上车卸货。
    但是今天不一样。
    列车停稳之后,搬运工们并没有出现,除了一号车厢外,其他车厢门并没有立刻开启。
    正当很多旅客都好奇,是不是列车路上跑太快,导致出故障没法开门之时。
    赵东来打开第二辆华龙轿车的车门,李达康下车整理了一下行政夹克。
    紧接着,微笑走向一号车厢的车门。
    直到这时候。
    列车内和候车厅内的旅客们,才猛然发现。
    原来多辆警车公务车开上站台,是来迎接龙国首富徐雷的。
    不过相距太远。
    谁也听不到李达康和徐雷说了什么。
    两人似乎握手寒暄了两句,便上车出发。
    有道是。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自从徐雷出了车祸,对他的安全保护自然大大提升。
    京州市安排来迎接的车,就是之前在车祸中,保护了徐雷毫发无损的华龙轿车。
    而且这三辆车,还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同款,并且连车牌都没挂,驶出车站前还彼此交替。
    如此一来。
    除了车上的司机和警卫,其他人根本就不知道,徐雷到底坐的哪一辆车。
    另外。
    从京州火车站到飞宇科技大学。
    赵东来虽然没有大规模的封路,影响市民出行。
    但他除了安排警车开路护送之外,还出动了大量的警力,在沿途布控巡逻。
    就连车队行驶过程中,也安排有便衣警员,驾驶普通的社会车辆,跟随保护在旁。
    确保即便再有人,要开泥罐车、大货车、渣土车之类的强行冲撞,也是先撞到其他车。
    至于车内……
    有司机和警卫在,李达康当然不可能表现得过于的亲密和热情。
    他如今的身份毕竟不一样了。
    虽然以前是在林城市当书纪,如今调来京州市,看起来都是市一把手。
    但京州可是汉东省的省城,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所以他的职务级别和权力,显然也都不一样。
    因而聊天,自然也是犹如例行公事一般程序化。
    聊了一会儿家常,便聊到了京州的经济发展。
    对李达康这个实干派来说,经济发展才是他的头等大事。
    两人没聊一会儿,徐雷便听出了李达康的意思。
    他有点着急了。
    眼看临江省,搞电子信息产业,各种电子科技产品畅销国内外。
    中江省搞新能源汽车,伴随着国产汽车的崛起,也经济起飞了。
    而他们汉东省呢?
    作为老牌的重工业大省,底蕴深厚、工人众多。
    趁着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研制生产动车组列车,他们围绕铁路装备发展制造业,经济发展倒也不错。
    但是相比于犹如火箭速度般的京海市和绿藤市,那可就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着实让人有点眼红。
    毕竟经济发展越快,不仅是对当地老百姓有利,日子可以越来越好,对他们公务人员来说,也是好处极大。
    且不说有了政绩,可以更快升迁。
    财税丰厚,奖金福利也能多不少。
    就像京海市。
    已经拥有以飞宇电子科技为首的,大量高科技企业。
    众多企业相辅相成,通力合作,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当大量的电子科技产品、信息软件等畅销国内外之时。
    企业赚取丰厚利润,养活了大量高薪员工的同时,自然也京海带来了大量税收。
    税收够多,就不仅可以搞更多市政建设项目,让城市变得更好,也能让公务人员们收入更高。
    以前一些相对偏远落后地区,公务人员和教职员工,别说奖金了,工资都发不出来,不就是因为财税收入少吗?
    当然。
    以李达康现在职务级别,他或许已经并不在乎薪资待遇了。
    即便不和创造奇迹的京海市相比。
    但同样是省会级城市,同样重点发展某一产业。
    可如今不少人,都觉得中江省的绿藤市,就是要比汉东省的京州市,要好一些。
    别的不说,绿藤市都已经有三条呈米字型分布的地铁线,投入初期运营,极大缓解城区交通压力了。
    接下来还陆续会有一大一小两条环城地铁线投用,将极大方便主城区和周边区县民众出行,促进经济发展。
    而京州市呢?
    虽然以前赵立春担任汉东省书纪之时,就曾趁着大规模基建浪潮,超前规划、集中开工了大批市政项目,地铁线也不少。
    可是搞工程建设,仅仅只有规划和和审批,又有什么用?
    关键还是得拿出真金白银,得有钱才行。
    没钱?
    那还修什么地铁?
    施工企业是可以垫资一段时间,但工程款迟早是要支付到位的。
    经常拖欠延付工程款,施工企业自然也就懒懒散散,而不会通宵达旦的干。
    李达康的上一任,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根本不敢大规模的举债,生怕借太多还不上。
    所以当李达康被提拔上来,就算他‘大干快上’,也不可能很快就让各大项目完工。
    但问题是……
    老百姓可不会管你什么原因,他们就只知道京州比不过京海也就算了,但是连绿藤都比不过。
    人家绿藤市都能坐地铁,轻松快速前往机场火车站,曾经被占用的城区道路也得以恢复,不再带来拥堵。
    而京州市才开通一条无关痛痒的地铁线,其他地铁线还在施工,以至于不少道路打围施工,上下班高峰期能把人堵得快发疯。
    这就是你李达康的问题!
    他们不会去骂上一任的京州一把手,只会觉得李达康能力有问题。
    因此。
    李达康能咋办?
    当然只能四处凑钱,让相关企业有充足的工程款项,可以又快又好的施工建设。
    但市政建设要搞,社会民生也必须要兼顾,他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找省里要、找银行借、发城投债等手段之外。
    还有一个能从根本性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提高财税收入。
    但李达康是有一个大格局的人。
    他当然不会去搞各种罚款,以便于增加收入。
    唯一长久之计,自然就是让铁路装备为核心的制造业,尽快火起来。
    企业越多,效益越好,贡献的税收也就越多。
    要是京州能有一家,像飞宇电子科技这样科技巨企、纳税大户。
    年产值上千亿,扣除各种减免之后,都还能贡献数十亿税收。
    他李达康,还用得着这么发愁吗?
