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作者:顾七堇   被始皇读心后,文武百官卷疯了!最新章节     
    夕阳如血,在一片绚烂的金红下,顾绫雪一袭黑衣,衣袂随风轻扬,在五万多双眼睛的注视下,步步迈向了高台的顶端。
    她的身影在落日的映照下被拉长,显得既孤傲又威严。
    下方,五万秦军整齐列阵,一片片铠甲在夕阳余晖下闪耀着冷冽的光辉。
    顾绫雪站定,直视着包括学者、学子、秦军在内的所有人,声音清晰而有力,“国之象征,莫过于旗,今日陛下已下令设计我大秦专属国旗,定《无衣》为国歌,并设立升国旗之仪式。”
    “从今往后,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之时,无论是在宫城之巅,边关之雄关险隘,还是每一片郡县中心,都将升起这面代表大秦荣耀的旗帜,奏响《无衣》之声,让四海之内,无论身处何方的大秦子民,皆得大秦庇护!”
    说罢,顾绫雪目视远方,似乎看见了疆域万里,心中豪情万丈。
    下方所有人听到这话在惊讶过后,也无不热血沸腾,士气高昂。
    顾绫雪:“明日诸位将远赴琉璃郡,虽千里之遥,亦当铭记此令。抵达之日,须严格执行升旗之仪,以彰我大秦之威。”
    “在大秦国旗设计出来前,当升军中之旗,后换之。”
    说着,顾绫雪目光转向一旁的韩信,示意其开始仪式。
    韩信立即会意,挺胸收腹,举起右手,一声令下,整个军营便进入了一种庄严的静默。
    就在这静寂之中,鼓声渐起。
    那鼓声初时低沉,如同远古巨兽的呼吸,沉重而有力。
    随着一阵悠长而宏亮的号角声穿透云霄,鼓声的节奏逐渐加快,一面巨大的军旗也在众人敬畏的目光中缓缓升了起来,它迎风招展,上面的金色秦字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军旗
    这一刻,在场的每一个人心中都升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
    尤其是五万秦军们,更是群情激昂,胸膛起伏,热血在体内奔涌。
    对于他们来说,这面旗帜,不仅是国家统治的象征,也是军中的荣誉,他们的信仰!
    在烽火连天的战场上,它如同一盏明灯,一直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是他们在艰苦战斗中坚持下去的动力,为了军旗屹立不倒,他们甚至愿意为了保护旗帜而献出生命。
    随着军旗的升起,整个军队的灵魂也仿佛随之升腾,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庄严情感在胸中汹涌澎湃。
    在悠扬而激越的号角声中,五万秦军士兵们嘴唇抖动着,齐声唱起了那首表现了士兵之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深厚情谊的《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袍。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磨利我的戈和矛,与你共同面对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磨利我的矛和戟,与你并肩作战!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与你同穿一件战裙。君王要兴兵打仗,我要修整我的盔甲和兵器,与你一同前进!
    ……
    歌声从最初的低沉渐变为高昂,每一个音节都充满了力量与决心,虽然他们的声音各异,但在这一刻,却惊人地统一,仿佛他们的灵魂已经融为了一体,共同吟唱着对战友的承诺和对胜利的渴望。
    号角的长鸣穿透云层,直抵天际,鼓声应和着号角,由缓至急,如战马奔腾,激荡着每个人的心房。
    在这震撼人心的合唱中,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似乎也在回应着这股不屈的信念。
    在场的千余名学子们紧抿着嘴唇,眼眶逐渐泛红,虽然他们没有亲身披甲,但也被这股强烈的情感所感染。歌声中的每一句“与子同袍,与子同仇”,都让他们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来自诸子百家的领袖们此时也是心情如同被乱线缠绕一样,复杂难明。
    孔鲋神情复杂无比,想当年,那个一统六国、威震四方的始皇帝也曾对他们儒家礼遇有加,还在朝堂之上设立七十个博士席位让他们参政议政。
    然而,作为周礼、周制的坚定拥护者,他们在发起第二次分封倡议,期望通过恢复分封制度,来维护天下的稳定和秩序时,高压政策如重锤般落下,儒家学者们开始被视为潜在的威胁,那些曾经充满敬意的目光,也开始变得警惕而疏远。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秦朝的政策变得越来越严苛,刑罚严酷,民生凋敝。
    他们不明白,为何曾经那个胸怀壮志、一统天下的始皇帝,会变得如此暴戾无情!
    他们也曾试图改变,试图通过谏言来纠正朝廷的错误,但结果却是徒劳无功。
    而对于这些秦军,原本他们也是没有好感,尤其是对他们在统一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军事力量和残酷性,如大规模的屠杀和破坏等行为持批评态度。
    他们曾忧虑,如此以武力征服下的统一,能否长久维系,是否真的符合天道人心。
    但此时,当秦军将士们齐声唱起那首古老的战歌《无衣》时,那简单却饱含深情的“与子同袍”,仿佛在告诉世人,即便是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人与人之间那份同袍之情,那种共同面对苦难的坚韧与不屈,何尝不是一种超越了个人生死、为国捐躯的无私大爱呢?!
    在这一刻,诸子百家所有领袖们都深切的感受到了,眼前的这些士兵们,不仅仅是冷酷的战争利刃,他们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他们为国而战,为家而守,他们的牺牲与奉献,同样值得尊敬。
    张良立于人群最前方,听着这嘹亮而同仇敌忾的歌声,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击打在他的心上,与他曾经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却又有着不同的感触。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