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6章 黄小郎是个小娃子,很傻很天真
作者:西门七仔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最新章节     
    徐秀才先把事情交代清楚,才敢休息,跟村里人得说得明明白白,要不然他们就会乱传。
    把事情传得不像样。
    程顾卿听到大人要开荒3亩,半大娃子2亩,小娃子不用。
    任务不是很难,相信也很快完成任务。
    只不过2年后就要交税,这也太快了吧,地都还没养肥,就要给官府交粮食。
    哎,看官府很缺粮食,连难民的荒地都不放过。
    以前听说3年后才算好地,才交税,现在2年后就要交,哎,真是周扒皮。
    怪不得收留难民了,看来是为了给卫国公种地。
    程顾卿提出疑问:“旭哥儿,要是俺们多开些田地,可以的吧。”
    应该是多劳多得,衙门肯定想难民多开些土地,好让他们多交税。
    旭哥儿点了点头说:“程三婶,可以的。不过开多少都是2年后要交税,而且就算绝收也要交,等收成了,官家会派人过来查看,按照一定的比例来交粮食。”
    徐秀才担心村民贪心,开发的荒地多,结果种不了粮食,但官府不会看这些的。
    你种多少地,就要交多少税,甭管你是绝收还是丰收。
    官府也害怕难民贪心,霸占荒地又种不过来,所以必须有收成也好,无收成也好,都要交税。
    当然如果发生天灾,比如干旱,蝗虫等。
    一大片地区绝收,这种情况想收都收不了。
    程顾卿又问:“旭哥儿,俺们一定要种麦子吗?俺们不打算种麦子,俺们要种地蛋子。”
    村里听程顾卿说,地蛋子好种,产量又高,村里已经决定对地蛋子了。
    还有荒地第一年种麦子收成肯定不好,大家都不想种。
    其实第一年开荒应该种黄豆肥田,但这么一来,收成更少了。
    难民一无所谓,又种了一年地没收成,这怎么活呢?
    官府安排难民种麦子,或许逼不得已,种下去,或多或少都有收成,总比种黄豆来的产量多。
    徐秀才愣了愣,官府没说不可以种其他,也没有说可以种其他,模棱两可。
    官府只发种子,只给难民租农具。其他什么都没有说,好似任由难民发挥。
    或者这叫什么都不干,只给块地,等两年后,给官府交粮税就行了。
    上元县的姜大人为了能做出政绩,高升。
    一心为民,算的上好官。
    徐秀才沉默了一会儿说:“官府什么都没有说,我们种什么都可以。只要两年后交粮税就行了。”
    村里人听到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七叔公笑着说:“那行,俺们就按照俺们的计划种地,到时候给朝廷交税就可以。哎,俺们开荒多些地,趁现在地不要钱,俺们可要努力干。不仅干自家的,也要干村里的。得干些族田出来才行,就像在老家一样。”
    所谓族田,就是族里所有。
    徐家村的男女老少共同所有。
    徐家村以前是有族田的,这些田地收到的粮食用来维护村里的活动,祭祀,帮扶贫弱。
    有族田在,能让鳏寡孤独有一份微弱的保障。
    村长和七叔公已经计划好了,开荒的时候,要把族田开出来。
    当然现在徐家村多了不少外姓人,村长和七叔公也把他们归纳其中,族田变成村田。
    夜幕降临,因为徐秀才等人回来,村里拿出了藏起来的腊野鸡野鸭子。
    这些还是冬天在山上卖木炭的时候,挖陷阱弄到的。
    村长让煮饭婆子腊起来,留着慢慢吃。
    至于怎么慢慢吃,吃了那么多天,也没吃到多少只。
    村长隔好久就会拿一只腊鸡或者腊鸭出来,让村长夫人煮好几锅腊肉汤。
    这么一来,大家就能沾沾荤,不用一点油水都没有。
    村长和一众老头可会精打细算了。
    今日徐秀才等人回来,村长下血本,拿出3只腊鸡熬汤,味道比拿一只出来浓烈许多了。
    乡亲们天生天养,随便一碗腊鸡汤都能收买,吃得那个欢,还嘟嚷着村长是好人,村长俺爱你。
    听得程顾卿翻白眼,哎呦,果然知足常乐,怪不得徐家村的人那么快乐了。
    吃过晚饭,大家聚集在一起闲聊,如果太累想睡觉的就去睡。
    反正自由活动时间,明天天一亮起来干活就行了。
    黄毛七跟程顾卿打了一声招呼,把衙门的事全程托出,还重点强调在衙门干活真累,天天押送难民,哪有在徐家村和大家一起快活。
    程顾卿安慰地说:“你们到衙门做衙役也好,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能通知俺们。好好干,努力干。”
    黄毛七的新婚媳妇儿黄小妹假意经过,非常赞同地说:“婶子说得对,当家,你就好好留在衙门干活,累是累了点,但胜在稳定。”
    还有一点没说出来的是,还有收入。
    虽然明面上500文一个月,但这里加点,那里补助,一个月足足3两。
    这么高的工钱,哪里找啊。
    而且做衙役还有权,还能结识衙门的人,以后办事也方便。
    黄小妹过年的时候由村里组队回来一趟娘家,去看望阿爹阿娘。
    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他难民的状况太差了,吃不够吃,没地方住,还被本村人欺负。
    黄小妹家里就阿爹,大哥两个成年男丁,独树一帜,干什么都困难。
    仓促之下建了两间茅草屋住,看得黄小妹眼泪不停地流。
    徐家村虽然挤在一个木屋里,但起码有被子盖,有炭火煨。
    吃的不好,可饿不着。
    幸好当初跟着徐家村走,黄大郎他们挖到粮食,卖笋干得到收入,才能在一众难民中熬过来。
    黄小妹偷偷地给娘家人1两,吓得黄大郎问她哪里来的。
    黄小妹解释是黄毛七给的,让她留着慢慢用,有什么需要就买。
    可黄小妹看到可爱的大侄儿黄小郎饿得面黄肌瘦,心里急得不行,把钱给了娘家。
    黄小郎也喜欢姑姑,还喜欢徐家村的小伙伴,吵着要去徐家村玩。
    可黄小妹哪里敢做主,徐家村现在吃大锅饭,黄小郎来了,哪里有他的饭。
    只好哄着他姑姑没地方住,等开春建好房子,再接他过来住。
    黄小郎是个小娃子,很傻很天真,于是相信了黄小妹的话,等着姑姑的房子建好,接他去徐家村找小伙伴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