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声名鹊起,迫不及待
作者:黄小邪写桃花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最新章节     
    众人的话,屏风后的牡丹听了个清清楚楚。
    她知道,张暐这话是故意说给自己听的。
    其实张暐的心思,牡丹一直都很清楚。
    从当初的斗舞大赛开始,他就一直想把赵幽兰送到三郎身边。
    只是自己的出现,打乱了张暐的计划。
    长安一行后, 大家原本相安无事了一段日子,只是这次因为蝗灾,她和张暐又有些政见不合,曾争辩过几句,三郎最终采纳了她的抗蝗之策。
    看来这个张暐,又开始动他的小心思了。
    毕竟,如今临淄王的声望越来越高,大家都看在眼里,他想抱紧三郎的大腿,手上多一些筹码,牡丹也能理解……
    张暐在潞州有头有脸,有钱有势,他是三郎身边最重要的谋臣,也是三郎最得力的挚友。
    所以,牡丹无意和张暐对立,更不想因此影响三郎的前途。
    只是人和人之间,也是讲究缘分的,牡丹和张暐,本无其它仇怨,就因为这个赵幽兰,似乎一直有些无形的嫌隙……
    看来这个赵幽兰,真的是李三郎的命中注定的赵丽妃。
    一想到这里,牡丹有些心灰意冷。
    自己还有多少时日,又何苦纠结于此,惹得三郎为难,众人不满……
    且不说长安城里的一妻一妾,等三郎称帝后,他的身边还会有无数个女人……
    自己在乎的过来吗?
    此时她若是装聋作哑,倒是显得小气了。
    想到这里,牡丹笑脸而入,干脆接过话来。
    “张公所言极是,我早和王爷说过,早些把幽兰接进府衙,免得外人说三道四……”
    “三娘……”
    三郎一看牡丹进来,生怕牡丹生气,赶紧打断了这个话题。
    “行了, 今日重阳,难得欢聚,这件事情以后再议。”
    一看三娘如此坦率,王爷也发话了,众人都不好再说什么。
    看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牡丹主动站起来,一一给大家斟酒。
    “这菊花酒啊,还是去年重阳酿上的,大家尝尝味道怎么样……”
    轮到张暐的时候,他的神色有些尴尬。
    牡丹依旧笑脸相迎,满满斟上又亲自端起,给足了张暐面子。
    张暐也就坡下驴,对这菊花酒赞不绝口。
    “这菊花酒香味超然,实在难得!”
    “张公过奖了,那就多喝几杯。”
    众人相视一笑,气氛也就缓和了下来……
    此时,赵幽兰一舞已毕,正要退场,牡丹叫住了她,让她坐在三郎身边。
    于是,一左一右,两美相伴——三郎有些拘束不安,牡丹倒是神色坦然。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谈兴越来越高。
    张暐又忍不住说起了今日登高之时,看到的“紫云映日”的祥瑞之兆。
    张暐的言下之意,大家都很明白。
    毕竟,自从临淄王来到潞州,他们就追随临淄王,为的就是这一天。
    如今蝗灾一事,长安城里的帝后已经民心尽失,潞州城的临淄王则是声名鹊起。
    王爷的远大抱负和杰出才干,让百姓们看到了大唐的希望,也让他们有些迫不及待了。
    ——
    经张暐这么一挑头,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竟彻列举了十多个祥瑞之兆。
    王副将说,就在蝗灾之前,潞州百姓还在田野里发现了嘉禾,禾各生一垄而合为一穗。
    张暐一听,抚掌赞叹。
    “异亩同颖,乃天下和同之象,周公之德所致,此乃吉兆啊!”
    “说到嘉禾,就在元正那日一早,我亲眼看到衙署之上有黄龙白日升天,还有紫云在其上呢!”
    “果真?”
    “这还有假? 当时王爷刚从长安归来,很是疲惫,我就一直没说。”
    “难怪元宵节那夜,月晕重轮,果然是瑞之大兆。”
    “是啊,日重光而月重轮,星重耀而海重润 。天子之德,光明如日,规轮如月,众耀如星,占润如海……”
    张暐说着,将炙热的目光投向了李三郎。
    “眼下朝政昏暗,朝野沉寂,天下百姓都在等待明君,王爷实乃众望所归啊!”
    三郎被众人哄的心花怒放,忍不住哈哈大笑。
    眼看众人兴致高昂,牡丹之时默默的听着,一句话都没有说。
    她知道,古人相信天人感应之说,帝王更是喜欢各种祥瑞。
    而不管嘉禾、祥云还是月晕、黄龙,这些所谓的符瑞,有的是人为编造,有的是牵强附会,不过是为了赢取民心舆论……
    当年武则天称帝之前,就曾祥瑞漫天,洛河神异,佛出宝典;这两年韦皇后想要效仿武则天,也曾炮制过五色祥云的衣裙……
    而对于这些套路,牡丹实在太熟悉不过了。
    要知道,武则天登基之日,那百鸟朝凤、百花盛开的祥瑞之景,都是出自她的手笔;而嵩山封禅之时,牡丹更是全程参与、得心应手。
    只是,这一次事关李三郎,她却一直没有附和一句。
    因为在她看来,如今时机未到,不该如此张扬,而三郎如今根本不需要这些舆论。
    看着众人高谈阔论,谈笑风生,牡丹隐隐觉得,偏居潞州的他们,有些得意忘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