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火烧祥宁宫
作者:梁上齐人   天授之剑最新章节     
    皇后杨姝侧卧在斜靠,姿态慵懒,身上盖着一条缎被,面朝里,形态显山露水。
    皇帝李文龙屏退了宫女,悄悄来到杨姝身后,一只大手从皇后宽松的衣领探入,仔细品弄那种滑腻的质感。
    皇后略微回头,一笑倾城。
    就是这个要命的一笑,让他倾一世仁君之威名,将这个半路捡来的丫头一路升为皇后,正宫,风头一时无两。
    李文龙不满足于此,就在皇后背后,想做下一步动作。
    皇后坐起身,将皇帝的脑袋抱在怀里,轻轻拍打,像是哄婴儿一样。
    皇帝睡去,皇后眼眸中闪烁一道光芒,外边有晴天霹雳。
    皇后把皇帝哄睡,下榻,穿上绣鞋,又慵懒的抻了抻懒腰,至外间,两个姑娘在一起拿着鞋样,探讨着是绣鸳鸯还是天凤。
    这是两个刚入书院便被太后传来呆在皇后瑶花宫的女官,杨淑凤和王秀芝。
    杨姝来到姐妹俩面前,自己搬过一把凳子,坐在二人中间,二人也没有毕恭毕敬的行礼,很自然的与皇后一起看两个人各自设计的鞋样,皇后笑了笑,问王秀芝:“可有心上人?”
    王秀芝没来由想起那个一直偷摸踅摸自己的讨厌鬼,只是自己也奇怪,为何一提起这件事情,居然第一个想到的却是那个讨厌鬼,而不是自己一直仰慕的李东阳?
    王秀芝还是不好意思,脸有点红,也不回答,倒是淑凤回答的很痛快:“李东阳,我喜欢他,姑姑不知何时让他进宫,凭他的才能,六部尚书,戍边大将军,姑姑随便给一个,都是绰绰有余的!”
    杨姝揉了揉杨淑凤的头发,笑道:“你姑姑始终是个妇道人家,可不敢干涉朝政!”
    杨姝向里间看了看,叹气道:“当初我离开那个家才十二岁,偶然选秀女被选中,十二岁被皇帝选中,从此入宫,你也知道,一个那么小的女孩子能做什么?除了这一身姿色,还能有什么?在宫中小心翼翼,还不是听人家吆喝!这一晃,二十几年,举目无亲的,深宫大院,一个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我不愿意出头,木秀于林也不是什么好事,可偏偏如此,皇帝像疯魔一样,黏在我身上,许了无数愿,让我做了三宫之主。可是,我自己心里明白,我的身边没有人,能遮风挡雨的大树只有皇帝一人而已,除此之外,与其他人相比,我没有任何背景靠山,你们也知道,白皇后出自白家,那是京城显贵,与红庙村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所以,我不得不小心谨慎,生怕一个跟头便万劫不复。现在好了,我娘家来人了,无论是宇燕还是你,还有那几个孩子,都是我的亲人,说白了,我也是有靠山的人了!”
    杨淑凤靠在杨姝的怀里,撒娇道:“姑姑,我们又何尝不是奔着你来到宫里的?要说靠山,你才是我们的靠山。”
    杨姝摸着杨淑凤的头发,又轻柔的摸着杨淑凤的脸蛋:“到底是娘家人,这才是贴心的人!”
    杨姝推开躺在怀里的杨淑凤,仔细端详了一番:“就说嘛,我老杨家人没有一个不吃出彩的,瞧瞧这小模样,多招人稀罕!还有,宇燕最近越来越出息了,长大成人,懂事了,知道保护姑姑了,还有那个我从来没见过的侄儿,听说在西洲混的风生水起的,我三哥这一家,就没有一个省油灯!”
    但是,杨姝突然没来由神色黯然,杨淑凤问道:“姑姑是后宫之主,还有啥不开心的?”
    杨姝摇摇头:“你们毕竟还小,不知道这宫中处处陷阱,如今,我们还可以依靠皇上,但是,万一有那么一天怎么办?”
    杨淑凤一脸冷漠,“无论是谁,欺负我姑姑,我就和他拼命!”
