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惦记上了老房子
作者:大漠流风   回山乡,媳妇儿,咱不为王谁为王最新章节     
    钱亦文看了看平时闹惯了的老茄包子,难得一脸正经的样子。
    “姐夫,我这还没谱呢,你就敢算一个?”
    老茄包子耷拉着眼皮说道:“支书能算一个,我就不能算一个?
    “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老百姓我照样有觉悟……”
    钱亦文嘿嘿一笑,老茄包子这嗑儿,唠的硬啊!
    老茄包子接着说道:“你这事儿,行不行我不知道。
    “可我估摸着,你小子就算再不是人,也不能出去四处散钱,回来坑老屯这帮人吧?”
    钱亦文很是感动,举杯说道:“姐夫,冲你对我这份信任,兄弟说啥也得和你干一个!”
    吃完了饭,几个人往后一退,坐在炕上一边抽烟,一边唠着闲嗑儿。
    钱亦文问道:“徐叔,你会计那摊儿,交给谁了?”
    徐支书叹了口气:“刘忠留的那些烂账,想起来脑瓜子都疼。
    “还那么悬着呢,等镇上来人查账呢。”
    “哎呀!”钱亦文说道,“那还得查出事儿来呀?”
    徐支书说道:“镇长派人来查,能查出啥来?
    “我看,就是他妈来替他平坑来了……”
    钱亦文想起,镇长不是王胜利老丈人吗?
    让他来查……
    徐支书说得对!
    钱亦文说道:“里里外外,就耍你一个人,那可是真够你忙活的了。”
    徐支书又气哼哼地说道:“这还不算完呢!
    “刘忠走的时候,还他妈给我留一摊子他个人的事儿。”
    钱亦文问道:“徐叔,啥事儿啊?”
    徐支书说道:“托我把他那点儿地包出去,还托我把他那房子卖喽。”
    跟着,又小声嘟囔了一句:“我他妈哪有那闲工夫……”
    钱亦文往徐支书跟前蹭了蹭,问道:“徐叔,他那房子打算卖多少钱?”
    听钱亦文问起价钱来,二大爷猛地抬起头来。
    瞅了瞅钱亦文,又瞄了四叔一眼。
    “跟我说要卖一千块钱。”徐支书头也不抬地说道。
    “啥玩意儿?”老茄包子瞪大了眼睛,“就那破王八窝,还想卖一千块钱?”
    老茄包子说完了,突然想起那是钱亦文当年的旧宅。
    自觉语失,吐了吐舌头。
    徐支书闷哼了一声:“漫天要价呗……”
    “没个缓头儿吗?”钱亦文问道。
    徐支书说道:“我听那话头,打算要八百卖。”
    “那——”钱亦文刚一张口,被四叔给打断了。
    四叔说道:“八百块钱,也不值!三合堡谁家缺房子住?”
    二大爷也说道:“那房子到刘忠手之 后,就知道住,不知道经管。
    “三年才抹一回墙,那后墙根儿,都露柱脚了……”
    钱亦文瞅了瞅俩老头儿,没再接着往下说。
    二大爷和四叔这一搭戏,他深知,自己干不过这俩老头儿。
    送走了徐支书和老茄包子,爷仨又坐到了一块儿。
    二大爷抬脸问钱亦文:“那房子,你动心思了?”
    钱亦文闷着头,没吭声。
    二大爷点着了烟,说道:“你心里想的啥,二大爷知道。
    “人活一口气,买回来倒也行。
    “可咱这么大房子住着,也算扬眉吐气了,你买它有啥用?”
    四叔也来帮腔:“钱多钱少倒不说,主要是没啥用性……”
    钱亦文还是没有说话,他又何尝不知道买这房子没用?
    只是,重生一回,该拿回来的,他想都拿回来!
    二大爷见他一直不说话,换了语气:“咱跟他治那气有啥用?
    “你想想,咱家这新房子盖了以后,你总共回来住过几天?
    “成天颠颠达达的,也不着个家……”
    钱亦文闷了一会儿,终于表了个态:“二大爷,四叔,我听你俩的。
    “咱就先不提这事儿了。”
    二大爷咧嘴一笑:“这就对了嘛。
    “凡事得往前看,老回头回脑有啥用?”
    四叔一边下地穿鞋,一边说道:“还是干点儿正事儿吧!
    “明天得上坟去了,我上李德富那儿买点纸去。”
    钱亦文说道:“四叔,我刚回来,咱缓一天,后天去吧……”
    四叔一边穿鞋,一边说道:“上坟哪有过了小年去的?
    “你他妈咋不出了正月吃饺子呢?”
