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兴国之本
作者:不吃猪饲料   铸无上运朝,我为人族挽天倾最新章节     
    见秦天纵发话。
    刘成彦的脸上顿时浮现出了一抹喜色。
    他都惦记内帑的钱财几个月了。
    今日,终于又有机会薅一把地主老财了。
    至于为何说“又”,自然是此事已经不止一次了。
    “也不多,若是照此情况,需要十亿炎黄币,毕竟现在炎黄币的产出降低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提上来。”刘成彦轻松的说道。
    气运真灵小真是有办法通过炎黄终端将气运信息同步到各部门的。
    所以刘成彦自然知晓炎黄气运之力因人口爆增,短时间内气运产出降低之事。
    “十亿?”秦天纵瞳孔一缩。
    好家伙,你倒是会盘算。
    竟然将内帑的“现金”算得一清二楚。
    整个内帑,这么些时日子以来,靠他和和珅的不懈努力,倒是积累了不少。
    除却一些奇珍异宝等需要变现的东西外,光是炎黄币、气运珠、灵气珠加在一起整整十二亿有余。
    这“铁公鸡”竟然一句话就要将他的大头拿走。
    “缺口这般大?”秦天纵有些不忿。
    “主公明鉴,炎黄需要花费的太多了。光是城建方面,微臣估算了一番,在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涌入下。前期,各城气运建筑的筑造都要花费二十亿炎黄币上下。”
    “这十亿炎黄币已经算少了,只要挺过这些时日,其他的微臣再想办法吧。”刘成彦一脸无奈。
    听到此言,秦天纵脸色铁青。
    搞半天,我这内帑还不够霍霍的了?
    你还手下留情了,没给我全部薅走?
    “和珅,调给他!”秦天纵忍着悲愤的心情说道。
    “是!”和珅哭丧着脸。
    作为内务大总管。
    他是知道宫中的消耗的,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如今一下又去这么多,实在是让人有些高兴不起来了。
    内帑的多少,关乎着他的政绩。
    若是等宫中都揭不开锅了,他这内务大总管也是到头了。
    刘成彦一脸喜色的回到了百官的队列之中。
    而在一旁,一众官员看刘成彦的眼神却是金光闪闪,似乎心里有了合计一般。
    见刘成彦这淡泊名利的老书生如今被炎黄政务磨得这番。
    秦天纵倒是感慨万千。
    管钱的倒也累人。
    不敢贪墨一分不说,还要处理好各方的关系,还得操心国库结余。
    整个炎黄,恐怕也就刘成彦愿意干这活了。
    当然,他也只放心刘成彦干。
    这个炎黄老人,虽然理政的能力不如人杰,但国库却是管得不错。
    至少还从未发现有人贪墨之事。
    每一笔收支也是极为详尽。
    而且成为这番“铜臭味”满身的人,也是为了炎黄不是?
    想到此,秦天纵心情舒缓了过来。
    实际上他手里还有一笔钱财,便是沈万三从卡斯特王国捞回来的大量财富。
    除却那些材料珍宝之外,光是炎黄币、灵气珠这类的“现金”也有八十余亿。
    只是,这笔钱财动不得。
    这个道理刘成彦等人也明白,所以才没过问。
    这里面可是有一部分要悬赏大军的,这一战下来,众将士杀敌众多,建功颇多。
    有功就有赏,这也是一笔极为庞大的数字。
    文官的月钱可以欠,但士卒卖命的可是不能欠的。
    另外剩下的皆是需要投入到炎黄全民修为提升中去的。
    这是重中之重。
    “行了,钱也给了,这回无人再反对了吧?”秦天纵询问道。
    “主公英明!”众人皆皆是俯身道。
    英明?
    英明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秦天纵撇了撇嘴,看向了诸葛亮:“孔明,如此庞大的官吏队伍能选拔出来吗?”
