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入京
作者:遇惊春   长公主不想登基最新章节     
    “顾容如何并不是本宫说了算的,还要看父皇如何处置。具体的证据还有宜州的情况已经都由老五交给父皇了,这一趟跟着老五的还有父皇亲派的张御史,要求请也不该在本宫这里动心思。”
    顾昭惜看着顾宵,示意他坐着喝茶。
    谷雨倒茶以后就退出了房门,他们二人是同父异母的姐弟,没必要避嫌。
    “臣弟也知道这一次来有些太恬不知耻了,但是实在无法,受人所托才必须来跑这一趟。”顾宵在面对顾昭惜的时候,一直选择以诚相待。
    顾昭惜点头,“那三殿下用过饭再离开吧,本宫乏了,便不奉陪了。”
    给顾宵留出了足够多的时间,回去也好跟顾恒交代,她才是真正的仁至义尽了。
    谢听白跟顾浅负责陪着顾宵吃饭,顾宵一顿饭吃的食不知味,看着顾浅也是百感交集,原本是冷宫中的一个不受宠的小公主,谁知道现在有了这般境遇。
    “那我就告辞了。”顾宵把礼物留下了,就想着离开,现在只盼着顾安能够晚一些回来,毕竟过些日子就是论道了。
    论道……
    他猛然转头,看向顾昭惜屋子所在的方向,她一直等的都是论道,彻底绝了陛下的后路,也绝了顾容的后路,顾昭惜的确不会亲手杀顾容,而是要借助悠悠众口来帮她杀。
    “长公主殿下好智谋。”顾宵对着顾昭惜的方向恭敬拜了一拜,这件事结束以后,无论顾恒有没有参与,都没有办法和这个污点甩脱了。
    谢听白笑了笑,“三殿下不妨把知道的都告诉顾恒,若是这个时候派出精锐去拦,无论是杀了五殿下,还是在论道之前拦住他们都是你们赚了。破云,关门。”
    老孟抄着手,凑了过来,“真让他们给拦住了怎么办?”
    “镇河过去接的顾安和卢敬之,他们有胆子拦也得有命拦得住。”谢听白这话没说错,镇河的战斗力至今无人摸到过极限,顾恒的精锐越多,人手折损也就越惨重。
    到时候无论顾安还是卢敬之,只要有一个活着,顾恒也就完了,现在就看他会不会狗急跳墙了。
    老孟知道镇河过去了,就再也没有开口问了,笑眯眯的去厨房准备小点心了,“行啦,别傻站着了,等半个时辰来拿点心,看着那个不省心的吃干净。”
    谢听白应了一声,那个不省心的定然是阿姐了,直接跟着过去,打算从孟叔那里偷学一些手艺。
    顾安那边则是一路上战战兢兢的往京城赶,一方面担心卢敬之考他问题,答不上来可不只是丢人的事,答错了也显得他肚子里一点儿墨水都没有,另一方面担心镇河当真会杀了他。
    他总觉得这人是个疯子,却又说不出到底哪里是疯的。
    卢敬之已经看出了一些头绪,“老朽是被长公主殿下算计了,不过老朽也许久没有下山了,正巧借着这个机会看看如今的天下。”
    顾安陪笑着倒茶,他好像从小就害怕先生,长大了也是一样。
    他们一路赶车,最终如同顾昭惜的预测一样,在论道当日到达了皇城。
    顾安因为是皇子又奉着皇帝的命令才去的宜州,所以可以直接入朝见皇帝,他带着顾容等人回去复命,顾恒暗地里派去杀他们的人都被镇河给杀了个干净。
    顾安又是个傻的,根本没打算把自己碰到卢敬之的事情上报,他身边的侍卫押着宜州太守、顾容上殿时,大臣们心中还是有些意外的。
    没有人想过五殿下居然能够真的把这件事情办好,还顺带着抓到了三殿下一派的小尾巴,但是大臣们看清楚跟在五殿下身边的那个老人居然是卢敬之时,彻底愣住了。
    就连坐在大殿上的皇帝都不可思议的盯着自己儿子,顾安居然和卢敬之有联系?
    虽然惊讶,但是皇帝依旧从位置上走了下来,将人迎到一旁的座位上。
    笑话,这时候他如果敢对卢敬之不礼貌,都不用等到第二日,天底下读书人就会对他口诛笔伐了。
    “老朽不请自来,还望陛下见谅。”
    卢敬之刚一开口,那些准备好的儒官都默默的低了低头,谁敢在这样一位祖师级别的人物面前论道啊。
    “哪里的话,朕的论道能够请到卢老先生才是荣幸。”
    卢敬之笑了笑,“陛下谬赞了,老朽也不过是一届读书人,和大家相比,只是读书的年头多了些,比起其他,老朽在路上和五殿下巧遇,听殿下说了朝堂论道一事,不知老朽可有资格参与?”
