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0章 此去万重山(1)
作者:寒江一柏舟   定南卫:楚王府最新章节     
    天和二年,夕月,末,京师无雪。
    此时的长安城里,还浑然不知北面的秦王殿下已经与当今的年轻天子歃血立誓,引军西去,故而哪怕贵为当朝朱紫的郎君门户里,也多是惴惴不安的。
    先帝驾崩未久,这座长安城里主事的,却已从梓宫停留在大行宫的仁宗皇帝和即将启用天盛年号的杨宸变成了监国的蜀王杨宁,在先皇之死的疑云当中,秦王势不可当的兵锋又近在眼前,的确很难让人不去多想,是否几日过后,那位在凉雍之地不可一世,永文七年带兵横扫漠南王庭的秦王殿下又会是这座长安城里新的主人。
    但无论世人如何惶恐不安,寻常情形下奉天殿的争斗终究还是离寻常百姓太远,等到真落到百姓的头上时,大多又是无力阻挡只得任其自然罢了,所以这日子,总归是要过下去的。
    京师各处衙门和皇城宫门的白绫之外,因为年关将近的热闹并未缺席。京师屡遭变故,比起太宗皇帝登基之初那几年,如今的热闹,又是万万比不上的。
    “闪开!”
    一支从淮南道庐州星夜兼程赶回长安的骑军拿着如今已然不复存在的“楚王府腰牌”冲进了长安城的安化门。
    才不过半年,安化门守将已经三易,今日换作了在杨宸重返长安时为其奔走的千户恒渊,作为长安勋贵之后,他对眼前这位背负一个檀木盒子风尘仆仆的楚王府旧部并不熟络,但看着此人手中的楚王府金制腰牌,直觉让他觉着眼前之人非自己所能得罪,所以没有多加盘查,便将这支骑军放入了长安。
    “将军”
    恒渊望着这行人往宫城的方向狂奔而去,心里也有些疑虑,昨夜刚听自己的父亲长郡侯恒頔说起,秦王领军屯驻于阳陵卫,天子也亲率三千亲军直入阳陵而去,恶战似乎不可避免,问他可有在秦王帐下的旧交,一旦情形不测,需有人代他们向秦王问好。
    在太祖高皇帝立国,短短三十五载,凭借开国之功得封公侯的勋贵们在一场又一场浩劫里十去六七,就那开国八公府,除了赵家平反之外,不也就只剩下宇文家,曹家和邓家了么?
    一家公府倒下,会牵连数十家侯爵伯爵府,本就是同气连枝而荣,所以覆灭时,自然难以独善其身,他长郡侯府能一次次屹立不倒,靠的不就是这出多方押宝的戏码么?
    “将军”
    副将见恒渊没有反应,又试探地喊了一声,恒渊方才如梦初醒,转过身来回道:“怎么了?”
    “卑将先恭贺将军了”
    看着自己副将一脸喜气洋洋的恭贺,有些不明所以,一面走向城门一面问道:“何来的喜事啊?”
    “将军何必遮掩,来日将军荣升,可别忘了卑将们便好”
    此话一出,恒渊更是糊涂了,看着排队入城的百姓本就因为耽搁渐久有些不满,刚刚又见着一队官军直接纵马入城渐渐有些怨气,恒渊不得不拿出京师城门主将的气势,扯着嗓子骂道:
    “都急什么急,先皇国丧,秦王举兵,多事之秋,监国有命,京师各城门需细细盘查入城之人,以免乱贼混入京师作恶。谁再他娘的胡咧咧,可别怪本将手里这把刀不认人了!”
    布衣多寒苦之人,被这轻轻一唬,自然也就不敢再有多言,他们敢骂娘不假,可刚刚恒渊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严查出入京师之人乃是监国的蜀王殿下之意,他们又哪儿来的胆子骂如今在奉天殿里监国的蜀王殿下,遑论蜀王殿下的母妃,太宗皇帝的丽妃娘娘。
    “你这话倒是给我绕糊涂了,如今的时节,哪儿来的喜事?”恒渊对副将的话能起一分好奇的心思,全然是因为话中的“荣升”二字。
    副将打量了周围一番,故意放低了声色说道:“将军莫非不知,刚刚放过去的人是谁?”
    恒渊摇头说道:“此人拿着陛下潜邸的腰牌,估计来头不小,可陛下登基,南征的大军也已归于五军都督府之下,该赏官赐爵的早已赏了,此人风尘仆仆,瞧着落魄得很,本将倒的确不认识。”
    副将听完,脸上的喜气散了些许,但仍旧装作一副恭贺的表情,为恒渊解了玄机:“将军刚刚可曾看到此人身旁那个孩子?”
    “还有个孩子?”
    “嗯”副将点头说道:“虽穿着罩甲,可脸庞稚嫩,不过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模样”
    “有话就说完,再这么啰唆,小心挨揍!”
    恒渊的好奇心已经无比迫切,一把将自己的副将牵到一旁,又小心翼翼地问道:“他们到底是谁?”
