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未命名草稿9
作者:一朝辞   六零独生女:系统教我学习致富最新章节     
    穿衣的成本,那也是不小,布料棉料衣料在当时,都是紧俏物资。在1960年代的天津,一件“涤棉卡其男制服上衣”要卖19元,一条“涤棉卡其男制服裤子”卖14元。上下一“配齐”,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就出去了。所以那时的工薪家庭,“买衣服”真是难得的奢侈事。就算“过年穿新衣服”,也多是自己买料子做。至于平时?那真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比如1962年,李振恃刚走上乒乓球道路时,除了“省一个星期菜钱”买球拍外,母亲还把家里的大衣卖了,给李振恃哥俩各买了一双球鞋,外加一块海绵和一个球网,总共花了十块钱。这就是“妈妈给李振恃打球的全部支出”。也正因如此,那一双球鞋李振恃穿了三年,补了七块补丁,哪怕后来因为长身体穿不下去,“还舍不得扔”。
    还有一些今天司空见惯的日常用品,放在当时,都是“天价奢侈品”:比如糖果,在1960年代的天津,一级白砂糖要八毛八一斤,红杏软糖两块七一斤。要知道,当时北京条件较好的工薪家庭换煤气,一罐煤气价格也不过两块七,相当于一斤红杏软糖的零售价。同时期的上海人结婚,男方如果能用两三斤糖做聘礼,也是非常有面儿。
    还有塑料制品。上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常把“塑料”叫做“化学”,以体现其高大上地,价格当然也高。1963年时,一只“化学肥皂盒”(塑料肥皂盒)要卖七毛五,相当于一斤羊肉。一双“化学凉鞋”(塑料凉鞋)零售价两块五,一只“化学梳子”也要卖三毛三。对于那时的普通城乡家庭来说,这类“便宜货”,轻易不敢买。
    更重要的是,就算在六十年代,手里有大把的钞票,可如果手里“只有钞票”,那恐怕也是什么都买不成。因为那个年代的一大特色,就是凭票供应。
    在那个物资无比紧缺的年代里,国人的日常消费,都是有“定量”。比如北京市的居民们,除了买粮要用粮票外,买副食品就要凭《北京市居民副食购货证》。每人每月能买2两食糖和一斤盐。
    还能凭油票每月买三两食用油。每户每月还可以买半斤稀黄酱。上海市在六十年代初时,发放的各类票证,更在五十种以上。比起这些条件较好的大城市来,其他地方的“凭票供应”,当然也更加严格。
    放在整个六十年代里,买粮买肉买油都需要“粮票”“肉票”“油票”,另外还有“工业券”,购买毛巾毛毯电池铁锅暖水壶雨伞等日用品,都是“凭券”。以一些经历过六十年代生活的“老北京”的话说,那时“并不是没钱,而是有钱买不到东西。”
    放在当时的北京,六十年代初吃一碗大米饭,就要四两粮票加八分钱。一个烧饼也要二两粮票加四分钱。至于买价格不菲的点心饼干?没粮票钱再多也买不了。看着“便宜”的东西,没粮票真吃不到。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 中国汽车工业在70年代起步较晚,技术基础相对薄弱,设计水平和制造工艺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汽车在设计上缺乏创新,制造工艺精度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产品性能和安全标准: 中国汽车产品在70年代通常性能较低,燃油效率不高,安全标准也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汽车在动力性能、舒适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7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较为薄弱,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相比之下,国际汽车行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更加强大,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市场竞争和品牌影响力: 中国汽车品牌在70年代还未形成国际影响力,市场竞争力较弱。与国际汽车品牌相比,中国汽车产品的市场份额较小,知名度和影响力有限。总体而言,上世纪70年代中国汽车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国汽车行业在后续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上世纪70年代,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些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水平: 7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相对落后,主要采用国外技术引进和合作生产的方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相比之下,国际先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包括燃烧技术、燃料供给系统、排放控制技术等方面的进步。动力性能: 70年代初期的中国汽车发动机动力性能一般较低,功率输出和燃油效率相对不高,而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在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等方面有较大优势。排放标准: 7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对排放标准的要求相对较低,排放控制技术相对滞后,而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汽车排放进行严格的控制和规范。技术创新: 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在70年代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中国汽车发动机技术在后续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涡轮增压、直喷技术等。
    \"chinese new year\" 和 \"lunar new year\"(简称 lny)通常用来指代同一件事情,即根据农历来庆祝的新年。然而,\"chinese new year\" 更常见于英文使用中,而 \"lunar new year\" 则更广泛地指代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农历庆祝的新年。因此,它们在语言上的区别主要是语境和使用习惯上的不同,但指代的节日本质上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