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新鲜的花朵
作者:老柑橘   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最新章节     
    世间的一切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去而停止运转。
    王翦的遗言中是希望自己能够简葬的。
    秦始皇应允了。
    但以其功勋,却不能在其逝后如此薄待。
    应下逝者所愿,算是不让其留下遗憾而去。
    事后便与王氏之人商议,规格与恩赏都不会少,在更多的尊重逝者意愿后,给予后人更多的赏赐。
    “多谢陛下。”
    王贲神色憔悴,已近耳顺之年的他,愈发显老了。
    至亲之人离去,往往会让在世之人如同蜕变一般。
    这一切对于生理和心理都是一场试炼。
    “不用言谢。若说谢,朕应该谢谢你们王氏。六国归一,你们家的功绩无可替代。”
    秦始皇看着一身麻衣的众王氏子弟,眼神中带着怀念之情。
    “王氏不可无主,长春之地你就不用去了。
    留在国都,也好照拂家中。”
    王贲默默点头,这算是最好的安排了,他纵马在路上时也曾在想此事。
    若陛下不提及,他便会出言请命了。
    “离卿,会稽如何?”
    秦始皇目光落在王离身上,这位黑了不少的男人,看了看一旁的父亲,然后道:“会稽正筹划南境合一之事,事务繁多。
    大父言,国事为重。
    臣愿仿蒙恬之行。”
    蒙恬为父守孝二十七日,便被秦始皇征召。
    算是用国事缩短了守孝的时间。
    既然有了前例,他便可相仿。
    “信,你作何决定?”
    秦始皇看向坐在末尾的韩信,小子萎靡不振,这几日很难提起精神。
    “愿为师父守墓三载。”
    秦始皇点了点头,“那边依你。”
    前来吊唁的人不少,也有一些内史的老卒。
    秦始皇见了这些人,身上多少都有残缺,那些伤痕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还恢复如初。
    秦始皇关于王翦已经有了几封诏令。
    见到这些老卒后,便以告慰老将军之名,提升在国战中致残老卒民爵一级。
    民爵奖励虽不如军爵那么丰厚,但君主的态度能够让地方官吏在对待这些老卒时,能够给予更多的照拂。
    再次听到悠悠钟声之时,秦始皇已经出巡一年多了。
    若不是王翦突然逝世,他觉得自己可能会在边境待更长时间。
    国丧三日,钟鼓不鸣。
    让已经适应了以钟鸣作计划的国都民众有些不适应。
    但也只是觉得少了点什么而已。
    各府,甚至各个工室,都已经有了座钟,而且钟楼的指针并没有停止走动。
    秦始皇抱着自己的小孙儿,在菜园里漫步。
    “瑜儿,让大父好好给你想个名字!”
    几个妇人跟随在身后,脸上笑容有种掩饰不住的幸福感。
    “瑜儿”,是乳名,扶苏并没有给这宝贝儿子起大名,只是随自己女儿之后。
    瑾、瑜皆是美玉,最适合君子之名。
    “瑾儿,你觉得你这弟弟该叫什么呢?”
    秦始皇看向正一眨不眨盯着一株低矮花树观察的小女孩。
    “大父,瑾儿还未读书,想不出好名。”
    秦始皇无奈,这是见她盯着那株珍贵的异域植株,便笑了笑。
    “这花好看吗?”
    瑾儿点了点头,“这是什么花啊?”
    “棉花。”
    “绵?”
    棉花传入我国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观赏用的。
    这里的作物十分珍贵,因为都是此前大秦未有之物。
    瑾儿本性乖巧,便不敢乱动这里的物品。
    只是这花她着实没有见过,便格外喜欢。
    “等秋季之后,你再来看。”
    “好!”
    秦始皇笑了笑,孩童天真,只觉得花朵好看。
    但这株植物若是推广开来,绝对是能够改变大秦黔首日常生活的事物。
    但其作用不仅仅在百姓日用之中。
    蓝田东工的那位钻研火药的艺术大师,正在研究此物以及白糖在火药中的运用技术。
    “那这个呢?”
    又是一个开满花朵的植株。
    笔挺的杆子上已经结了翠绿的果实。
    但上面仍旧挂满小花。
    “芝麻。”
    秦始皇看着小孙女,笑了笑,“可以吃的。”
    后者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良久才道:“好吃吗?”
    “哈哈哈,大父也没有吃过,要等熟了才能知道。”
    芝麻并没有引起农学和工学的重视。
    毕竟其经济价值不比棉花。
    所以秦始皇便留了不少种子。
    相比棉花的一株,芝麻则是密植。
    一片聚拢在一起,很是壮观。
    巴清派出的探索队伍所带来的种子不多。
    除了相对很重要的棉花之外。
    还有苦瓜,茄子,丝瓜三种。
    种子的流传是漫长的,因为没人能够预料它们以后模样。
    秦始皇想要加快这些进度,所付出的代价便是十几人的队伍,皆未能回归故土。
    若是没有宿枢西去高原,恐怕连这四种作物都无法带回。
    “陛下,琅琊军情。”
    有宦官呈上书信。
    秦始皇便将睡熟的小孙儿递给了王氏。
    “也正午了,今日便留在宫中用餐。”
    王氏拜谢,便随宫中夫人们离开了暖房。
    琅琊并无战事。
    这是来自东门的军情。
    这次远征在大秦国内没有一丝波澜。
    人们只是知道海外有了一个名叫耽罗岛大秦新域。
    一些曾经出席琅琊港的商贾更是守口如瓶。
    战争给他们带来的财富,可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
    “还算顺利。”
    秦始皇看了信,便随手烧毁。
    “燕良那边如何?”
    随陛下回归国都的燕良被老农头拉了过去。
    说是要给上林学宫的学生们上一堂特殊课程。
    作为最先北上,到极北之境的人,能够让当事人讲一讲路上见闻,可比夫子教习们转述要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还未归来,应是被留在学宫了。”
    老农头那性子秦始皇是知道的,雁过都得薅秃了。
    燕良又是个直爽的性子,说不准已经被他忽悠了。
    “将秦士由北方带来的那些东西都送去学宫,省的这老头日后在朕眼前晃悠。”
    那些由北方带来的物品能谈的上珍贵的没有几件。
    秦始皇觉得与其留在少府财库之中,倒不如用来激励上林学宫的学生来的实惠。
    那巨大的白色皮毛,那远古的巨象长牙,那块天然的金块。
    可比讲再多的见闻和经历能够刺激那些少年的神经。
    “陛下,治安令求见。”
    秦始皇笑了笑,“海狼来见,看来是治安一事有眉目了。”
    大秦朝局将会发生变化,这是蒙毅回归国都后所有人能够预料的事情。
    只不过因为王翦丧事,将这变化延迟了一些。
    但这事情已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