    钱亦文一听,乐了:“四叔,老拿阳历说日子,我忘了。
    “那我跟你一块去买纸吧。”
    约定俗成的规矩,腊月二十三,是那边的年,也是这边上坟烧纸的极限。
    人都说过了二十三才去上坟,是对先人不敬。
    钱亦文和四叔走在落满积雪的大街上,向着李得富的小供销社走去。
    路过刘忠家,钱亦文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四叔歪头看了钱亦文几眼,说道:“你要真惦记着,也不急于这一时。
    “抻到明年夏天,给他个三头五百的,他都得卖。”
    钱亦文回头嘿嘿一笑。
    看来,四叔这脑袋瓜儿,也很灵光的呢。
    ……
    大清早,钱亦文和四叔、二大爷一起去上坟。
    大雪封山,车开到了龙凤沟的山根儿底下,就没了车道。
    好容易走到了地方,钱亦文一屁股坐在老爹的坟前。
    解开他那双三接头皮鞋的鞋带子,开始往出倒雪。
    二大爷看着钱亦文冒着“仙气”的脚,颇有些心疼:“让你换双鞋,你就不干!
    “难看点,怎么也比你灌一鞋雪强吧……”
    “二大爷,咱得时刻注意形象……”钱亦文看了一眼二大爷脚上穿的大靰鞡,“我也不能穿成你这样啊!”
    二大爷的装备。纯皮材质,内衬天然靰鞡草。时尚保暖,你值得拥有!
    四叔一边拿树枝子在坟前画着圈,一边说道:“穿成你二大爷那样咋的?先说不遭罪!
    “你穿溜光水滑的,给谁看?给你爹看啊?”
    点着了纸,二大爷突然问道:“你大爷没说回来?”
    钱亦文一愣神。
    大爷是想着回来了,可是三十六厂出事儿了……
    有人把三十六厂连年亏空的事儿给捅了上去。
    上边要求三十六厂所有高层都要配合调查,包括已经退休的大爷。
    上一任厂长,是大爷的连襟;
    现任的厂长,是大爷的姑爷;
    大爷还在三十六厂待了那么多年,先不说大爷有多大权力,就凭你经历了各个时期,让你配合调查,也没毛病。
    他临走去见大爷时,大爷轻淡地告诉他不用担心,没他事儿。
    本来,钱亦文原定是想年前让钱晓红陪着去趟燕京的。
    为了这事儿,行程也取消了。
    钱亦文故作轻松地对二大爷说道:“一到年前,我大爷可忙了。
    “我问他了,他说在十字路口望望空得了。”
    <望空:十字路口烧点纸钱,以遥祭先人>
    二大爷应了一声,说道:“过了年走的时候,别忘了把那个小本本给他带上。
    “我听徐支书说,一个月能领好几块钱呢。”
    “好……”钱亦文一边答应着,一边拨弄着纸灰。
    也不知大爷现在正经历着什么……
    往回走的时候,二大爷和四叔抢着走到了他的前边。
    相互搭配着,给钱亦文踏出了一串儿大脚窝子……
    ……
    山丁树下,钱亦文又开始往出倒鞋里的雪。
    在体温的鼓动下,雪已经化了,成了小冰块儿,沾满了袜子和鞋帮子。
    二大爷从屋里拿出一双大棉鞋来,扔在他脚下:“别受那份洋罪了。”
    手工棉鞋,样子不好看,但很暖和……
    钱亦文嘿嘿一笑,光脚挤进了二大爷的新棉鞋里。
    还是二大娘自己做的鞋好,暖和!
    钱亦文正在树下欣赏着二大娘做的大棉鞋,头顶突然掉落的一团雪,刚好砸进了脖梗子里。
    抬头望去,山丁树顶上一串串的小红果子,正随风招摇……
    咽了口酸水,钱亦文转身找来梯子,爬上了山丁树。
    “多大岁数了,还上树扒墙的……”二大爷皱着眉头嘀咕了一句,转身回屋了。
    “媳妇儿……”钱亦文站在树上叫道,“把儿子叫出来。”
    英子刚一开门,见钱亦文在树上,吓得赶紧关门。
    只是,钱多的走位,哪是他妈的防守能制得住的?
    二大爷拿着盆子出来,嘟囔了一句:“这是地下玩儿够了,要往天上淘了……”
    四叔一边控制着想往梯子上爬的钱多,一边说道:“人家是角儿,他要玩,咱就陪着吧……”
    回到屋里,纪兰凤一边焐着钱多通红的小手,一边骂着儿子:“真能糟践孩子,瞅这小爪儿,冻冰凉。”
    一边说,一边拽着一双小手,送进了自己的棉袄里。
    看着被冰得一激灵一激灵的老妈,钱亦文把钱多的手硬拽了出来。
    “妈,孩子打小就得皮实点!