    “感激不尽。”皇帝这个时候哪怕有再多的不愿意,也答应了卢敬之。
    接下来的事情发生得水到渠成,卢老先生一人引经据典,从宜州水患发生原因出发,将当地百姓的实际情况一字不落的讲述出来。
    哪怕乐于看见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为了争储互相算计的皇帝这个时候也不自禁的皱了皱眉,宜州竟然已经这般严重了么……
    “宜州太守为臣,行的是欺上瞒下之事,将人命视为草芥。堤坝一事足以看出宜州太守中饱私囊多年,当地百姓求告无门,宜州竟然成了他的一言堂。”
    “长公主殿下和钦差在宜州心心念念如何救一州百姓于水火,领着陛下的命令而来,本应得到宜州当地官员的无条件支持和助力,但当地官员却沆瀣一气,视陛下的圣旨于无物,是为不忠。”
    “七殿下是陛下的臣子,更是陛下的女儿。前往宜州不仅没有为陛下分忧解难,反而因为一己之私,用不光彩的手段争储,联合宜州太守设局围杀手足至亲,乃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益州太守是当今三殿下的亲舅,不知多年来行事如此荒唐,到底是依仗三殿下的势,还是为何。三殿下是否对母族之事知情,又是否有所参与?”
    “若非消息及时传回京城,五殿下奉陛下之命前去宜州支援,帮助宜州百姓重建家园,不知道这天下还要有多少个‘宜州’出现,还要有多少百姓遭殃!”
    卢敬之不知道是因为顾昭惜骗他过来还是其他,字字句句虽然指着顾恒一行人的鼻子痛骂,但却没有提顾昭惜一句好处。
    皇帝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盯着面色苍白的顾恒还有跪在地上的顾容。
    顾安是个聪明的,不仅把卢敬之直接带到朝堂上,还带了几个从宜州接过来的灾民和当时见证了顾容在武亭坡围杀顾昭惜和沈慎行的侍卫,人证物证具在,都不用他多说什么,只是跪在一旁,等着皇帝直接下命令就是。
    顾恒一直跪在地上,并不承认顾容杀顾昭惜一事也有自己的手笔,顾容也干脆利落的把所有的事都揽在自己身上,说她对顾昭惜是嫉妒,也不愿看顾昭惜立功才昏了头,瞒着顾恒带人动手的。
    至于宜州太守和她共同围杀一事,也是她伪造了顾恒的手令,诱骗宜州太守一同行事。
    “儿臣惊闻舅舅之事实在是痛心异常,没想到多年来舅舅竟做出如此令人不耻的举动。儿臣虽然对舅舅行事全然不知,但也愿承担部分罪责,为舅舅,也是对宜州百姓赎罪。”
    顾恒言辞恳切,悔痛之色遮掩不住。
    顾安跪在一旁,心里冷笑,老三真的是厚颜无耻,这时候还能舔着脸说他全然不知,这么多年了,莫不是宜州太守送到京城里的这些“孝敬”都喂了狗不成。
    不过此时他也不好落井下石。
    “顾容,你还有何可说?”
    皇帝知道,卢敬之在场,自己必然要做出取舍,否则这盆脏水要泼到自己的身上。
    “儿臣知错,只求父皇莫要牵连到无辜的人。”顾容现在只想着要保全顾恒,这样来日顾恒继承大统,她还有机会重回朝堂。
    “好,朕便不牵累旁人,也是朕对你疏于教养了。自此往后,顾容,褫夺公主的一切待遇,收回国姓,废为庶人。”
    皇帝这话说出口,但是字字句句却盯着顾恒,言语中全然是警告。
    “三皇子德行有失,对母族亲人的约束不足,罚俸三年。宜州太守抄家,所有家产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沈慎行和顾安负责调查宜州一应事务,涉事官员按律严惩,不得宽宥,朕也会开私库,用于宜州重建。”
    皇帝的这个做法已经很严苛了,就差直接将自己的面子甩出去让大家随便踩,定罪就说明了皇子和公主的确是做错了,天下都是皇帝的子民,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又如何能够教百姓?
