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失踪的孩子们13-行动
作者:烧卖豆沙包   阑夜最新章节     
    许昭阳坐在餐桌旁,筷子夹起一口饭送入口中,眼神却透露出思考的深邃。
    他咀嚼着食物,同时也不耽误分析着眼前棘手的问题:“现在最麻烦的事情,就是如何拿到以前的那些卷宗。
    要想彻底理清这个谜团,我们得先把十多年前所有失踪儿童的家庭都找出来。
    这不仅仅是列出名单那么简单,还得细致到每一个孩子失踪的具体时间、地点,还有任何可能的异常情况。”
    说话间,他不时举起手中的茶杯轻啜一口,神色专注而坚定。
    坐在对面的邓小伦闻言,轻轻点了点头,眼神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
    他接过了话茬,声音沉稳:“对,而且我们要让相关部门足够重视这个问题,提议进行并案调查。
    毕竟,单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人手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关键线索。”
    江淮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移动,似乎在脑海中勾勒出即将面临的挑战。
    “我有三个提议,”他缓缓说道,“首先,我们可以利用许昭阳的人脉网,尝试接触到达琦明局长。
    许处,如果能直接向他说明情况,从上层施加压力,让他意识到这个案件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获取旧卷宗和其他资源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其次,我们得深入基层,去那些村子做细致的摸底工作。
    特别是要找村里的长者,他们往往是村落记忆的活字典。
    通过他们的叙述,我们或许能更准确地锁定十多年前丢失孩子家庭的具体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我们的调查至关重要。”
    “最后,为了防止类似张健原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必须加强当地的防范措施。
    可以和村长商议,组织起一支巡逻队,尤其是在夜间和孩子们常去的地方加强巡逻。
    这样既能提升村民的安全感,也是对我们调查工作的有力辅助。”江淮的每一条建议都显得既实际又周到,许昭阳和邓小伦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
    计划安排好后,三人迅速行动起来,各自承担起重任,各显其能。
    许昭阳整理好衣装,带上必要的文件和资料,坐车前往市区。
    他的面容沉着而坚定,心中盘算着如何说服达琦明局长。
    他知道,这次会面不仅需要凭借自己的私人关系,更重要的是要以案件本身的重要性来说服对方。
    路上,他反复演练着自己的说辞,力求每一句话都能直击要害,激发局长对这起陈年旧案的关注与支持。
    与此同时,邓小伦他直接找到了村长,一番恳切的交谈后,村长被他的诚意和决心所打动,同意共同推动村庄的安保工作。
    邓小伦随即协助组织起了巡逻队伍,亲自参与培训,确保每一项安全措施都能够有效实施。
    至于江淮,他带上笔和笔记本,一身轻松地漫步在乡村的小路上。
    他的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仿佛是邻家大哥般亲切,很快便与村民们打成一片。
    他特别擅长与老年人交流,总能找到恰当的话题,让老人们乐意分享那些尘封的记忆。
    在树荫下,在田埂边,江淮耐心倾听,记录下每一个可能有价值的线索,那认真的态度和细腻的情感,让他能够挖掘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午后阳光懒散地洒在村口的大槐树下,一位年迈的老大爷悠悠地摇着蒲扇,享受着树荫下的清凉。
    江淮缓缓走近,脸上挂着和煦的微笑,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轻轻抽出一根递给了老人,动作中满是尊敬与亲和。
    老人接过烟,眼睛微眯,露出一丝意外的惊喜,随后两人便自然而然地攀谈起来。
    “大爷,我是来调查一些事情的,想问问您关于十多年前咱们村里孩子失踪的事情,您还记得些什么吗?”
    江淮的声音温和而诚恳,他深知老一辈人记忆中的点滴,往往能成为解开谜题的关键。
    老大爷吸了一口烟,目光似乎穿透了岁月的迷雾,回到了那段纷扰的时光。
    “哎,那会儿的事啊,说起来真是让人揪心。”他缓缓吐出烟圈,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大概十二三年前吧,村里是丢了不少孩子。我记得有个机灵鬼叫二娃,还有个胖乎乎的大家都叫他胖蛋,还有隔壁村的,小二子,那孩子也挺招人喜欢的。
    那时候啊,隔不了几个月就能听说哪家的孩子不见了,村子里人心惶惶的,到处都是议论声,连晚上出门都得提心吊胆。”
    说到这里,老大爷摇了摇头,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那段往事刻下的印记。
    “后来,村里有些人说是山里的妖怪作祟,也有的说是外来的坏人干的,可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
    警察也来查过,但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老人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却也饱含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叹息。
    江淮认真地记录着每一句话,不时点头,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老人回忆的尊重与感激。
    他知道,这些看似零散的信息,正是一块块拼图,逐渐拼凑出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随着交谈的深入,更多细节被挖掘出来,为这场漫长的寻找之旅照亮了一丝光亮。
    江淮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遗憾,继续追问:“那些失去了孩子的家庭,后来怎么样了?他们还留在村子里吗?”
    老大爷闻言,轻轻地摇了摇头,眼中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哀伤,叹了口气说道:“唉,好多都搬走了。
    说是这里风水不好,带走了孩子的福气。还有一些家庭,后来因为拆迁,就顺势搬到了城里,想换个环境重新开始生活。村里的人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冷清了。”
    正当两人谈话间,一个看上去约莫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从旁边走过,脚步匆匆,似乎正忙着什么。
    老大爷眼尖,一眼就认出了他,连忙喊了一声:“李狗蛋,你大伯家搬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