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廖知青
作者:观观子   魂穿后,我在七零搞批发最新章节     
    不多时,去上工的知青就下工回来了,今天轮到的是一个下乡两年了的廖知青做饭。
    知青院这边只有一口锅,大家都是一起吃大锅饭的,廖知青问林夜棠三人拿了做饭的粮食便麻利的上手去了。
    林夜棠会做饭,但是在津市的时候家里烧的是煤球,跟在21世纪的时候差不多,用起来也方便,却没有用过柴火灶。
    而顾漫则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之前可是没下过厨房,因此两人来帮廖知青的忙,顺便学习一下。
    “林知青、顾知青”廖知青名叫廖燕,家里有6个兄弟姐妹,她是第二大的,从小就帮着家里干活,是个麻利勤快的。
    “我们来帮帮你”顾漫和林夜棠寻了小板凳坐在灶前。
    “那多谢林知青和顾知青了,其他东西我都弄好了,你们帮我烧烧火可以不?”有人来帮忙廖燕也是乐的轻松。
    林夜棠和顾漫点点头,给添了添柴火,和廖燕聊了起来。
    “林知青和顾知青刚来下乡,就趁着这两天好好休息,”廖燕一边搅着锅里的食物一边道,“上工可不轻松。”
    廖燕看着这两个新来的知青细皮嫩肉的,一看就知道从前没干过什么活。
    林夜棠闻言点点头。
    “廖知青来了有多久了?”林夜棠问。
    “今年是第三年了。”
    “我和顾知青两个新来的,对村里都不太了解,今天中午听江知青说村里有人可以帮忙打木箱子,廖知青可知道怎么找过去吗?”要建新房是一回事,但建房子可急不来,没个十天半个月建不成,打个木箱子倒是紧要的。
    不然东西放在外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能有个木箱子遮挡一下,也好从空间里拿出点东西。
    看着这锅里咕噜着的面疙瘩,林夜棠心里就发苦,吃不惯、吃不惯,不是她矫情,是真吃不惯!
    “村里的谭大伯会做木箱子,我们都是找他换的。”廖燕说到,“谭大伯住在村尾的大树旁边,很好认”。
    不能直接买卖,一般都是以物换物,不然这就算投机倒把,自己村里的当然不会说,但是万一呢,被抓到了可是要游街去的,而且会影响到村里评选先进集体。
    这年代集体荣誉感是很强的,而且想考农工兵大学也是要考核先进的村里先选的。
    “那吃过饭后我和顾知青去寻谭大伯一趟”林夜棠道,趁着去找谭大伯打掩护顺便去村长家走一趟。
    “村里给你们借的粮食估计是不够吃到年底分粮的,你们若是缺粮食也可以去村里找老乡换一些,一般都有余粮的”廖燕继续道,她看林夜棠和顾漫都是好相与的便想着指点她们一下。
    “咱们知青院也有自留地,前头种的菜已经可以吃了,你们新来的也可以自己开块地种上点蔬菜,到时候给我们老知青补上点就可以了,乡下没啥吃的,自己种点菜也能自己自足。”
    “这边冬天时间长,要提前囤点菜,不然冬天可没什么吃的,秋收之后可以跟着大伙上山捡点山货添个零嘴,若是有多的也可以拿到公社那边去卖,有人收。”
    “好的,谢谢廖知青了。”林夜棠和顾漫两人道了谢,廖燕给的信息可不少。
    很快晚饭就做好了。
    除了面疙瘩还炒了锅青菜,说是炒,但是和水煮菜没什么区别,就是上面飘着点油花罢了。
    新来的知青看着这饭菜啊多少有点难以下咽,味道说不上不好,但和嚼蜡没什么区别罢了。
    倒是老知青吃得欢快,众老知青见几个新人这样,倒也没说什么,新来的都这样,自己当时刚下乡的时候也是,时间久了就习惯了。
    吃过饭后林夜棠和顾漫跟众人打了声招呼便去村里面去了,当然手上是提着包裹,那是去谭大伯家换箱子的东西,只是包裹有些重量罢了。
    黄兰芝没去,她手里暂且不够宽裕,想攒着粮食过冬的,虽说一个箱子要不了多少粮食,但她是新来的工分能挣多少还不清楚,眼下能省点是点。
    两人先去了村尾的谭大伯家,照着廖燕说的,大树下的那户就是。
    “谭大伯在家吗?”林夜棠敲了门。
    “哎,谁呀?”是个围着头巾的和蔼婶子开门。
    这婶子是谭大伯的老伴,姑且叫她谭婶子。
    “婶子,我们是新来的知青,我姓林,她姓顾,来找谭大伯换木箱子的。”林夜棠见谭婶子面色和蔼可亲,笑着说到。
    “哟,林知青,顾知青好,老谭在家的啊,两位进来吧。”谭婶子开了门,给林夜棠两人进来,“老头子!有两位新来的知青要打箱子!”
    谭婶子朝屋内喊了声。
    “哎,来咯!”这声音洪亮有气,谭大伯很快从屋内出来。
    “两位知青想要什么样的箱子?”谭大伯招呼林夜棠和顾漫在院子内坐下。
    谭大伯年轻时是个木匠,手艺好的没话说,当年可是十里八乡闻名的,家里条件也是可以,只是后来闹运动了,便丢了这手艺安心种地养家,说来谭大伯一家也是可怜的,唯一的儿子前几年落水没了,媳妇趁着还年轻便回娘家改嫁去了,给老两口留两个半大的孙子,生活不易,因此村里面也是默认谭大伯做点手艺活增加点收入。
    “我们在知青院见到那种大木箱子,能放衣服被子的,便问了前头的知青说是在你这里打的,便寻了过来,我们也想要跟他们那样差不多的。”林夜棠说道,顾漫附和着点点头。
    谭大伯闻言点点头,“打那种箱子也容易,两天时间就能打好,到时我让我大孙子给你们送到知青院去。”
    “那就多谢谭大伯了。”
    一个大木箱子谭大伯收了一人两斤粗粮,两人放下粮食,便走了,离开的时候谭婶子还给一人塞了个红薯,两人推脱不掉便收下了。
    两人出了谭大伯家便寻着李村长家去了。
    到李村长家的时候正巧碰见李村长吃饱站在自家门口剔牙、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