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种花生
作者:芒芒芒果1   穿成福星奶娃,逃荒后被团宠了最新章节     
    甚至,田亦鸣还紧紧抓着哥哥手。
    李春香哪能看不出两个孩子对她的疏离,她心里酸涩,却又不知该说啥才好。
    老太太拿过田老三手里的荷包。
    她没打开,只是掂了掂。
    而后走来两个孙子身旁,将荷包交给亦凡说道,“这是你娘给你去书院的学费。”
    “你自己收好。”
    老太太是故意说出田亦凡要去书院给李春香听的。
    亦凡读书的事很快就会传遍安平村,而安平村里好些妇人都在大屋那边干活。
    这事儿李春香早晚会知道。
    既如此,那她就告诉李春香,也免得她觉得田家花了她的钱,让她心里不舒服。
    李春香果然捉住了重点。惊喜之余,就要快跑上前来问问儿子。
    却刚往前走两步就被拦住了。
    没得办法,她只能在原地问,“亦凡你真的要去读书了吗,是去哪个书院啊?”
    田亦凡看了看母亲。
    终究是紧紧抿着下唇没说话。
    田老太明白孙子并非是不想跟他娘说话,而是还没确定能考中,他便不想说。
    老太太就替孙子回答,“还没定下来呢,最近正在物色!”
    “你且先回去吧,等过段时日定下来后,老婆子自会告诉你的!”
    李春香有些小失望。
    也不知她是失望儿子不愿意跟她说话,还是失望儿子还没有选好书院。再看看两个儿子…
    本还想再跟田亦鸣也说说话。
    田亦鸣在对上她的目光时,竟立即躲到了哥哥身后。
    李春香还有啥可说的?
    她啥也没再多说。
    走了!
    眼瞅就要到五月,安平村的村民都已经种完了蔬菜,接下来就是粮食了。田家现在虽有猪下水的营生持家,但庄稼也还是要种的。
    农村人就是这样,家里有粮,心里才能不慌。
    就是若正常情况来说,他们家有十几口人,只种2亩半的田地肯定是不能够。
    本来,老太太还想再买些地。
    却随着猪下水生意越来越火爆,老太太就决定不买了,多卖些猪下水换钱买粮食也可。
    安平村这个季节种玉米和高粱。
    老太太在4月底时就让老二和老三他们买10斤的玉米种和10斤的高粱种回来种那二亩田地。
    另外,先前崔将军“准备”的花生种也马上要派上用场。
    不过这段时间的崔将军比较忙。他就让杨钊过来分发花生种。
    五月的第一天,安平村的村民基本都来到田地。
    杨钊亲自带大伙刨地,捣坑。
    当然,种植方法以及花生坑的深浅度都是田果果先前就教给崔将军的。
    崔将军又转交给杨钊。
    捣坑的工具就是现在农村用的那种好似自行车囫囵式的手推滚筒,滚筒外圈钉木块。
    木块的长短和距离都需计算。
    崔将军想的特别周到,很早就让杨钊去工匠铺给安平村每户的村民都定制了一个。
    大伙这又是跟着田家沾了光。
    若非田家,崔将军哪会过来管他们啊!
    故而,在种植时,大伙对田家的夸赞就连绵不断。
    田果果也跑过来凑热闹。
    这段时间,田果果一直在家锻炼走路,她现在的走路速度虽还是慢,却比先前又进了一步。
    谢书言拉着她的小爪爪慢慢走,她已经能从家里走来田地了。
    杨钊这边刚教大伙捣完坑。
    接下来就是种植。“每个坑里扔两到三粒花生即可,切记不要扔多,否则会长不开,影响收成。”
    这点,其实是个庄稼汉就知道。
    大伙都是应声跟着学。
    田果果也从自家地头抓把花生种下地劳作。
    小丫头穿着身奶奶今早特意给她挑选的红色刺绣布裙,头上扎着两个可爱的小揪揪。软糯糯的小身板时不时弯下腰放进坑里两颗种子,时不时再站起来往下个坑走。
    忙碌的小模样可爱又讨喜。
    别说,也还真是挺像那么回事的!
    谢书言瞧她干的起劲,也跟着来干。
    可他刚才并未听见杨钊说的啥,那双好看的丹凤眸都只顾得盯着自家媳妇儿了。
    生怕媳妇儿一不小心会摔了!
    毕竟这可是田地里啊,坑坑洼洼太多了。
    所以,他并不知道每个坑放几颗种。
    他也随手抓把花生,学着媳妇儿的模样往坑里扔些,扔些,再扔些…
    也就扔三回吧。
    他手里的种子就空空如也了。
    田果果也看呆了。
    这是干嘛呀?
    谢书言的手不大,一把花生能抓十几颗,扔三个坑,相当于每个坑最少五六颗花生。
    所以,这是…
    败家来的吧?
    却说,家里有只这么败家的崽子要咋办?
    她小果果只能…
    “花生种…不能放多,每个坑里放…两颗或…三颗即可,你放多了…快拿出来。”
    耐心给谢书言解释遍。
    再跟他一起捡种。
    谢书言就喜欢跟媳妇儿一起干活,闻言那可真是…
    不但把多出来的种子捡出来,就连该留下的种子也捡出来!
    田果果…
    安平村每家每户基本都是挪出了半亩地来种植花生,约摸一天功夫全部种完。
    傍晚。
    杨钊顾不上回去跟将军报备,先给村民们讲解花生的出芽时间。
    约摸6—10天即可出芽,未出芽的可再等几天,若几天后还不出芽就得重新补种。
    大伙围在地头听他讲,认真记。
    杨钊讲完也不久留,起身就要走。
    田老太急忙喊他留下吃完晚饭再走吧,其他村民也都是纷纷附和。
    杨钊还有军命在身,婉言拒绝。
    五一种完花生,紧接着就是高粱和玉米了。
    田家是可以不买地了,但村里好些人家还是要买的,村里就掀起波买地热潮。
    准确说是争地热潮。
    杨秋辞和里正包括村长那边都要忙炸锅了。
    田家这边倒是一切如常。
    就是在种高粱和玉米时,田果果又把种子换了,依旧叮嘱奶奶定要用她的种子。
    老太太好奇,却没多问。
    两亩地种的很快,田家老少齐上阵,三天时间就都种完了。
    转眼间就到了五月中旬。
    这段时间,田老四每天都在京都的书铺游走,背书,抄书几乎成为他的日常。
    同样一起的还有田亦泓和田亦凡。
    明天便是考试的日子,他们今晚更是十分的刻苦,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看书。
    老太太瞧着心疼。
    想说让他们先歇歇,却刚开口就见他们齐刷刷起身,异口同声道,“我吃完了。”
    而后,各自回屋读书。
    温氏和何氏知道婆母是担心小叔子和孩子们,赶紧劝说老太太宽心。
    况且,他们也就忙今晚,明天考完就可以好好歇歇了。
    老太太重重叹口气。
    没说话。
    次日清早。
    叔侄三人天不亮就进了城。
    他们起床的动静很轻,悄悄洗漱悄悄牵着驴车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