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排外
作者:孤舟牧云   继承土地庙,从教黄皮子讨封开始最新章节     
    瓦缸寨。
    这里是姜国最大的砖窑厂。
    砖窑厂是大黄同门开办,雇佣的也就是一些亲邻。
    后来大黄参与砖窑经营,为其注入资金、技术。
    还通过元神烙印之法,传授砖窑工人“土咒”,让他们在梦中学习搬砖。
    时至今日,砖窑厂规模扩大十倍不止。
    除了瓦缸寨本村成员,还有邻村、亲戚、流民等。
    村寨的体量也迅速膨胀,从原本只有百户,变成五百余户。
    在推选“守土人”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倒不是选谁的问题。
    砖窑主人影响巨大,在本村威望深重,真要推选,毫无例外就是他。
    问题是,谁能推选“守土人”。
    换言之,“瓦缸寨”的村民都包括哪些人。
    从根上论,瓦缸寨就一百来户,其他都是后面陆续搬迁过来的,得到了户籍的流民。
    如果他们也能推选“守土人”,那就意味着他们也是瓦缸寨的一员,将来也有机会被推选。
    “外来人员”的数量两三倍于原村民,这令原村民倍感危机。
    岳川明白瓦缸寨的问题后微微一笑。
    这种心态,在哪里都有。
    不稀奇。
    农村户籍关系到土地,所以,每当动地的时候,村里人总会吵着闹着要把出门闺女、上门女婿赶出去,扒掉他们的户口,更过分,连未出嫁女子都要赶出集体。
    不把人当人。
    因为每少一个人,剩下的人就能多分一些利益。
    尤其是农村拆迁的时候,什么亲戚、邻居都不顶事。
    瓦缸寨原住民打的就是这种主意。
    一百户分利益和五百户分利益,肯定是不一样的。
    岳川向内定的“守土人”说道:“这种时候,更需要你挺身而出话事,你却束手无策,把问题推给我。我有点疑虑,你能不能当好守土人。”
    听到这话,砖窑主程石汗如雨下,“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
    他知道岳川的身份。
    在王家的宴席上与国君讨要乡村治权,这种过分的要求,王子殿下还答应了。
    除此之外,稷下广场也是岳先生的产业。
    就连老师的关门弟子,也对岳先生毕恭毕敬。
    毫不客气的说,岳先生一句话能让瓦缸寨生,一个念头能让瓦缸寨死。
    “岳先生息怒,息怒。老朽这就去劝说同族,这就去劝说。”
    岳川摆了摆手,“免了!你把你的同族都叫来吧!”
    程石恭敬的照做,不一会儿岳川身边就聚满了老老少少。
    他们一个个都谦卑恭顺,但是目光转动间透露着一丝丝精明和狡黠。
    用一个不恰当却又很恰当的词语形容就是“小农式狡猾”。
    如果换个高大上的词,就是“见小利而忘义,干大事而惜身”。
    最底层的农民,一无所有的普通人。
    就连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不是他们的。
    所以,小农总是有点“被骗妄想症”,涉及到重大利益的事情,总是害怕被骗。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此后的两千五百年,他们一直都是被骗的。
    历朝历代对他们承诺的“轻徭薄赋”、“均田免粮”、“平分土地”等等,从来没有落实过。
    这就好像被骗到缅北的人。
    第一次被骗过去,那是天真。
    第二次又被骗过去,那就是愚蠢。
    小老百姓也一样。
    说句难听的,他们对岳川也是不信任的,只是看在程石和大黄的面子上不敢说出来罢了。
    岳川起身,在众人身前走了一圈。
    “我知道,你们的想法是,村里就这么一口锅,锅里就那么点饭,别人吃一口,你们就少一口,别人吃的多了,你们就会饿肚子。是不是?”
    众人没有回答,但从他们的目光和表情,这番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人多的话,可以把锅做大,可以把饭做多,除了锅里的饭,还可以有杯子中的酒、盘中的肉。”
    一句话,引得众人议论纷纷。
    以前瓦缸寨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那种。
    但是这一年来,瓦缸寨靠着窑厂,一个个都发家致富。
    以前做饭连盐都不舍放,现在做饭,猪油都不心疼。
    以前一年到头都是农忙吃干、农闲喝稀,一天两顿,甚至一顿饭。
    现在,都跟着外面的人学会了,一天三顿饭,顿顿吃饱。
    不但吃饱,还吃好,有鱼有肉。
    而这一切,都是砖窑给自己带来的。
    岳川看到村民的表情,接着说道:“最开始的时候,砖窑只有十几个人,二十几个人,农闲时候卖点砖瓦,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后来,砖窑有了两百多人,再后来,砖窑有了上千人。所以,你们今天的好日子,到底是那二十个人干出来的,还是两百人,又或者一千人干出来的?”
    这个道理无需解释。
    “是外乡人干出来的。”
    “我们干不了这么多。”
    岳川抬起手,制止大家的议论,“如果……接下来砖窑有两千人,甚至两万人,你们的生活又会怎么样?”
    什么?
    两千人?
    两万人?
    村民们心颤肝颤。
    整个姜国才多少人?小小的砖窑竟然要两万人?
    这怎么可能?
    但是村民们内心深处又盼望着成为可能。
    几百号人再勤劳,能带来多少财富?
    但是两万人的话,怎么也不可能穷!
    岳川指了指周围,“你们如果不接纳,没关系,可以把这些人划分到周边其他村子,成为他们的村民。”
    “不不不,我们愿意!”
    “我们什么时候说过不愿意?”
    “东家,你是不是误会咱们老少爷们了?”
    “哪个不肖子孙说的不要,站出来,给老家伙瞧瞧!”
    于是,一场排外风波就这样化解了。
    这时候,有人问道:“东家,什么时候分地啊?”
    “分地?”岳川嗓门抬高,“分什么地?”
    “不是说以后村里都由土地公做主,不叫当官的管咱们了么。东家当咱们的守土人,不就是给咱分地的么?”
    程石也一脸疑惑。
    难道不分地吗?
    岳川摇了摇头,“不分地!也不会分地!”
    他脸上浮现出一抹玩味的笑意。
    “我们要走的是公天下的道路——土地等生产资料归全体村民共同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所有人一起过上富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