    “这孩子只有右手独臂,将军可曾听说,陛下在南疆潜邸时,曾收留了一个羌人孩童,永文七年时,辽逆作乱,兵围京师,陛下引军在城外平乱,险为辽逆所害,就是这个孩子,拼死抱着辽逆的腿,被辽逆砍断了手臂也未罢休,终为陛下等来援军。就这一件事,只怕这孩子此生的荣华富贵皆非将军你我所能望其项背的”
    恒渊的眉头微微皱紧,还是有些不明所以,又问道:“可这,与我有何关系?”
    “这孩子知道了,刚刚入城时默不作声那人将军还猜不到是谁?”副将问完,看见恒渊那懵圈的神情,心里愈发失落,有些后悔为何要提醒自己眼前这位本事不大,全靠自身那份侯府的血脉和当初乱局里侥幸帮了当今天下的运气才坐到自己头上的顶头上司。
    “陛下的三千亲军,多是当初潜邸时名为骠骑营的骑军营,陛下亲任主将,副将便是刚刚将军您放进去这位,姓罗名义,陛下就藩定南卫时的锦衣卫指挥使,后为陛下所信之用之,陛下奉先皇之诏,往江南彻查税案时,带的便是此人。只是卑将不知,江南到底是何事困住了他,陛下南征结束都回京奉诏登基了,他才匆匆回京。”
    “你说这些,与我有何关系?老子还以为你说的是什么呢”恒渊嘴上说着不在意,心里却在暗自庆幸,自己刚刚幸而没有得罪这位不久之后的当朝新贵。京师武勋渐渐凋零,宇文家旧部被一分为二,大多被留在了蜀中,些许跟随宇文恭去了北宁城,如今可用的,无外乎邓家和曹家,但两家自广武帝驾崩后已经多年势弱,不成气候。如今天子登基,大可以尽情擢升自己从前的旧部来填补因被姜家和李家牵连而位置悬空的将军之位。
    “将军!”
    见恒渊要走,副将连忙一把扯住了他的衣袖,示意恒渊放低身子,耳语道:“刚刚幸得将军未曾得罪于他,还给其便宜,待假以时日,将军大可趁此机缘,结交于他。那时,当朝的勋贵也必会主动示好于将军这样的武勋人家,若能与此人交好,将军荣升之日,岂不指日可待?”
    恒渊面露一喜,但其后的话,更令他惊喜无穷:“还有,卑将来此守城时,曾为皇城羽林卫百户,曾听说,当今的鸿胪寺内,有一个被陛下送入宫中的女官,本为东羌郡主,后为羌王所害,为陛下所救。陛下往江南彻查税案前,将其送入宫中,本先为乐府女官,后又为先皇的贴身女官,先皇驾崩之前,又被礼送出宫,皇后娘娘入大宁门母仪天下后,还曾亲自派人往鸿胪寺颁布谕旨,重给了她郡主之身。等先皇国丧之期结束,陛下必定要充实后宫,将军何不让家中的夫人和侯爷夫人去鸿胪寺里亲近亲近?若是能有人在后宫为将军美言,将军和侯府早日受封国公,不也指日可待了么?”
    “混账东西!朝廷官眷,岂有与外邦番女结交的道理!”恒渊骤然暴怒,势大力沉的给了自己副将一记响亮的耳光,骂完便头也不回的走开。副将抬手摸了摸自己生疼的脸颊,吐了一口有些血腥的唾沫在地上,悄声骂道:
    “装个什么东西,老子给你指条明路还给脸不要脸,要是老子也是侯爷之子,哪还轮得着你在这儿装腔作势?”
