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卧龙、凤雏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上辈子的《论语》长什么样,岳川不知道。
    除了课本上学过的某些句子,其他一概不知。
    但是这辈子的《论语》……
    《黄先生与阶梯说》、《黄先生与权说》、《黄先生与柄说》、《黄先生与大千世界说》;《黄先生与姜国新政五章》、《田先生与君臣说》。
    前四篇,是南郭合出殡当日,大黄与众人在小院中席地论道说的内容。
    姜国新政也被算到了大黄头上,也确实跟大黄有关系。
    最后一篇,则是田氏宗主临终前的话语。
    随便翻了翻,记录得还不错。
    或许是内容太少,为了充字数凑篇幅,孔黑子等人非但没有对文字进行精练,还反其道而行。
    每一句话都记录得非常详细、详尽,甚至还包含了大黄说这话时的动作、语气、神态,记录了围观众人提问的话,以及提问者的姓名、身份、相貌。
    原文下面还有孔黑子以及诸弟子的品评。
    大致就是观后感、读后感。
    诸弟子挨个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再由孔黑子做总结。
    有时候还会二次讨论、三次讨论,不同时间下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六个章节,愣是水出来一本书。
    岳川再仔细翻,黄先生五篇前还有一个单独的页面,介绍“黄先生”何许人也。
    在《论语》中,对大黄的描述为:有贤黄一,字号不详,无名地从无名师,后至姜国拜南郭合门下,习管圣学说,承南郭衣钵,学文习武,均有所成,王子阳甚异之,拜为国相,参政议事。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这段文字中有一股酸味。
    岳川凑近了仔细闻,却又一无所获。
    《田先生与君臣说》前面也有一个类似的单章,介绍田氏宗主的姓名、身份,以及田氏概况等。
    岳川看出来了,孔黑子志向远大。
    其《论语》还会不断更新。
    田先生一篇算是连载到头了,田氏宗主拿命换了个露脸的机会。
    但黄先生还会有新的言论发出,继续更新。
    有黄先生篇和田先生篇,自然也可以有李先生篇、张先生篇等。
    《论语》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集天下有学之士言论。
    一旦做出名气,搞不好就是权威的报刊、杂志,到时候会有众多学者带着自己的作品找孔黑子品评斧正,然后刊行天下。
    这里面有一个不起眼的信息:大黄被姜国拜为国相。
    那些想要出仕,想要获得重用的有学之士怎么扬名,怎么被列国君主知道和赏识呢?
    以往,肯定是得像孔黑子那般,周游列国,“你好,你们还招人吗”。
    国君待见,还有坐而论道的机会,尝试着用自己的学说或者学识打动国君。
    国君不待见,连论道的机会都没有。
    没办法,人家国君也是挑人的,没有名气,啥也不是。
    可如果能将自己的学问刊入《论语》,传扬天下,就不一样了。
    人在家中坐,饭碗天上来,列国使者冲到家门口请人。
    比如诸葛亮,也是先有名气传扬在外,才有刘备三顾茅庐。
    至于名气从何而来,水镜先生一张嘴使劲的吹——卧龙、凤雏得一而安天下。
    这就是宣传的重要性。
    能把“卧龙、凤雏”捧至云端,自然也能令其跌入泥田。
    关键得看谁在吹,怎么吹。
    岳川很期待,《论语》流传天下后,各国是什么感觉,又能在这个百家方兴未艾的时代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
    后世很多思想,基本都是在当下萌生,并且流传下去的。
    当下虽然重礼法,有君臣之道,父子之伦,但还没有达到后世“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程度。
    臣子活不下去干死国君的事情比比皆是,称不上褒扬,也谈不上贬低。
    所以田氏为求自保弑君,不篡国的话,诸侯也就是谴责一下。
    田氏与姜氏重修君臣之好,也算是给天下各国上了一课。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种观念估计就不会市场了。
    君臣之间,会有一个默契的界限,谁也不敢越界,否则随时可效田氏壮举。
    因为臣子们会逐渐明白一个道理:君权过大,臣子生死全决于君王一念之间,必定会导致臣因言获罪、君因疑杀人。
    管仲就是最好的例子。
    为齐国殚精竭虑四十载,其死后弟子门人广受牵连,死的死、逃的逃,无一幸免,管圣学说几致失传。
    求生,是人乃至所有生灵的本能,视死如归固然可敬,贪生怕死也不可耻。
    《论语》六篇中黄先生四篇精彩绝伦,却过于深奥,还需要很长时间的酝酿,等待回声传回。
    姜国新政篇固然新颖,但姜国体量小,大国根本没有借鉴余地。
    唯独《田先生与君臣说》,紧扣当下时局,紧追天下热点,深挖阶层痛脚,影响最大,反响也最大,讨论者也最多。
    甚至会成为今后君臣论道的必考题,所有想求职出仕的贤才,都逃不过这个送命题。
    所有君王和储君也都要学习《田先生与君臣说》,后世若有帝王术,君臣说必占一席之地。
    田氏宗主田成也算是名垂青史、享誉天下了。
    虽然毁誉参半,却比上辈子时躺平任操,从头黑到脚好得多。
    想到这,岳川喃喃自语:“田成啊田成,你若泉下有知,应该好好感谢孔先生。”
    岳川话音刚落,却感觉阴风骤起,城隍庙内灯火摇曳了几下,事物的影子左右摇晃,前后拉伸。
    当阴风平息、灯火稳定,一切恢复正常时,一道模糊朦胧的影子出现在城隍庙中。
    苍老而又瘦小,身上还有三刀六洞留下的透明窟窿。
    老鬼一脸迷茫,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了一番,小声问道:“何人唤吾?”
    岳川无语……
    这叫什么事?
    叫魂?
    招魂?
    唤笔仙?
    不过仔细想想,田氏宗主田成刚死不久,连七天都不到,此时魂魄正在人间游荡,还没有去轮回。
    恰逢自己喃喃着呼唤他的名字,真就被叫过来了。
    难怪有句老话:白天不说人,晚上不说鬼。
    然后,岳川感觉到一阵久违的悸动,符诏,又动了。
    岳川按耐住第一时间看更新的冲动,向着田成点了点头。
    “你幡然悔悟,留下遗训,令田氏大政奉还,与姜氏重修君臣之好,实在是可贵……”
    “什么遗训?什么大政奉还?什么重修于好?”
    田成满腹疑问。
    岳川陡然一惊,“你是田氏宗主,田成?”
    “如假包换!”
    “你在姜国丧礼上反驳公子昭与青丘狐?”
    “非吾莫属!”
    岳川一拍供台,“假新闻!全是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