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帝迎八百里,天下盼君归
作者:媌吃鱼   全民诸天:开局获得神话大罗道果最新章节     
    “这才是真正的刷分圣地啊!”
    姜承乾看着光幕,不由得心生欢喜,“或许在这次行走结束之后,我就能凑齐命数,铸就命图,正式踏入骄阳使徒的行列了。”
    “两次行走证大罗,神话道果之下,应是最逆天的“神话”了吧?”
    这一刻,九州大世界才是姜承乾心里最给力的“小甜甜”。
    至于曾经的“刷分圣地”:天夏世界。
    姜承乾只能说:牛夫人别联系了,我怕小甜甜误会。
    不过诸事已毕,也是时候该考虑班师还朝的事情了。
    毕竟从天符八年春挥师北征以来,姜承乾已在漠北待了接近两年的时间,帝乙早就急得跳脚了。
    要不是怕姜承乾误会,恐怕“十二道金牌催回师”的戏码,早就已经在大秦九边上演。
    念及于此,姜承乾当即也不再犹豫,转身便往九边雄关降临而去。
    又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理顺了漠北之地的事务,将其纳入大秦的掌控当中。
    姜承乾当即宣布:班师还朝!
    而当大秦新帅、天策上将军将率大军还朝的消息,从九边雄关传出后,整个大秦都沸腾了起来。
    咸阳城外,向北八百里,灞桥驿中。
    驿长刘季最近意气风发,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只因他这个区区斗食小吏,如今可谓是“谈笑有朱紫,往来皆公卿”。
    由大秦帝主领头,上至公卿将相、文武宰辅,衮衮诸公,下至州牧郡守,刺史将军,皆已云集于此。
    整个大秦朝堂,超过八成的权贵,纷纭而至、络绎不绝。
    大秦权贵云集,各路精锐齐至,还有闻讯赶来的各地百姓,更是数不胜数。
    方圆数百里内,皆是高官显贵,整个咸阳帝京都为之一空。
    街头上一块石头下去,最低也能砸到三个州郡长吏、十个朝堂公卿。
    可谓是高官如云、权贵如雨,个个翘首以盼,人人面带欢喜。
    盖因此正大秦新帅、天策上将军班师回朝的日子。
    自帝主以下,满朝文武出迎八百里,恭迎大军还朝。
    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对。
    两年前的时候,大秦帝主登台拜将,拜公子赢君为天策上将军,开衙建府,帅师北征。
    自此,三军用命,无有不允;天下风闻,无不景从。
    短短两年时间,整个百蛮诸部,就已化作灰灰湮灭。
    三千玄甲破百万铁骑,雁门关下筑京观,祁连山巅祭天地,踏破北阴神宫,杀绝诸蛮胡狗。
    此功绝世,武威烜赫,朝野内外,天下臣民,谁不敬仰崇拜?
    所以,当帝乙提出郊迎之礼,当北出咸阳三百里的时候,无有一人反对,朝野上下沸腾。
    最终经过层层加码,反而提出了“帝当迎秦王八百里”的“慈孝”方案。
    帝乙能怎么办呢?他也很绝望啊!
    甚至于,除朝廷组织的郊迎仪式外,诸多百姓还自发前来观礼,不止出迎八百里,就连雁门关外,都有人前去相迎。
    大军刚出雁门关,便有百姓箪壶浆食,山呼海啸。
    一路极尽荣光,簇拥大军凯旋南归。
    而在今日,灞桥驿前,点将台上。
    两面大旗迎风招展,左首大秦帝旗,上书一个“秦”字,右首秦王帅旗,上书一个“赢”字。
    就连代表帝乙的“黑龙旗”,都没有资格与之并列。
    大旗下,点将台。
    帝乙身披帝袍、头戴冕冠,庄严肃穆,神色沉凝。
    在他的身后,御史大夫陈貂寺,司天监正孟天机和绣衣卫大都督等人,分别捧着传国玉玺、金书玉册等重宝随侍左右。
    点将台下,政事堂、兵事堂群相宰辅,率文武百官列队成班。
    最前面的却是北征凯旋的诸位大将,以副帅王剪为首,李牧、王离、蒙恬、蒙骜诸将一字排开。
    国朝重武功,勋臣傲公卿,在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止是王剪、李牧等有功将帅,点将台前的校场,十万精锐亦是俱甲列阵、刀枪森寒。
    锐士八营,龙穰十二军,虎贲十六卫,皆是刀枪并举、杀气冲霄。
    滚滚煞气冲天起,撞得天宇皆澄澈。
    十万精锐摆开阵势,可谓是一眼望不到边。
    更有兵家将种、军中豪杰,在军前列阵,锐气锋芒,不可阻挡。
    在此次的北征当中,不止是姜承乾一举封圣,也不止王剪、李牧等将帅,立下赫赫功勋。
    中低层的将主当中,亦是涌现出了无数的后起之秀,在杀绝百蛮的战斗中大放异彩。
    比如力可举鼎的楚地项籍,将兵如神的淮阴韩信,运筹帷幄的少府萧何,骁将屠睢、任嚣,悍将赵佗、英布,以及智将曹参、周勃等等,皆是锋芒毕露、表现不凡。
    整个大秦军伍,可谓是英才辈出、后继有人。
    但此公卿云集、将星如雨的盛况,却难挡一人锋芒。
    当一个甲胄在身、金冠束发的少年,出现点将台上的时候。
    一股气吞山河万里如虎的滔天气焰,顿时压得全场鸦雀无声。
    好似有森寒杀意,直冲云霄而起。
    无数的英魂景从相附,于他身后横刀立马,迸发出滔天的兵煞。
    更有玄黄战旗、古老战车,自历史长河中驶出,汇聚到他的麾下,欲要从之而战、追随征伐。
    好似上古九州的先贤,正在为其加冕一般。
    在这种情况下,全场鸦雀无声。
    姜承乾环视一圈,好似要将校场上的每一位将士,都铭记在心中。
    就在这时,他忽而朗声长啸道:“昔我征时,杨柳依依;今我来思,胡蛮何在?”
    其声恢宏,如九霄云外落惊雷。
    其势滔天,若垂天之云覆苍穹。
    金戈铁马,煞气冲霄,豪气干云。
    一言既出,群雄景从,天地战栗。
    在场的公卿将相、官吏百姓、杀才虎熊,皆是不由得迸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纷纷振臂高呼。
    一声声响彻云霄的轰鸣,令得天地虚空,都在为之倾倒,就连日月星辰,好似都停止了运转。
    “大秦无敌!”
    “秦王威武!”
    “大秦万年!”
    “公子万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