    一口血水被留在了长安城门处冰冷的地板上,罗义和阿图返京了,为杨宸带来了吴王杨洛一道庆贺他登基的贺礼,但朱红色的宫墙内,自以为来到终点的罗义却并未能立刻面圣。
    杨宁因为监国不得不将蜀王妃一人撇在八王府巷内,独自一人每日与内阁重臣留在宫中打理天和二年这年关将近时各道各州送来的奏折。奏折堆得满满当当,但大多都是表露自己恨不得为先皇殉葬和为新君驱使,肝脑涂地,在所不辞的折子。
    这样的意义截然相反的折子,往往都是大宁朝的封疆大吏们极短的时间内一道手书,甚至极有可能刚刚写完那份表露因先皇驾崩不胜哀痛,既为人臣,恨不得自己代先皇而死的折子墨迹未干便又立刻开始提笔手书庆贺新皇登基,自己当继续为君父效犬马之劳极尽谄媚。
    杨宁虽为监国,可深知军国大计,并非自己可以擅自决断,所以往往都是交由内阁重臣参议草拟,极少主动开口。小事交内阁,大事快马直送阳陵御前的日子里,索然无味的他也只好将这样的折子一一分列出来,故意留在杨宸的御案上,好让自己的兄长瞧瞧这些都是大宁朝怎样的“忠臣良将”
    既是严冬,在刺骨寒意伴随着冷风呼啸而过时,哪怕是在大内禁中也无从避免,罗义直江南启程时已是半月前,那时的江南,才不过刚刚初雪,并未像京师这般酷寒。
    因为先皇驾崩仓促,整个大内之中,仍旧是从前的宫人居多,看着穿着各式丝绵宫衣的奴婢们一队队埋头从自己的身边经过,又皆是生冷的面孔,罗义不禁觉着这座宫城,太过寂寥,太过陌生,全然没有了在楚王府里时,那般如自己家的亲近。
    一个穿着锦鲤宦官朝服的宦官拦在了罗义继续前行的路上,负责引路的太监一见此人,便匆匆下跪喊道:“见过干爹”
    “将军交给我了,你且下去罢,我带将军去见蜀王殿下。”
    “蜀王殿下?”罗义脑子里盘算了千百种可能,也没有想明白,自己如今要面圣,为何还得先见一见蜀王殿下。
    虽为当今天子的旧部,可此时的他,毕竟没有官身在肩,所以只能按着宫中的规矩来,唯恐自己失了分寸给杨宸惹出什么麻烦。他远在江南,并不清楚长安城里发生的一切,更不知为何匆匆一别后,自己的主子就从被褫夺军权的楚王殿下变成了今日的九五之尊。
    这座陌生宫城里的情形他毫不知情,也自然无从知晓,何处是危险。
    等为自己引路的宦官离开,罗义方才向眼前那个明显尊荣一番的宦官说道:“烦请公公通禀一声,末将要面圣复命。”
    罗义还以为是自己的孝敬银子没有给到,让这帮阉人故意带着自己在宫城里兜圈子,所以连忙掏出了自己衣袖中所剩无几的银两。
    “公公”
    装着散碎银子的锦袋被这宦官一推,还有些惶恐地回道:“哎哟,罗将军,我哪儿敢收您的银子,咱家知道您要见陛下,可是这般蠢货恐怕没和将军您说明白,瞧着您手中的腰牌就胡乱给您引进来了。”
    “公公此话何意?”
    罗义明白,和这座宫城里这些不男不女不人不鬼的打交道,总该多留一份心眼子的,但他如今能给的,只有这些,一身上下,只有藏在怀间的那只玉镯最是珍贵,可玉镯是他在江南百忙之中难得给纳兰帆寻来的礼物。
    “有些话,等将军您见着了该见的人,自然明白”
    宦官不肯再多说,无论一路上罗义如何问,他都未漏一字,瞧着相遇的宫人们一见此人皆是退避一旁行礼,罗义无奈之下也只好跟着他行走在长长的宫廊间。不知走了多久,最终被引到一处亭台上,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只是故意露着背影之人身上所穿的,乃是这宫内最高一等的司礼监太监才能穿的赤色锦鲤朝服。
    “回掌事的,人带来了”
    “可曾被旁人知晓?”
    “掌事的放心,没人知道小的是带将军来见您”
    “知道就好,若是误了事,走漏了风声,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诺,小的退下了”
    这番场面,换在从前,罗义是无论如何不敢想的,听声音,他已经知道站在眼前的人是谁,可是看着李平安穿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宦官服,又看着自己跟前这位显然年纪和资历都远在李平安之上的公公对李平安这般毕恭毕敬。也不由得在心里感慨一句,何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等到跟前的宦官退去,四下无人后,罗义方才行礼道:“末将罗义,见过李公公”
    李平安也不再装腔作势,连忙跑到罗义身前扶起了行礼的罗义,又羞又愧的脸红道:“哪儿敢让将军给我行礼,若是陛下知道了,还不拔了我的皮?”
    “哈哈哈”见到熟人,罗义也自在了许多,笑道:“看公公这身官服,已是司礼监的交椅了,末将本就该行礼”
    “将军可千万别这么嘲弄咱家了,将军远在江南,尚未回京,如今归来,封侯赐爵不是近在眼前?只是如今情形,容不得你我寒暄”
    李平安走到罗义身边,把手摸到了罗义身后所背负的盒子里:“这是吴王殿下让将军送来的?”
    “嗯”
    “庐州的事,前日我已经收到了密报,将军不必再与我多言”
    “那陛下也知道了?”
    罗义紧赶慢赶,终究还是晚了天子的耳目一步,听闻京师已知道消息,那他便轻松了许多,但李平安却摇头说道:
    “恐怕将军还得再多赶一日的路,秦王举兵,陛下已经率军去阳陵了,一旦京师有其他人听闻消息,怕是少不得让陛下烦心,还请将军早些赶去阳陵,将吴王之意和这盒子里的东西一并面呈御前,这消息最多还有三五日便会传回京师,届时如何行事,还需请陛下定夺。”
    罗义顾不得在宫中多问什么,又是扬鞭,继续向北。
    一路上,冰雪消融,泥泞不堪,就如同他所背负的消息,注定会惹得人不厌其烦。
    半月前,在天子国丧和新君登基的消息一道传入淮南道和江南道不久,吴王杨洛率水师沿江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