    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卢敬之这一出是为了让顾昭惜和顾恒之间的争斗获胜,就连着皇帝和顾安都是这样觉得,毕竟卢敬之的出现太过于巧合,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卢敬之对皇帝的这个决定还是比较满意的,认可了之后继续开口。
    “既然今日是论道,老朽还有一事想要禀明陛下。”
    皇帝已经觉得头大了,他信奉儒家之道治国,一方面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另一方面也是想要用儒家学说来把控天下百姓。
    但谁知道今天这老东西的出现险些打破他好不容易设下的局面。
    “卢老尽管说。”面子上的工作还是要做的。
    顾安心里雀跃,他倒是不指望这位老先生能够为自己说话,毕竟他肚子里有多少墨水还是有数的,不指着自己鼻子痛骂一句不学无术就很好了。
    到了这一刻,他还认为这位老先生是皇姐特地请出来的帮手,至于被剥夺了身份顾容,那可是活该!
    “老朽要参长公主殿下!”
    这句话掷地有声,顾安猛的转头看向他,脸上尽是一片不可置信。
    朝廷中还有一些大臣也是一样,这卢敬之怎么平均的攻击皇上的所有子女?
    “哦?朕的泰安向来稳重妥帖,不知卢老要参什么?”皇帝都有些诧异,他本来觉得卢敬之也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物,现在看着似乎并非如此。
    “长公主殿下奉陛下之命前往宜州治理水患,虽遭手足陷害,但行事作风有所不妥。”卢敬之现在摆明了就是要平等的攻击所有人。
    “长公主殿下在宜州收了一名面首,涉嫌与宜州太守有私下勾结。”
    顾安第一个从原地跳起来,这老头子究竟是吃错什么药了?
    顾昭惜可是澧朝的长公主殿下,而且澧朝民风开放,哪怕是民间也有很多上门女婿的存在,长公主殿下别说收一个面首了,哪怕在府里养几十个面首又能如何?都是你情我愿的事儿,为什么要拿出来放在朝堂上说话。
    “皇姐并非收面首,而是情势所迫。宜州太守想要用美人计,皇姐不过是看那人可怜,全身是伤,才好心拿钱买了下来,给了他一条活路,也是为了和太守周旋,并无不妥。”
    顾安在路上早就已经把那个青年的事情一字不落的解释了一遍,这老头子现在怎么这般不知好歹简直就像那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提起这件事,就连皇帝都觉得有些尴尬。
    “长公主殿下收面首或许可以定义为情势所迫,但是为何在事情结束之后将人带回了京城,还安置在了庄子里?”
    “老朽听说那青年容貌和已故的老谢侯之子别无二致,敢问长公主是以心善之名满足个人私欲,还是对谢小侯爷生了旁的心思?”
    当初云舒察觉到不对的事情,居然被卢敬之在大殿之上如此直白的指了出来。
    其实顾昭惜和谢听白之间的关系太过于亲密,有很多人觉得不对,不过二人之间行事作风向来遵守礼法,一直没有被人拿到把柄。
    所以大部分人都认为长公主殿下执意要把谢小侯爷养在府里,是为了日后给二殿下争权所布下的筹码,倒没有向旖旎的方向去想。
    今日被卢敬之扣了这么大一顶帽子,别说顾昭惜是否对谢听白有其他心思,哪怕日后二人当真要在一起,也并不容易。
    顾安刚想开口反驳,却又突然顿住。
    皇姐对谢听白和对顾行简的态度的确不同,莫不是……
    很快他就反应过来,哪怕皇姐真的想要嫁给谢听白又如何?
    谢家那个小子虽然看起来脾气臭了些,但是对皇姐却好的没话说,平时没有什么不良嗜好,秦楼楚馆那种地方更是一步也不肯踏足,现在又在战场上屡立功勋。
    从小到大都在公主府长大,就是个知根知底的人,虽然比皇姐稍微小了那么几岁,容貌上也算是般配,勉强能够配得上驸马这个位置。
    为何不能在一起?