    毕竟有了一家大型龙头企业,其周边必然会有不少中小企业与之配套,从而形成规模效应。
    有一家能年缴税数十亿的大型制造类企业,周围必然会有很多缴税几百万到几亿不等的中小企业。
    那一笔笔税收加起来,能不惹人爱吗?
    看着李达康这般焦急的模样,感觉他就差在脑门上写‘穷疯了’三个字。
    徐雷除了宽慰,还能说什么呢?
    “铁路装备这种产业,本身就是重资产高投入,见效没那么快,你别太着急!”
    “造一辆汽车很快,但建一条客运专线,可就没那么快,有些甚至得好几年……”
    徐雷话没说完,李达康就岔话道:
    “这我知道,等龙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大规模的采购动车组,咱们京州乃至整个汉东,必然会经济腾飞。”
    “但在此之前,咱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不会特别快,可咱们心里清楚,老百姓却不明白呀!”
    徐雷目光瞥向窗外。
    位于京州市中心的强盛广场,正如火如荼的施工建设。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超甲级写字楼,笼罩在防尘网中。
    时不时的可以见到,焊接的光芒闪烁。
    “京州目前的房价如何?”
    李达康愣了一下,不知道徐雷为什么会突然这么问。
    但作为实干家的他,当然对自己主政的京州市,一切情况都了如指掌。
    所以他立马抬手指向西南方向。
    “上周那边刚开了一个高层住宅小区,区域位置优势明显,又紧邻地铁和重点小学,开盘价每平米五千八,据说当天就成交了几百套!”
    徐雷眉头微蹙。
    一个城市的房价,能很直观的反映当地的经济水平。
    要是没有足够的产业吸纳就业,经济不够好,自然支撑不起高房价。
    不过……
    五千八的开盘价,相比于国内其他省会级城市,已经算够高了。
    跟电子信息产业园,已经破万的京海市确实没法比。
    但和中江省的绿藤市,竟然也差了上千元。
    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显然还是因为经济增速不够快。
    绿藤市之所以增长那么迅猛。
    不仅是因为龙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中江省是重点发展地区。
    同时还因为自己主导的风投基金,在绿藤市大力投资,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资本涌入。
    相比之下。
    自己在汉东省京州市,目前就只投资打造了一所飞宇科技大学。
    算是自己铁杆心腹的李达康,当然心里是有些小委屈了。
    要是自己带头在京州市也搞一搞投资。
    京州市的发展面貌,肯定能比现在好不少。
    但李达康找自己哭穷有啥用?
    他快穷疯了,自己又何尝不是?
    在很多人眼里,飞宇电子科技已经规模不小,发展步入了正轨,业绩持续高速增长,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台印钞机。
    可他们显然只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揍。
    持续不断的研发更高制程精度的芯片,需要搞定更先进的工艺和材料,就必然需要招募更多培训的人才,做更多的实验。
    更别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一系列新产品还在研发,更有很多与其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相当于一直不停在烧钱。
    而投资控股的其他企业,看似源源不断的在赚钱,但紧接着就又被徐雷拿去投资新能源、大飞机、生物制药等相关企业。
    在京州创办的飞宇科技大学,招收了大量贫困学生,不仅没收到他们一分钱的学费住宿费,还反而要借生活费给他们读书。
    所以……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无数人眼里,早已富可敌国的徐雷。
    其实一直是看似挣得多,其实花销更多。
    要不是有高层力挺支持,有四大银行充当强力后盾。
    还有徐江偶尔提供一些资金……
    徐雷早就资金链中断,难以为继了。
    现在李达康还跟自己哭穷。
    徐雷真是有点哭笑不得。
    真想告诉他,你跟我哭穷,我他妈比你更穷。
    但徐江说得好,当大哥的,丢什么也不能丢了面子!
    自己拿不出钱投资,也不太方便碰铁路行业的蛋糕。
    并不代表自己找不到人啊!
    “京州的发展势头,相比于绿藤市,确实稍微慢了一点。”
    “不过没关系,我回头跟新上任的龙车集团董事长贺思檬,打个电话。”
    “建议他别到处选址了,就把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整车制造基地建在京州!”
    听到这话的李达康,瞬间眼前一亮。
    那激动不已的模样,仿佛中了彩票大奖似的。
    “真,真的吗徐少?”
    徐雷淡然一笑。
    “你觉得我会骗你?”
    “京州本身就有不少铁路相关企业,搞个高速列车制造基地,非常合适。”
    “到时候我可能也要过来投资开个子公司,提供列控计算机之类的车载电子设备!”
    李达康大喜过望,激动得都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这岂止是天降横财啊!
    分明就是得贵人相助,要一飞冲天!
    徐雷见李达康这般模样,不由笑道:
    “你先别急着高兴!”
    “咱们真要来投资,肯定需要一大片工业用地,而且还得足够便宜才行。”
    “考虑到高铁列车需要大量的部件设备,必然会吸引许多配套企业入驻,你们京州市还有地搞出一个高铁产业园吗?”
    李达康猛点头。
    “有啊,当然有!”
    “光明区就一个大风厂,便占地面积五百亩!”
    “再加上其他搞服装纺织的小厂,让他们全部易地搬迁,起码能搞到两千亩地,足够你们用了吧?”
    徐雷眉头一挑。
    “大风厂?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