    “你把他养成小鲜肉儿,到时候我指着谁养老去?”
    “小鲜肉儿?”老太太嘟囔了一句,“小鲜肉儿是他妈什么玩意儿?”
    钱亦文刚要说话,感觉后腰被啥东西给顶了一下。
    回头一看,是四婶。
    正端着一摞盖帘子,不是好眼睛看着他:“你要是想帮忙,你就伸个手儿……
    “帮不了忙,就往一边儿滚滚!”
    纪兰凤嘟囔着:“可不是咋的,净跟着搅混……
    “再一会儿揭不出来,这豆包都粘帘子了。”
    <粘帘子:在东北,这话绝不仅仅意味着豆包和帘子粘合在了一起,更有“这事儿要坏”、“完犊子啦”……等含义>
    连番被嫌弃后,钱亦文有点郁闷了……
    我怎么还姥姥不亲舅舅不爱了呢?
    算了,看来锅台边不是他的主场……
    识时务者,远离锅台。
    “走,爸领你溜儿溜儿去……”
    钱多一听要出去,当即扔了手里的山丁子就扑了过来。
    别小看那蔫巴的,蒸发了水分,剩下的全是灵魂……
    看着爷俩向外走,纪兰凤从雾气中探出头来。
    和英子嘀咕了一句:“这孩子要是让他带几天,那还不得淘得没边!”
    英子抿嘴一笑,心想:小小子,淘点儿好。
    最好,淘成他爸那样儿,才招人稀罕……
    钱亦文的肩头扛着钱多,来到了大队部。
    这里有三合堡唯一能和外界沟通联络的工具。
    回来这两天,他有点惦记着王秉春了,想打个电话问问情况。
    徐支书见了钱亦文,热情打着招呼:“哟,钱小子来了!
    “快过来坐,喝点热水。”
    徐支书一边给钱亦文倒水,一边在心里想,这是怕我不办事儿啊!
    昨天刚说完种药材的事儿,今天就盯上来了。
    可是,闲聊了一会,钱亦文却压根儿就没往那上提。
    钱亦文问道:“徐叔,咱这电话,长途能打吧?”
    徐支书看了一眼那个摇把子电话,自嘲一笑:“能!但得看你运气咋样了。”
    “徐叔,打个电话,跟运气有啥关系?”钱亦文笑问。
    徐支书说道:“话务局那儿能不能给你接通,是第一个坎儿;
    “接通了能不能听着声儿,是第二个坎儿;
    “听着声儿了,你能不能坚持说完,是第三个坎儿……”
    钱亦文听了,不免好笑。
    这怎么打个电话,比取经还难?
    眼下,都1986年了,再过几年,程控电话和bp机都出来了。
    三合堡,还在用着这么原始的通讯工具……
    在徐支书的指导下,接了几回,终于接通了。
    但正如徐支书所说的,这电话打的,差点没把电话两头的人累死。
    钱亦文:“姐夫!能听清吗?”
    王秉春:“马……虎……”
    钱亦文:“那我快点说……”
    终于算是听老王说已经把厂房租好了,电话那头,老王的气息渐渐微弱。
    钱亦文知道,这八成是快了……
    赶忙问起关键性问题:“姐夫,一共花多少钱?”
    老王喊道:“多少间不知道,反正是一千多平方米……”
    钱亦文又提了一个声调:“我问你花多少钱租的?”
    “多少个屋?没有间壁墙,就一个筒子屋……”
    “你这是啥耳朵呀?你大爷的!”钱亦文忍不住骂了一句。
    “你大爷的!你大……”
    老王总算是听到了一句最关键的,就断线了……
    放下电话,钱亦文简直是哭笑不得。
    “徐叔,打个电话,一直都这么费劲吗?”
    徐支书说道:“往镇上打,不这样……”
    告别了徐支书,钱亦文懊恼之余,突然想到——
    这,不正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吗?
    想找,你都找不着我……
    看样子,还得去一趟吉春。
    回到家里,包豆包的进程还在继续着。
    一团雾气中,钱亦文捕捉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如儿时一样,钱亦文喊出了一嗓子:“妈,我饿了!有没有吃的呀……”
    这句当妈的听不着不行,听见了却又烦得更不行的话,立时得到了回应:“外头有冻豆包子,啃去吧……”
    钱亦文嘿嘿一笑,走出屋外,摸起两个冻豆包子,啃了起来。
    想听的,就是老妈这句话……
    儿时,打半天的尜儿,饿了就跑回来,也是这样——
    小时候,看男孩子们玩过这东西,早不记得规则了。依稀有点印象,是打出那个两头尖之前,要说一句“要几丈”
    “妈,我饿了!有没有吃的呀……”
    “外头有冻豆包子,啃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