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俺不想卖鹿鹿
作者:西门七仔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最新章节     
    江哥儿眼珠子溜溜转地看着梅花鹿,嘴角流着哈喇子,他以前可吃过鹿肉,烤鹿肉最好吃。
    这些日子,江哥儿跟着徐家村在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对于父母的记忆慢慢远去,剩下的都是跟徐家村一起逃难的日子。
    此时看到梅花鹿,虽然回忆起以往的种种,但再也没有内心的惊恐,反而像肥团一样眼巴巴地盯着梅花鹿,想到的就是吃鹿肉。
    秋花小姑娘是个有爱心的小姑娘,对着梅花鹿说:“要是不卖鹿鹿就好了,俺想养鹿鹿,鹿鹿好可爱。”
    翠妞也是这样认为地说:“秋花姐姐,俺也喜欢鹿鹿。”
    小姑娘都喜欢可爱的动物,半瞎子家的林小妮也一样,笑着说:“鹿鹿好可爱,它吃饭的样子更可爱,俺喜欢长着长长角的长寿鹿。”
    林小妮指的是雄性梅花鹿。
    一双鹿茸角的确很好看。
    丫蛋经历了逃难,加上是男娃子,没那么感性地说:“小妮妹妹,长寿鹿是要卖的,俺听村长说了,等许大夫割了鹿茸,就卖给富贵人家。可值钱了。”
    丫蛋也不知道什么是鹿茸,后来经过小小医学徒当归的科普,鹿茸就是幼角,药用价值可高了,值不少钱。
    秋花小姑娘听到村里要卖梅花鹿,瘪着嘴巴说:“俺不想卖鹿鹿。”
    文鑫是个跟屁虫,也跟着女娃子身后说:“俺也不想卖鹿鹿,俺想养鹿鹿。”
    肥团流着哈喇子,不赞同地说:“不是卖鹿鹿,是杀鹿鹿吃肉呢。”
    肥团也不知道从哪里收到的信息,村里会杀梅花鹿吃肉的。
    不过他收到的信息完全是错误的,村里哪里舍得吃鹿肉,只会卖给有钱人家赚铜板。
    听到不是卖,而是杀。
    秋花,翠妞,林小妮更要哭了。
    卖就卖了,结果比卖更惨是的杀,多残忍啊,小女娃可不想梅花鹿死呢。
    黑蛋看到妹妹那么伤心,赶紧安慰地说:“俺们不杀长寿鹿,是卖掉哈,你们不要吵了。卖掉才有钱呢。有钱,俺们就能建房子,有饭吃了。”
    黑蛋觉得妹妹太矫情了,竟然想养梅花鹿。人都没吃饱,哪里有粮食养梅花鹿呢。
    不过到底是自己妹妹,不能说批评的话,黑蛋只能跟她们讲道理了。
    安抚了翠妞几个女娃子,轮到肥团伤心了,瘪着嘴巴问:“江哥,真得卖掉鹿鹿,不是吃鹿鹿吗?”
    渴望地看着江哥儿,希望他给出否定的答案。
    江哥儿点了点头说:“村长爷爷说了,过些日子就到上元县卖掉,不杀来吃。”
    江哥儿叹了一口气,好可惜,村里竟然卖掉,而不是吃掉。
    他可想吃鹿肉,可好吃了。
    肥团这次真得伤心了,竟然没有肉肉吃。
    在一边的栓子安慰地说:“肥团啊,俺们今晚可有野鸭野鸡吃呢。”
    说到野鸡野鸭,肥团又高兴了,瞬间忘记吃鹿肉了。
    前几天吃的野鸡野鸭可好吃了,他吃了好多肉。
    有自己的,有阿爹给的,有阿姥给的,有大舅母给的,好多好多,他可爱吃了。
    小娃子讨论鹿鹿好可爱,鹿鹿好好吃。
    而文博,当归,辰彦,文贤聚集在一起,看着梅花鹿,想着关于描绘梅花鹿的诗句呢。
    辰彦先来一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是来自《诗经小雅鹿鸣》,辰彦小朋友果然厉害,率先回答,抛钻引钰。
    文贤也来了一句:“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这是来自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文博眼珠子转了转,看到大家都吟出来,自个却没想到有什么诗句描写梅花鹿的。
    抓耳挠腮,脱口而出:“指鹿为马,张冠李戴。”
    这是对子,文博还小,想不到诗句,于是想到一个对子。
    大家听到后呵呵笑,文博也跟着笑。
    而当归更发挥杏林世家的深厚家底,脱口而出:“吃鹿肉,能行气活血、化瘀消肿、解毒生肌。”
    小小读书郎听到后,哄然大笑,连喂养梅花鹿的徐大憨也憨厚地笑着。
    虽然大憨听不懂读书娃讲的是什么,但是一句一句他听不懂的话,怪好听的。
    他也想他的娃跟眼前这四个读书娃一样,是个小小读书郎。
    程顾卿完全不知道娃子看鹿都能发生那么多事,此时正安排汉子重新给弄一个结实的锄头柄,挖陷阱的时候,挖着挖着锄头柄就松动了。
    程顾卿想着下次用锄头可不能松,必须完好无损的。
    徐二伯家的徐富贵接过锄头,帮忙弄锄头柄。
    他是村里做细致活比较细致的汉子。
    徐二嫂发愁地说:“三弟妹,明芳的婚事你说怎么办?再过一年,就是老姑娘了。”
    明芳,徐二伯家的小闺女,也就是徐三郎的侄女。
    家里适婚年龄未嫁就只有明芳了。
    徐二伯早结婚,却晚生子女。两夫妻求医问药多年,才生到徐福贵,之后再生徐明芳。
    不过晚生也有晚生的好,这次逃难,就因为明芳未出嫁,所以才能跟在父母身边一起逃难。
    毕竟很少像宝珠那样嫁得近,林婆子又不跟族里走,跟徐家村走。
    以及明珠这样半招婿上门的。
    村里的好些出嫁闺女都不知道是生还是死,这些日子,大家尽力不提亲朋好友。
    徐明芳逃难的时候16岁,过了年就17岁了。
    再过一年18岁,真的算老姑娘了。
    也不怪徐二嫂那么发愁。
    村里也不止徐二嫂发愁,还有几个像明芳这样年纪的闺女,村里人也发愁。
    但程顾卿倒觉得张夫子一点也不愁,毕竟他的小闺女家张珂玥也17岁了。
    张夫子果然是做夫子时,想得开。
    徐二嫂又说:“跟明芳定亲的那户人家不知道在哪里,哎,俺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做,俺们还收了别人的定亲彩礼呢。”
    说到这个,程顾卿只好安慰地说:“二嫂,定亲这事,就不要想了,都走散了,就当做未发生。如果将来遇见了,俺们最多给他们赔双倍定亲彩礼,俺们可不能死守规矩,误了明芳的花期呢。看到合适的俺们就嫁闺女。这世道本来就乱了,俺们不守规矩也行。”
    程顾卿真害怕徐二伯和徐二嫂非常古板,墨守成规,让明芳守活寡呢。
    幸好徐二嫂不是这样的人,点了点头说:“俺跟明芳她爹想的一样,遇到合适的就嫁出去,要是以后遇见了,俺们替明芳承担骂名,俺们赔双倍定亲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