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无题
作者:熬夜的神   重生1983,从卖小龙虾开始最新章节     
    星海集团内部事宜,李星锋没空关注。
    这三天,他在开会。
    不仅仅是他,大哥李星海,也一起跟着开会。
    整体来说,因为连续两届的江州话事人都比较开明的原因,江州已经乘着改革开放的放春风,走在所有省份的前列。
    当然,除去一些沿海城市,毕竟人家的地理条件,就在那放着。
    因为开会的原因,就连已经定好的年会时间,都一改再改。
    有人肯定说,你一个民营企业,开什么当地政府的会?
    但李星锋知道,这个会必须开。
    还得越开越多才好。
    这说你所经营的企业重要性,至少政府把你放在眼里,你们的关系是亲密的,合作是双赢的。
    如果,政府开会都不叫你,就说明已经被政策边缘化,被市场边缘化。
    开会的主要原因,也很简单。
    上次和刘为民谈过后,这位大佬,当真是把他们之间的交流,形成了书面报告,一层层的递交上去。
    李星锋是开着玩笑说的。
    但玩笑里最容易出真话。
    对方也认真听了,事后也认真的去思考了,甚至也找智囊团评估了可行性以及操作方向。
    于是便有了这次会议。
    《关于江州省特色产业发展报告》
    《关于江州省国营、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报告。》
    就是这次大会的两大主题。
    从这两份文件,李星锋就能猜到,不只是江州在开这个会,全国各地应该都在开这个会。
    这两个文件,代表着未来一年,甚至五年的发展方向。
    说白了,第一个就是让各省都要有拿得出手的特色产业。
    比如江州的服装、化工、机械制造。
    这些特色产业,不光要在全国领先,更是要有国际水平。
    因为第二份报告,上面着重强调了,各省份,必须强有力的支持自己的特色产业,打开国门,走向国际。
    这是要干嘛?
    这是国家采用了李星锋的玩笑话。
    就像他说的,江州的问题,放在南方六省,瞬间就被解决,还都是双赢状态。
    同样,国家的问题,放在全球,也一样。
    除了这两份文件以外,其他的,李星锋都不是很在意。
    什么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规范之类的,李星锋索性都一眼带过。
    开会很枯燥,套话很多,废话很多。
    也不是需要一字一句都记载下来,可能一个小时下来,重点就在那么几句话中,能听懂的,就听懂了。
    还让他比较在意的,是另一份报告。
    关于江州扩大基础建设的报告。
    看标题没有用。
    直接跳过标题。
    看政府圈定的范围。
    这个扩大基础建设,重点就在扩大上。
    是扩大到市县,还是乡镇,亦或许是农村?
    在前世,李星锋有机会参会,都是2000年以后了。
    那个时候,他做地产,也算是小有成就,开会的时候,勉强也有资格坐在后面的位置。
    但在这之前,他虽然没有资格参会,但是报纸是一份不拉,都仔细阅读过。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扩大基础建设,应该是某个十五年规划中出现的事。
    大致开启的时间,应该是95年才对。
    那个时候,市场经济已经开展了七年之久,国家的财力也算是不错。
    大量的沿海城市,大量的出口贸易公司,在国家百分之十三的补贴下,靠着价格战,快速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口子,然后为国家赚取了不少的外汇。
    然后这才有钱,进行基础建设的。
    就这样持续了十几年,等到08年金融危机。
    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失业率急剧攀升。
    每个国家为了保证自己民众得就业率,大量限制了华国商品出口,来保证自己国家企业的存货率。
    以此来保证本国民众的饭碗。
    几乎是一夜之间,华国的出口贸易,被国外封锁的没有出路,不少商品大量积压在库房内,甚至有不少的出口企业,出口加工企业,就在这一夜之间,几乎就要倒闭。
    但,国家早已想好了退路。
    这十几年的基建,不是白白建设的。
    后世大名鼎鼎的家电下乡政策,开始了。
    农村乡镇修了水电,于是农民买了洗衣机,电冰箱。
    农村乡镇建立了广电网络,大量的电视机也下乡了。
    当然,不只是家电下乡,大量滞销无法出口的商品,也都纷纷走进了农户的家门口。
    可以说,那次经济危机,就是中国数亿的农户,靠着自己的肩膀,帮国家扛过去的。
    因此,沿海城市虽然有失业率,但是不高,而且很快就能再次就业。
    但,农户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
    就是从十几年的基建中来的。
    李星锋前世看过一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
    在基础建设中,国家每投入一万亿,就有一千亿的资金,流向农户。
    这一千亿,回让多少的农户在自己家乡门口,就能就业,打工,李星锋不得而知。
    但是这项基建的举措,确实很牛,也实打实的帮助国家,度过最艰难的一关。
    但,眼下的江州政府,又要如何开启这次的大基建。
    李星锋收起自己脑海里的胡思乱想,翻到了最后一页,认真看了起来。
    基建...范围......
    要求架桥修路,保证乡镇之间有公路,改变过去行路难,老百姓雨天出不了门的弊端。
    ......
    公路下乡,水力,电力部门,更是要保证村村通水,户户通电,政府要一力承担老百姓的基础民生设施的建设。
    要改变老百姓刀耕火种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
    ......
    合上报告,李星锋双臂环绕在自己胸口,闭目养神。
    写报告,很简单。
    但做事情,很难。
    修路,架设电网,建设水塔,这都是钱。
    十个亿的无息贷款,沈崇文都龇牙咧嘴的分成三批次。
    这基建还不得让他头发掉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要出意外了。
    沈崇文,肯定会盯上他账户里的钱。
    得先一步行动了!
    李星锋把笔收起来,把文件摊开,然后拍了拍李星海的肩膀,示意自己要去上厕所。
    李星海嫌弃的朝前挪了挪。
    弯着腰,李星锋消失在会场里,一溜小跑的冲向办公楼门口那辆新奥迪。
    “别废话,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