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好乘凉
作者:烟波一小舟   穿越古代风生水起最新章节     
    江一舟把目前情况大致捋了一下,然后素手一挥,明年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但今年这个年,必须给员工发一波福利,让大家都能过上一个富裕年欢乐年。
    所有人都额外发一个月的奖金,另外还有一份年节礼,包括粮食,零食等物。
    云山和天水田庄上下一片欢腾。
    年关过,就在登基后第三个月,便亲自召见了声名鹊起的江家主——江一舟。
    下令将水泥列为和盐铁一样,属于国家专控。
    这个时候江一舟已经与朝廷派的人员进行了细节磋商,确定了新开办工厂的位置,已经开始修建,逐步培养技术人员等等。
    之所以现在才正式公布,那些想在背后搞事情,或者说反对的人想使坏的人,也阻挡不了大势所趋。
    除此之外,在这一天,新帝还颁布了一件事:重启七年前鄂州栽赃案。
    实际上从当初江一舟发现刘思长孙子被鄂州赈灾案牵连,就开始留意了。
    在确案件存在猫腻后就更加用心暗中调查,收集信息。
    本来之前贺济民调任鄂州知府的时候,她想请对方调查翻案,后来想想,对方刚刚去一个地方,若是贸然触动地方集团的利益,恐怕他就成了又一个枉死者。
    所以她一直没有声张出来,直到年前誉老板亲自前来,她才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
    没想到誉老板对此也愤懑难平:因为当时被害死的那个官员,正是他的人,派到那边对地方氏族进行摸底的。
    鄂州与江州淮州临近,属于中原腹地,水资源丰富,是主要粮食产地。
    然而每年收上来的税赋却一年比一年少,那些粮食不知所踪。
    还有那次涝灾,明明每年朝廷都拨款维护河道,却仍旧发生河道决堤的事件。
    其实就算决堤,人畜损失也不是很严重,而是当地氏族觉得又是一次屯田的好机会,让人把另一条河的堤坝人为损毁…
    当时他得知的时候真的气炸了,又派人前去调查,一定要把那些人给砍了。
    只不过,还不等把那些人证据收上来,他差点被人给弄下来。
    至此,他才恍然,原来所有一切幕后真正黑手,一直都在朝堂上,在自己身边。
    这些年,鄂州的案子一直都是他的心结。
    那天听到江一舟突然提出来,也有些意外。
    然后才知道,竟是为了曾经一个恩人的孙子平反。
    誉老板当场便答应,一定会让那些人得到相应惩罚,不过会过一点时间再公布。
    过一段时间,便是三个月后的今天。
    而江一舟不知道的是,她当初不想连累贺济民去调查,实际上贺济民暗中却是接到了新帝的密旨。
    已经搜集到足够证据,加上新帝也掌握实权。
    于是大刀阔斧,从上到下,抄家的抄家,问斩,流放……
    朝堂上下大换血。
    而牵涉鄂州的一众官员,全部被砍了,一时间人头滚滚。
    这一次被清洗的人中包括张聪付贤,以及他们的上峰王大人。
    王大人原本是竭力拥趸康王的,“康王被蛮夷杀”了后便知道大势已去,低调,想以自己老迈退下来颐养天年。
    誉老板想到当初自己差点被这些个老东西整死,哪会让他此刻全身而退?
    找了个贪污腐败的由头,将其抄家,全家弄去充军流放。
    付贤张聪二人也被罢官,荡尽家产才勉强保住性命。
    他们与江一舟与白酒生意的往来,还来求助江一舟。
    被江一舟直接给拒了——当初若不是她强硬一点,有足够强的手段,她早已经被这些人吃的连骨头渣渣都不剩了。
    非但没有帮,还踩上一脚。
    被召见后,从京都回来时,顺便让小统子查了一下,来了一波零元购。
    把付张二人暗藏的库房收刮一空。
    狡兔三窟,这两人明面上家产被没收,实际上私底下还有好几个库房的财富……按照他们的计划,也正好借此机会偷偷回到地方上,那些财富足以他们几代人挥霍,过逍遥日子。
    却不料被江一舟来个釜底抽薪,变成真正一穷二白的。
    ……江一舟从京都回来后,她的身份也从民间田庄家主,变成正儿八经的“黄商”。
    其实有些人还是不怎么理解,她甘愿把那么重要的水泥“白白”交给朝廷。
    至少,在那些世家大族看来,这女人简直就是妥妥的败家子。
    以为被夺了支柱产业的江家主会元气大伤,事实上江一舟不仅没有因此元气大伤,反而把自己的基业真正与国家绑定在一起了。
    江一舟很清楚,不管她现在事业发展得如何风生水起,但她的根基终究比那些经营上千年的世家浅。
    最为关键的是思想意识,她根本无法让人们从封建奴隶一下转变到新世纪的社会主义。
    她只能背靠国家才能让自己不会被被那些世家大族蚕食鲸吞,才能让她空出精力,用来继续扩展自己的版图,把自己的田庄经营惠及更多普罗大众——由此也才可以收获更多的功德,功德又能兑换出更多有用的东西。
    虽说现在水泥收归国有,但实际经营仍旧在江一舟手中。
    鄂州,江州,禹州等地的水泥作坊陆续建立起来,因为有朝廷背书,这些水泥厂的规模比天水云山的大得多。
    首先供应各地河道修理,然后就是京都到各地方的道路……以及通往边塞的直道。
    这些水泥厂的选址是朝廷和江一舟的人共同选定的,所以,江一舟就顺势包下附近的荒地荒山,在每一个水泥厂附近都建立一个田庄。
    继续她的垦荒计划,与此同时,她的“粮站”也在周国遍地生花。
    一时间,江家主的风头一时无两。
    但江一舟内心清楚,这只是表象,她虽说在各地开办开办田庄拓荒,利用小统子开矿,建立各类作坊等等。
    实际上根基尚浅,与那些世家大族没法比。
    而且她已经动摇到了人家的利益和地盘,所以各种事情层出不穷。
    这个时候变体现出背靠朝廷的优势了,私下里的动作江一舟不怕,杀回去就是。
    而明面上,那些如雪花一样的诋毁取缔田庄的奏折落到皇帝案上,都一律打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