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全都是假动作(二)
作者:煮茶喝酒   五胡屠夫最新章节     
    冉闵被刘俊吓了一大跳,连忙回头,看向刘俊,只见刘俊脸色苍白,张着嘴巴,一副吃惊的样子。
    “怎么呢?”
    “他们要准备水淹大宁堡了!”
    “水淹大宁堡?”冉闵不解地问道。
    刘俊点头,伸出右手,指向前方的昕川(昕水河),说道:
    “你们看,前几日秋雨连绵,理应山洪爆发,可是如今昕川之水不增反减,必定是他们在上游截断了河水所致!”
    冉闵顺着刘俊的手指方向看向昕川,发现昕川之水的水流量果真比以前小了许多。
    此时,刘宁也是吃惊地说道:“他们必定是在上游截断了蒲峪川或是隰川。”
    冉闵心中大惊,连忙说道:
    “刘宁将军,你现在立即整顿军马,准备向南进发;刘俊督帅,你现在立即疏散百姓,叫他们即刻出城,各自逃生去吧!”
    二人领命,迅速跑下城墙。
    如今之策,固守大宁堡是不可能了,如果拓跋什翼犍真的挖河放水,河水必定会倒灌大宁堡。
    到了那时,他们将全部会被活活地淹死。
    冉闵站在城墙之上不动,城楼上的将士们也没有动作,仍然持矛带箭,戒备森严。
    从远处看去,大宁堡平静依旧,并没有什么变化。
    可是,大宁堡之内,早已乱作了一团。
    2000名将士接到命令之后,立即披甲持锐,翻身上马。500多名残疾的将士携粮带锅,牵来战马,固定牢固。
    刘宁找来10余辆马车,将自己与兄长刘俊和弟弟刘崇、刘礼的家眷以及雪晴全部装于车上。
    刘俊命人打开粮仓,将多余的粮食全部分于百姓。
    众百姓听说城外的拓跋将士准备水淹大宁堡,一个个吓得惊慌失措,大呼小叫,四处奔散。
    “不要乱,不要大声喊叫!”
    “各家各户出一人,携带粮袋瓦罐,前往粮仓领取粮食!”
    众将士们骑着战马,沿着街巷,来回奔驰,组织秩序。
    城内的杂吵之声渐渐平息,秩序也变得井然有序。
    经过一日时间,至黄昏时分,一切工作基本准备就绪。
    天黑之时,刘俊令人打开南城门,众百姓携家带小,争先恐后地涌出城门,向四处逃散。
    吕梁山脉虽然山体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但山体其实并不高大,也不险峻。
    众百姓涌出南城门,纷纷窜入山林。
    好在这时天色已暗,众百姓和众将士们并没有点燃火把,虽然有些混乱与吵杂,但城外的拓跋将士和匈奴将士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子时时分,众将士们已经按照斥候、前军、中军、后军的顺序在南城门处集结完毕。
    将士们个个身骑战马,手持长矛,身背弓箭,整装待发。
    城墙上,数百个身穿铠甲的木制人形将士已经摆放完毕,火把点燃。
    从远处看去,只见这些“将士们”仍然站立在城墙之上,与平时并无二般。
    只是这些“将士”个个站立原地,并不来回游走巡逻而已。
    “出发!”
    冉闵大吼一声,众将士按照五个梯队的顺序依次驶出南城门。
    第一梯队是驱赶着500多匹战马的200名斥候。
    第二梯队是刘礼带领的1000名前军将士。
    第三梯队是刘宁带领的1000名中军将士。
    第四梯队是雪晴和刘俊、刘宁、刘崇、刘礼的家眷以及500名伤残将士驱赶着1700匹战马。
    第五梯队是刘崇带领的1000名后军将士。
    众人依次驶出南城门,而后沿着山道,向南进发。
    按梯队行进,这也是冉鸣前世部队的一贯作风。
    在冉鸣的前世,凡是部队野外训练、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大项军事行动,作战部门都会按照建制或作战单元将各个单位混编部署成梯队,并任命梯队长,依次开进。
    如此,部队行动井然有序,不会乱了队形。
    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作风优良,这也是军队区别于老百姓的一大显着特征。
    午城(今山西省隰县午城镇),拓跋什翼犍的临时指挥所。
    “如今大宁堡怎么样?”拓跋什翼犍问道。
    一名将军模样的人回答道:“禀报大王,大宁堡内一切如旧,并没有发现异常。”
    拓跋什翼犍听后,高兴地点了点头,“这就好,今夜子时,挖河放水!”
    “是,大王!”
    刘俊猜得没错,拓跋什翼犍是个聪明之人,他并没有完全堵塞昕川(今昕水河),而是令将士堵塞了位于上游的隰川。
    这一日,秋风怒吼,阴云密布,拓跋什翼犍和他的女婿刘务桓二人走出房门,抬头望天。
    拓跋什翼犍道:“如果不出我的所料,明日必定会有一场大雨!”
    刘务桓看了看天色,也是点头说道:“此时已是七月中旬,秋雨很快就要来了!”
    拓跋什翼犍看向刘务桓,问道:“那你有何良策驱逐冉闵?”
    刘务桓听罢,心中一惊,突然一道灵光闪现:“岳丈的意思是……”
    拓跋什翼犍微微一笑,说道:
    “不错!如果我们现在截断昕水,待山洪爆发之时,再挖开河道,便可水淹了大宁堡!”
    刘务桓听罢,伸出大拇指,赞扬道:“岳丈好主意!如此我们不费一兵一卒,便可消灭了冉闵众部。
    不过……”
    “不过什么?”
    刘务桓俯身低首道:“若是一旦堵塞昕川,河水断流,驻扎在大宁堡内的冉闵必然会发现异常。”
    拓跋什翼犍见刘务桓说得有道理,于是问道:“那你的意思是什么?”
    刘务桓答道:“隰川与蒲峪川两条河流在午城相汇合,共同形成了昕川。但是蒲峪川的河水较大,而隰川的河水较小。
    如果我们仅截断隰川,昕水河的流量会变小一些,但并不明显。如此城内的冉闵便不会发现异常。
    隰川虽然平时水流不大,但两岸山势陡峭。在雨季之时,特别容易形成山洪,洪水反而比蒲峪川更加凶猛。
    所以,当雨季来临,隰川河水涨到一定高度之时,我们便挖开河道,如此便可一举水淹了大宁堡。”
    拓跋什翼犍双手拍掌,“好!好!好!便依你之计!”
    当日,拓跋什翼犍便派出数千名将士,先是从山中采来无数的巨石扔入河中,在河道中竖起一座石墙。
    而后再砍来树木,堵于石墙之前,最后又从四处的农村之中找来麦草,和于泥巴,塞于石墙树木之中。
    一座大型的堤坝就此诞生,隰川河水被拦腰截断。
    就在冉闵等人出逃的当夜,拓跋什翼犍令人打开堤坝,放水淹城。
    洪水如猛兽般沿着河道奔腾前进,很快便倒灌入城,大宁堡城瞬间变为了一片泽国。
    冉闵等人真是福大命大,就差一点点,众人将会被水淹三军。
    可是谁又能想到,万事皆有利有弊,拓跋什翼犍水淹大宁堡,却无意之中救了冉闵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