    皇帝睡醒,意犹未尽,翻个身还想抱住那个令他痴迷二十几年的肉体,却抱了个空,坐起身,揉揉眼睛,怎么都觉得精神乏力,所谓酒色财气,色即是空啊,看来自己真得注意点了。
    老迈昏聩,但是,皇帝尚未花甲,远谈不上昏聩,只是时常有些腰酸腿疼而已,远不到戒色的时候,但是,这二年,还真是有点力不从心,腰疼!
    皇帝从寝宫里间走出来,看到三个女人大大小小的都那么令人心旷神怡,有些心腥摇曳,也搬过一把凳子,坐在三个大小女人中间,参加热烈讨论。
    杨淑凤看见皇帝没什么好脸色,这个酒色皇帝,有一手好的咸猪手。
    但是,皇帝不这么看,这个冷漠小美人有着让他忍不住的跃跃欲试,一个山野小女子,怎么就那么高傲?
    今天就办了,皇帝暗自下定决心。
    王秀芝则是始终低着头,不敢看皇帝灼灼的目光。
    杨姝似乎看出来什么,站起身,拉走了皇帝,里间,还有未完成的事情。
    皇帝此刻有点魂不守舍,又像是看着一块诱人的肥肉,便是吃不下,还想吃。
    里间,皇帝痛快淋漓,魂飞天外。
    淑凤攥紧拳头,目光中喷射火焰。
    宇燕从大皇子府来到瑶花宫,身边跟着张小五,来看妹妹,也看姑姑。
    从南门凤舞门进入,直至瑶花宫,瑶花宫外与瑶花宫比邻的是淑贵妃的祥宁宫,杨宇燕站定,还真就从宫里出来一个小少年,面白,苍白,十一二岁,长得极为好看。杨宇燕来到这座宫廷没几日,便见到了这个小皇子,李玄,乃是皇帝与淑贵妃玉玲珑所生,京城玉家,也是大户人家。
    两人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个门口,杨宇燕前往瑶花宫拜见姑母皇后杨姝,路过这个大门,便见到了从大门里边出来的小少年,极为没来由的亲近起来,二人或是站着或是蹲着,一唠就是半天。
    今天同样如此。
    但是,今天再见到这个小少年,杨宇燕更是心疼,这孩子,恐怕命不久矣。
    小少年与杨宇燕蹲在一起,说道:“我叫你哥行吗?我总感觉,你就是我哥!”
    杨宇燕想起小双,长大了,越发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弟弟,怪自己成熟的太晚,或者如教书匠所说,过了二十岁,你会想起你的弟弟们,你会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而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悔。
    现在就有这感觉。
    李玄和小双差不多,也就小两三岁的样子,仔细端详,还有点像。
    所以,每一次见到这个体弱的小皇子,宇燕就会想起那个他一直看不顺眼的小屁孩,有鼻涕,还脏!
    但是,越发想起这些事情,就越是想念,越觉得自己不是东西。如今看到这个和小双弟弟差不多年纪的体弱多病的小少年,他就是爱心泛滥。
    两个人蹲在地上,宇燕想起小时候带着小双在地上画格子,几块石子,五子连线,玩的不亦乐乎。现在,小双换成了这个小少年,小皇子李玄。
    二人玩了一会儿,直到地上的格子几乎看不出线条,宇燕摸了摸李玄的脑袋,说道:“哥要去看皇后,你跟我去不?”
    李玄摇头,“哥你去吧,也许过几天,那就再也看不见我了!”
    杨宇燕突然流泪,抱住小少年,说道:“我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我弟弟非常弱小的时候我欺负他,现在,你很弱小,但是,我会用我的性命来保护你!”
    李玄也流泪:“哥,你要是我哥该多好!”
    宇燕走向瑶花宫,张小五紧紧跟随,天近傍晚,瑶花宫已经开始掌灯。
    皇帝已经走了,杨姝重新洗漱一边,恨不得换一副皮囊。
    杨宇燕进宫,抱拳行礼,杨姝看着自己的侄儿,说道:“亥时,我的宫里会有变故,你们俩就在这里藏好,需要的时候,你们出来。”
    杨宇燕不解,但是也不多问,从红庙村出来,投奔的就是这个姑姑,姑姑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教书匠父亲也叮嘱过,看好你姑姑。
    那么就看好,看好不就是保护?