    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口说话,跟着皇姐一同去宜州的沈慎行就先站了出来。
    “老先生此话差矣,长公主殿下与沈某一同前往宜州,沈某是从头到尾见证了那名青年是如何被长公主买下的。”
    沈慎行站出来并不让人意外,整个沈家当时牵扯到刺杀皇子的事情里,若不是顾昭惜打了个时间差,让沈慎行在苏玉审案之前将沈谨言逐出族谱,恐怕整个沈家都完了。
    沈家的利益就是顾昭惜的利益。
    卢敬之转头看向沈慎行,他知道此人帮助陛下推行新政,想要扶持寒门和世家对抗,倒是个有骨气的,“愿闻其详。”
    “沈某并不知晓长公主殿下和谢侯爷日常相处的细节,但全天下都知道长公主殿下当时将谢侯爷接回府里是因为已故的老谢侯战死沙场,他留下来的妾室虐待谢侯,殿下路过,仗义直言,特向陛下禀明了此事,愿照料功臣之后。”
    沈慎行这话说的心里也没底,他并不知道顾昭惜和谢听白之间的关系到底进展到了哪一步,不过顾昭惜既然已经称病,万万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让人落了话柄。
    “在得了陛下应允后,谢侯一直在长公主府生活,蒙受陛下恩德,谢侯获得了同皇子公主一般的待遇,师从三朝帝师苏太傅和赵老将军。”
    沈慎行表面上看起来四平八稳,心里却忐忑异常。
    苏玉定定的盯着沈慎行,脸上神色不明。
    “长公主殿下也一直细心照料谢侯,二殿下也将谢侯视为弟弟一般关怀,按照这种相处方式,哪怕路边的小猫小狗也会对主人心怀感恩,何况是个活生生的人?谢侯亲近长公主,将陛下视为再生父母是情理之中。”
    顾昭惜对谢听白无微不至是实话,但顾行简和谢听白之间到底是谁关怀谁就不一定了,沈慎行在解释的时候还不忘记把当朝陛下扯进来,话里话外都是对陛下的歌颂,称赞陛下不忘记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臣。
    卢敬之若有所思的看着沈慎行,这人很聪明,聪明到话语里没有一丝漏洞的帮着顾昭惜脱险,又留有一丝余地。
    “老先生许久不居庙堂,对于京城中的事情了解甚少。其实除了谢侯以外,长公主作为陛下的子嗣,受百姓供养,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回馈百姓。”
    当时沈谨言出征的时候,沈家军那些老弱病残都是由顾昭惜出钱和沈老夫人一同照料,京城中开了好多家济善堂,还给那些失去作战能力的老兵的家眷优先提供工作。
    每年的各种节日、天灾人祸,甚至是隔三差五,顾昭惜都会施粥放粮、免费帮助百姓看病、主持公道等,每次顾昭惜都是自掏腰包,但却顶着皇帝的名头,让百姓感恩陛下。
    沈慎行将顾昭惜的所作所为桩桩件件拿了出来,好在顾昭惜多年以来在京中的名声一直不错,有很多事情都是板上钉钉的,哪怕站在其他皇子阵营中的那些大臣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至于那名青年,容貌既然和谢侯有几分相似,又被宜州太守当成礼物一样送来送去,长公主殿下就不能任由此人继续留在宜州,若是被有心之人利用,不知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浪?对在外领兵打仗的谢侯爷和险些命丧宜州的长公主殿下也不公平。”
    沈慎行口中的有心之人究竟是谁就不用说了,这时候还不忘记替顾昭惜卖惨,“沈某奉了皇命同长公主殿下一同前往宜州,也是一同遇险,如何险中逃生就不多说了,老先生不知其中关窍尚可理解。“
    “但像老先生这般风光霁月的大儒都会有所疑心,若沈某同殿下不幸命丧宜州,今日朝堂上是否会是另外一番局面?到时候是不是变成了长公主不尊皇命,骄奢享乐,私德有亏呢?”
    顾安低声喝了一句,好。
    “老先生或许不知,长公主殿下对沈某有救命之恩,所以沈某经常会去公主府送一些甜点小吃和时令下的新鲜玩意来表达谢意。”
    沈慎行感谢自己前些日子去公主府的时候没有着急离开,青竹又是个爱说话的,特地说了那名和谢小侯爷容貌相似的青年被顾昭惜送到了郊外的庄子里。
    “所以知晓长公主殿下为了不被旁人误会,也没有将青年当成面首的想法,特地将人送到了郊外的庄子上,给他一段时间思考之后的路该如何走。”
    关于顾昭惜和谢听白日后是否能够在一起,他并没有把话说绝,也没有代替顾昭惜信誓旦旦的开口保证和谢听白之间只有姐弟之情。
    只是抓住了所有的细枝末节和自己现在拥有的证据,澄清了这个“替代品”的误会。
    沈慎行这些日子一直忙于新政,除了和世家扯皮,还要担心自己是否哪句话说得不妥,着了旁人的道儿,并不知道卢敬之到底是不是顾昭惜安排的人。
    但是此人就算真的是顾昭惜安排的人,现在开口说的这些话也是在替顾昭惜自毁长城,所以他必须拦着,大不了日后去向顾昭惜道歉就是了。
    “原来如此,的确是老朽误会长公主殿下了。”
    让人觉得意外的是卢敬之居然没有在此事上多做纠缠,干脆利落的承认了自己的片面。
    沈慎行看见对方已经愿意下台阶了,连忙给足了卢敬之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