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看顾
作者:张果仁   穿越农女,反派他过分强大最新章节     
    秦氏卤好蛋,要给报酬,宋圆圆和宋老太极力拒绝,最后秦氏还是留了五个鸡蛋在锅里。
    吃完饭,宋圆圆又跑到赵小翠家,她动嘴,货郎媳妇动手,做了一大碗香喷喷的干煸泥鳅。
    做完了,货郎媳妇不禁感叹,“圆圆,这泥鳅好吃是真好吃,但是费油也是真费油!”
    “那是,随便能做好吃,那田里的泥鳅早该见不着影了。”赵宗盛答话道。
    “咻咻,”赵宗盛咻了两下鼻子,“不行,这太香了,我去找老二讨口酒……”
    公公去了村长家,闺女专注的吃泥鳅,货郎媳妇把宋圆圆拉到一旁。
    “圆圆,对不住啊,那两小子拦着不让我们上你家说这契约和银票的事,你看这搞得……”货郎媳妇两只手在围裙上擦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发婶,是我让他们拦着的,就是怕你说这说那。您也就别说其他的了,我心里有数,既然给了,就安心收着吧。”
    “那怎么也要不了这么多啊!那两冤家,不知道怎么喉咙就突然那么粗的?!”
    “哎呀,没事,别说这个了啊,我都不让你们上门了,还躲不开。”
    感受到宋圆圆是真不想谈,货郎媳妇没再说,转头说起另外一桩事。
    “我们和启明她娘商量了一下,咱们两家占了你这么大的便宜,那红薯作坊,我们就不参与了,你收回去也好,分给其他人也行。”
    “发婶,你们商量这些干嘛呀?
    添糖斋的分红是给启明叔和文成哥的,他们愿意给你们,那是他们的事情,跟其他不沾边啊。
    你们就安心收着吧,您再说下去,我以后可就不来您家了啊。”
    “好好好,我不说,我不说了。”
    此时村长家里也在说宋圆圆。
    赵启兴今儿休沐,又回了家,正跟他爹小酌呢,赵宗盛端着一盅酒走后,赵启兴就起了话头。
    “爹,启达在家闲着反正也没事,让他平时多看顾着宋家。”
    村长一口酒含在嘴里,惊讶地看着大儿子。他大儿子他知道,心眼虽多,但对钱财并不看重,反倒是个重情义之人。
    这话说的……难道眼馋上启明他们的富贵了?
    赵启兴一看他爹的样子,就知道他爹想的什么。
    他从桌上那小碟子里夹起一块笋片,这可是他娘从孙儿们嘴巴边扣下来的。
    “爹,你发现没有,宋家,并不是为了赚钱而做生意,只是这些生意刚好能赚钱。”
    村长把嘴里的酒咽了下去,到底不如那埋了几年的老酒香醇。
    他这也没喝多吧,怎么大儿子的话越发听不明白了呢?
    “做生意不为赚钱为什么?”
    “是为了赚钱,也不是,宋家若真想做生意,他们可以慢慢做,没必要都分给别人。
    卖糖炒栗子是为了感谢村里。
    开红薯作坊就是不算上我们几家,凭着宋家在村里的声望,和您几位跟宋婶的交情,也没有人回去过多置喙什么。
    跟县丞大人合伙开的点心铺子,那些开业宣扬的噱头,也都是圆圆出的。
    宋家自己做,也不会差很多。
    不管如何,如果是真想做生意的人,那些方子都会攥在自己手里。
    而不是像宋家如今一样,只着眼当下。”
    “你这么一说,确实是啊……”村长也眯着眼睛思考了起来。
    “之前你春秀姑姑和宝珍在村口拦圆圆那天,圆圆倒是说过搬走的话,后来说是随口说说,难道宋家真打算搬走?”
    “爹,搬走肯定是迟早的事。”
    “你什么意思?你是不是知道什么?不是,没听你宋婶子说起啊?我问问她去!”村长撂了酒杯就要起来。
    “爹,爹,您等会,等会,”赵启兴把村长按回椅子上,压低声音道,“不是我娘说您,但凡遇着宋婶的事就跟个毛脚女婿似的!”
    村长一瞪眼,赵启兴忙陪着小心安抚,“我错了,我错了。”
    赵启兴是跟宋老太一起学过拳脚,还学过排兵布阵的人,他爹对宋老太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
    宋老太刚来村子里,被村子里的孩子喊童养媳,宋老太把他们一一打服了。
    结果那群孩子就成了宋老太的小弟,他爹就是其中一个。
    宋老太呢,一直以来,就是这群人的老大,指哪打哪。
    他爹对宋老太,那是对妹妹的爱护,对师长的敬重,对友人的珍视。
    “爹,是这样,咱们村呢,现在日子是越活越好了,您这一辈就别说了,那是肯定不愿搬离这村子的,我们这一辈,往后的孩子们,就说不定了。”
    “说的什么话!人离乡贱!”
    “是是是,爹你听我说。
    咱们村啦,有赖于宋家,只要想,都能识字,能走出去。
    家里人呢,也不用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等着老天赏饭吃了。
    连我这锦绣纺总账房的差事,都是宋康给我找的。”
    “是啊,宋康多好的孩子啊!”
    “是,康弟的帮扶之恩,我不敢忘。
    如今,圆圆靠着几个生意,短短两个月,直接把咱们村拉上了另一条路。
    爹啊,
    如今不一样了。
    这兜里宽裕了,宋家村学也不开了,明年,指定好些人家要送孩子去念书。
    您觉着,宋家会留孩子在家种地吗?”
    “种啥地啊种,你婶子岭上那块地都卖了,就剩了一块旱地,一块水田。
    白婶就不说了。
    柳氏更不用提。
    圆圆……嗐,她不指望这个地。
    黑蛋,那定然也是要念书的。”
    “是这个理,所以为了孩子们,宋家早晚也会搬出村去。”
    村长叹息一声,脑袋耷拉下来。
    年轻的时候,他们多快活啊,成家了,成了大家长了,是得为子孙后辈打算啊。
    “你宋婶啊,憋着一股气呢。
    康儿的事啊,她只怕穷尽一生,都想探个究竟。
    这圆圆,我打眼看着,别看她面上还跟个孩子样,整天嘻嘻哈哈的。
    这股拗劲跟你宋婶是越发像。
    老大啊,你如今想明白了,还想着让启达看顾宋家,难为你了。”
    “吃水不忘挖井人。
    宋家是什么样的人家,我们都知道。
    他们无人可用,咱们刚好就是人多,能回报一分是一分吧。
    就看启达愿不愿意了。”
    “那就是个傻小子,哪有他愿不愿意的。
    你前两天是没看见,好些人家要送孩子给圆圆当徒弟。
    咱们说是让他去看顾帮衬,指不定是他得了造化。”
    赵启兴也呵呵笑了,启达是个心思单纯的。像他自己,如今心思也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