    宇燕没有看见别人,在院里查探了一圈,没有异常,就在院内的一处亭子,居高临下,没有月色和星光,但是,一切尽入眼底。
    很深的夜色,像是凝固的铅幕,天空没有月色和星辰,偶尔有一天彗星扫尾,像是在夜幕中燃放一只烟花,光点逐渐变得暗淡,然后消失。
    杨宇燕和张小五突然握紧手中的剑柄,张小五刚要动作,被杨宇燕阻止。
    二人如暗夜中的幽灵,飘然落到瑶花宫房顶,宇燕轻轻解开一片瓦,像是通过猫眼,向屋内射出一道目光。
    杨皇后在纱帐里的床上,人形朦胧,一人在纱帐外躬身而立,二人看似无声,一炷香时间,那道人影点头,退步离去。
    隔壁的祥宁宫燃起了大火,沉沉的黑幕瞬间变得火光冲天,宇燕瞪大眼睛,极为惊恐,从屋顶骤然飘飞,直临祥宁宫上空,然后不顾一切飞入火海,还没有倒架的祥宁宫宫中数十人狼奔豕突,一对男女几乎匍匐在地上向外爬,女人哭喊的声嘶力竭:“玄儿在东房,快去救他!”。男人则撕下一块衣襟,为女人堵住嘴,然后自己掩住口鼻,一只手架起女人,一个跳跃便来到了堪堪倒塌的巨大宫门前,眼见可以一步冲出火海,一道身影一闪而逝,两夫妻被一股无形的巨力推回火海。
    杨宇燕去东房,东房也正在燃烧大火,李玄冲出,正遇到迎面而来的杨宇燕,李玄惊喜:“哥!”
    杨宇燕背起李玄,冲天而起,闪身间来到隔壁瑶花宫房顶,张小五随之赶来,三人望着那一团看不到边际的火龙,直上直下,有些不解而且不可思议。
    李玄喃喃:“父皇和母妃在那里,哥,我要去救他们!”
    李玄要动身,被杨宇燕一掌拍晕。大火和救火的人,终于惊动了瑶花宫,皇后杨姝似乎并没有穿戴整齐,急匆匆从宫内跑出,身边,女官王秀芝和杨淑凤跟随,然后是几十个宫女,望着隔壁不远的大火,露出难以置信的惊恐之色。
    大火烧了一夜,无数人参与救火和呼喊,至辰时,大火变成浓烟,这时候,人们才想起来,皇帝没有出面。
    大皇子李泰和二皇子李焕也奋战了一夜,在祥宁宫找到接近百具黑色骨架,谁是谁都难以辨认,可以确定,祥宁宫的主人玉贵妃死了,那么与玉贵妃同塌而眠的皇帝也必然死了,这两个离的最近的枯骨,可以看出来就是皇帝和玉贵妃。
    皇帝尚未立储,大皇子李泰出身白皇后一脉,再加上是老大,顺理成章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眼下危机情形的话事人。
    李泰强忍心中悲痛,成殓父皇与玉贵妃的骸骨,置于芳华殿,全城缟素,向世人宣告:大魏皇帝驾崩。
    大皇子调动京城禁军,外防外地藩王借此闹事,内防不良人乘机作乱,白皇后鼓动一些臣子,乘机在芳华殿进言:请大皇子即刻继位,以稳天下。
    以白家一族为主力,朝中一半大臣进言,大皇子在半推半就中,就在父皇的灵柩前,宣誓继位。
    但是,仍然有不少大臣为此颇为异议,有支持二皇子李焕的,甚至还有支持小皇子李玄的。
    白皇后出面,强力弹压反对声浪,并当场处斩包括礼部尚书等十一位大臣,为此,更引起了反弹,甚至三军近卫中的龙虎卫,包围了芳华殿。
    新皇李泰为此显示出其强硬的一面,调动自己的亲卫,从三门杀来,从外围包围了龙虎卫。
    大战爆发,血流成河。
    白家深度参与了此次暴乱,站在大皇子一边,甚至包围二皇子府,并搜寻失踪的李玄。
    一直没有出面的杨皇后终于不在沉默。
    皇后拿出先皇赐予的龙头剑,当场斩杀了喊叫的白皇后,大皇子反抗,杨皇后身边,从未露过面的杨玄丰杨玄平出面,斩杀了李泰。
    杨皇后雷厉风行,三天时间,将白家抄家灭门。
    至此,杨皇后摄政,稳定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