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熬药的猫腻
作者:继科罗林   小胖子欢欢最新章节     
    (接上一章)
    这具体怎么操作?
    具体来说,就是把数学放在最前面,把其他科目放在最后面,因为数学是其他科目公认的王牌科目,放在啊最前面。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其他的科目加起来,只能跟数学打个平手,因为数学题目就有三本卷子,其他科目加起来只有两本卷子。数学的错题最多,当然是单独放在前面比较好。
    这种方法看来很有道理的。不过我已经把数学和母语放前面,外语放到最后了。
    那你现在可以继续这样,或者现在刚开始,改也是来得及的。
    看来还是改了好。
    听见看见医生急急忙跑步集合,给大家发口罩……
    这时候,一声警报声响起……
    怎么回事?
    是演练还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问问旁边的医生,……
    医生,这是发生什么事情呢?
    原因是突然来了一种新的病毒,几十亿年前的古老病毒,席卷而来,
    这种病毒的致死率很高,就像是蝗虫一样,铺天盖地,仿佛没有任何缝隙。
    那怎么办?永红公的办法。
    他是那么小,能用火点燃吗?
    答案是否定的,只能用“三素一汤”解决这一问题。
    什么是“三素一汤”?
    就是抗生素激素和毒素,汤就是直接打进血管的液体汤药。
    那就是中招后的输液救助法,不过这是把人当机器修理,容易被感染,副作用太大。
    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伤害性小的办法?
    有倒是有,那就是熬制汤药,是草药不是加入激素和毒素的汤药。按照替丁的熬制办法,
    怎么熬的?
    每次先在药罐子吧草药浸泡半小时以上,然后熬制20分钟,是烧开水之后,关小火,调小火,慢慢熬至二十分钟左右,然后早晚分两次服下。
    一般熬制药液多少毫升?
    一般是四百毫升毫升的。
    那要唱啥体验一下,不然还真的是把握不准的。
    没事的,这没有什么惊喜,就连抓药的,分成时报要,都是随便分,要菜只能多一点,差不多就行。
    拿着大夫就是不专业额的大夫。
    但是,这病情来的如此凶猛,就顾不得这么多了,赶紧抓好药,开始熬汁吧。
    对了,这药在熬制过程中散发出的气味,也有杀死病毒的效果,那是真的吗?
    难怪很多大夫愿意给免费熬制中药。
    其实这里面还有猫腻,什么猫腻?
    比如十副药代煎,按照一般的服用方法,服用10天,每天口服两次,一次一包。这样算下来,药房应该给煎煮出来20包汤药。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准确地煎出20包,这里面的因素很多,比如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吸水能力等。如果稍微不慎,少放了水,只能煎煮出18包,那如何向患者交代?
    少两包药,患者得知后肯定无法理解,有些甚至怀疑发错了药,很难解释。
    有些人为了回避这种囧事,就宁可多加水,使劲加水,熬出的汤药多,先灌满20包准备发放给患者,剩余的就直接倒入下水道!
    作为一名正义的中医,看到这么多的中药被浪费心里真不是滋味。本来应该熬出20包的汤药,结果熬出了40包,然后再把灌完后的20包倒掉,这就相当于药物稀释了一倍,患者只吃到处方剂量的一半,肯定会影响疗效的。
    一般情况,病人来抓药,就把好药抓给病人,病人回家直呼质量好。
    而如果病人代煎,就把一些药斗底子,碎末碎叶去煎煮,反正病人也无从看见。也就是收费按优选药材收费,熬药时却偷梁换柱成普通中药,甚至更加低劣便宜的药材。
    还有药物煎煮的时间,药物的先煎,后下等等,这里面许多细节,有些药房人员根本就不去执行。为了省事,一股脑全扔进去,影响疗效。
    虽然治不好患者,医生声誉会受影响,但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医生也是商人,永远是把商业利益放在首位的,无论说的多么冠冕堂皇,本质上还是要赚钱。
    甚至,我还耳闻有些不良人员煎煮中药前,看到里面的名贵药材,见“材”起意,自己偷偷拿出来,占为己有,或收藏或送人。细思极恐呀!
    还有一些“聪明”的人,如果煮出的药少了怎么办?
    那就直接再向里面加水,就像白酒加水造假酒一样。其实这样很危险,煮好的汤药忌讳加水,尤其是凉水。
    所以,医生与患者为了保证疗效,还是自己煎煮最好,是不是?
    我楼下邻居小孩的母亲病了,因为父亲出差,家里她排行最大,给母亲煎药。
    有一次贪玩,药快熬干了才发现,于是又想当然地直接加了一些凉水继续熬,结果她母亲喝完这碗药,身体立马出现不适,
    救护车送到医院去抢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