    “主公慧眼如炬,这也是正是微臣下一步要提的。”诸葛亮恭维了一声,“炎黄内的百姓来自于各个朝代,其所具备的学识也是杂乱不一,若是贸然启用,恐怕也不适用炎黄。”
    “这一批官吏需要培养,需要他们适应炎黄的情况,才能下放下去。”
    “至于如何培养,微臣倒是有个想法!”
    “说来听听!”秦天纵示意道。
    诸葛亮说道:“从各个时代来看,微臣倒是有了一丝启发。各朝代有太学、国子监为国选贤用能。主公所处的时代也有专门的官吏培训之地。”
    “微臣认为,炎黄也可单设这么一部,用来培训新入官吏。”
    “那岂不是与稷下学宫的经略院职能重合?”有官吏出声。
    “非也!并不重合,稷下学宫可将其设置为中高级官员的进修之地。而新这设置的部门,却是用来培育中低级官吏之地,何来重合一说?”诸葛亮向着此人解释。
    众人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这倒是个法子,如此一来,倒是能够分清职能了。
    毕竟炎黄十数万官吏,不可能皆入稷下学宫学习吧?这样的话,岂不是乱套?
    听到诸葛亮的话,秦天纵倒是心里有了主意。
    炎黄的教育也该提上日程了。
    教育乃是兴国之本。
    此前因为物质条件,生存条件并不是那般充足,倒是忽略了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一年下来,炎黄人口剧增的情况下,炎黄的生育情况也是稳定了下来。
    几乎每日都有大量的新生儿入籍。
    如此一来,构建一套极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便是重中之重了。
    不过,有各代的经验加持,这倒非是太过复杂,只要对症下药便可。
    “孔明之言,我已知晓。既然要做,那就做好些,一步到位。孔明,此前与你提过之事,你可有腹稿?说来与大家听听。”秦天纵问道。
    之前倒是因为秦宝儿和秦玉萌的教育问题,倒是与诸葛亮等人商议过教育一事。
    现在也正好展开说说,集思广益。
    当然,如今的炎黄各时代知识交杂,他也根本不需担心诸葛亮的方案有所欠妥。
    毕竟这些人杰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是!”诸葛亮转过身,看向众臣。
    随即说道。
    “各城设置幼、初、中、高四大学府,凡炎黄适龄者,皆可入学府就读,所需一切费用由炎黄财政划拨,不向民收取任何费用。”
    “幼学,为孩童启蒙之学,凡六岁以下孩童可入其就学,孩童阶段乃是修为奠基的阶段,经过某多方了解,凡有条件的种族,皆会在孩童幼年时为其打好基础,这样的孩子,以后修炼起来将会事半功倍,这也是幼学设置的初衷。”
    “幼学启蒙主要囊括修行、启迪、开智、养性等方面,全面的为炎黄培育好下一代。”
    说罢,诸葛亮微微一顿,看向众臣。
    众臣听闻,皆是若是所思,片刻后便是议论了起来。
    “这个不错!如今我城幼童数量已达万余,许多百姓却还不知为其炼体筑基,慌度了大好时光。”马面城城主范仲淹说道。
    “可不是嘛,我农牧城也是如此,这些农户又不知炼体筑基的重要性,整日任由孩子在田间地头瞎逛,属实让人无奈。”郑国说道。
    ......
    听到下方众人的议论,秦天纵倒是颇有所感。
    在炎黄城内还好些。
    这里是炎黄的中枢,思想都较为先进,许多百姓都知道修炼的重要性,从小便为孩子准备好了许多筑基炼体之物。
    毕竟在这个凶险的世界内,除了基本生存外,修为才是第一要务。
    但其他城的话,就相对于落后了许多。
    若非是有官员督促,有的孩子到现在都还没修炼功法。
    “诸葛阁主所言甚是,幼学可办!”有大臣附议道。
    “附议!”
    “附议!”
    众人纷纷应和。
    见众人都没了问题,秦天纵示意道。
    “孔明,你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