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蒋美凤结婚
作者:假乐   七零年代挣的钱,穿越回去照样花最新章节     
    三天后,蒋美凤结婚的日子。
    蒋美凤是要从知青点出嫁的,李知微早上早早的到了知青点。
    此刻知青点的门上、窗户上已经贴上了喜字。
    院子里也很热闹,站着很多村民,都是等着看新郎过来接新娘的。
    李知微进了屋里,就见蒋美凤坐在凳子上,上身穿着红色的衣服,下身穿着黑色的裤子,脚上一双小皮鞋,整个人焕然一新。
    一个大娘正站在她的身后,在给她梳着头发。
    袁霜和古英两人正站在一边围观,见李知微来了,就悄悄的跟她说,这个大娘是会计家请来的,村里最有福气的老太太。
    怎么个有福气法子呢,就是子孙满堂,孩子孝顺,家里富裕。
    请这样的人来梳头寓意好。
    可见会计家是很重视蒋美凤这个儿媳妇了。
    蒋美凤的头发被盘了起来,戴了一朵红色的头花,新娘子气质一下子就上来了。
    如果不说话的话跟平时的时候真的是判若两人。
    蒋美凤装扮好后,就来到李知微三人面前,转了个圈对三人说道:“你们看我这一身好看不。”
    三人异口同声道:“好看”。
    蒋美凤得意的咯咯笑起来:“我这全身上下的衣服鞋子花了30多块钱呢,真是心疼死我了,可是我家红军说了,只要是我喜欢的不管多贵都给我买,可真是的。”
    三人:对对对,你说的都对,可下是结婚要搬走了,俺们就不跟你对着干了,赶紧嫁出去吧......
    蒋美凤见三人没说话,还以为是羡慕、嫉妒她呢,心里更加痛快起来,觉得自己以前受到过的屈辱可算是能还回来了。
    正在她还要再说些什么的时候,就听到外面响起一阵喧闹声。
    “新娘子快出来,你婆家人开着拖拉机来接你了。”
    外面有村民兴奋的冲屋里喊道。
    蒋美凤一听开着拖拉机来的,面上得意更深。
    也不再搭理三人了,赶紧往外面走去。
    现在结婚不实行堵门、找鞋啥的各种婚闹,新娘子只要跟着新郎到对方家就成了。
    蒋美凤刚一出屋子,外面围观的村民们就发出一阵阵惊呼声。
    “哎呀,你看她那身衣服,颜色多鲜亮,太好看了。”
    “快看,她脚上穿着的是小皮鞋,我去县里商场看过,那一双鞋就要18块钱呢。”
    “哎呦我的天老爷,这打扮在咱们这可是头一份,会计家可真舍得给这个儿媳妇花钱。”
    “要知道他们家这么舍得我当初就找范红军了。”
    “可拉倒吧,你想找,人家范红军也看不上你啊。”
    ......
    蒋美凤听着周围村民各种评论她穿着的话语,脸上乐开了花,心里更加觉得自己选择范红军是对的。
    残疾咋了,人家家里有钱啊。
    看看现在,多少人后悔没嫁给范红军,还多亏自己出手早。
    李知微三人和其他男知青一起,都出了屋子。
    就看到拖拉机果然停在院子里,拖拉机的车头前还绑着一朵大红花,喜气洋洋的,而开拖拉机的正是张师傅。
    蒋美风看着院子里的拖拉机,寻找着范红军的身影,可是里里外外看了一圈,也没找到。
    倒是看到范红军的弟弟,范红旗从拖拉机上下来。
    “红旗,你大哥呢?”蒋美凤问道。
    “我大哥不方便过来,我代他来接你,嫂子,咱们现在就走吧。”
    蒋美凤脸色不好了起来。
    谁结婚新郎不来接的,迎着周围村民们的视线,她感觉自己现在很丢脸。
    范红旗见她没动,继续说道:“嫂子,咱们快些回去吧,家里那头都准备好了,咱们别耽误时间。”
    蒋美凤也无法,只能坐上了拖拉机。
    张师傅开着拖拉机,突突突的往会计家而去。
    许多村里的小孩子们追在拖拉机的后面跑,边跑边鼓掌,嘴里边叫着“新娘子、新娘子”。
    知青点看热闹的村民们也都陆陆续续的走了,都往会计家去吃席。
    众人三三两两的一起,边走边议论蒋美凤的穿着打扮,议论着开拖拉机接新娘还从未见过,议论今天新郎没来接新娘等等事情。
    李知微也要跟知青们往会计家去,就看到了张芳芳和张天一。
    她快步走过去,说道:“小方、天一,你们也来了。”
    “在家待着也无聊,就和我弟过来看热闹。”张芳芳笑着说道。
    “那咱们一起走吧。”
    张芳芳姐弟两人跟知青们同路一起往会计家走,路上张芳芳就跟众人说了会计家出钱给村里,用拖接新媳妇的事。
    原本村里是不同意的,没有这个先列子,但是会计家大手笔,一出手就是2块钱,只是拉一下人在村子里跑一圈而已,大队的村干部们就同意了。
    也是给村里创收的事情,况且大家既是同乡又是同事的,不好再拒绝。
    就这样,开拖拉机接新娘子的事情开创了先河。
    从这以后,给村民们打开了新思路,有那家里条件好的,为了面子的,都会出钱雇村里的拖拉机结婚,后来这项业务还拓展到了外村,给上阳村增加了不少额外的收入。
    话说回来。
    李知微等一众人到了会计家。
    会计家的院子里搭起了一个大塑料棚子,棚子里摆了一些桌子,过来吃酒席的人都在这个棚子里坐着等开饭。
    在棚子的门口,还坐着一个人,是专门收礼金的。
    知青们都事先商量好了,每个人随礼2毛钱。
    这都是看在会计的面子上随的。
    那人收了礼金,就在本子上记上名字和礼金数。
    李知微扫了一眼那个本子,上面有随礼1毛的、5毛的,还有随10个鸡蛋的,等等,类型很丰富。
    众人进了棚子里,找了个没人的桌子坐下。
    这棚子里面还是有些冷的,但是也比露天强的多。
    在东北农村,人们基本上都是在冬天办婚礼,因为其他季节忙着干活,只有冬天才有空闲,所以办红白事的时候盖这种棚子是很常见的。
    渐渐的,棚子里就坐满了人,闹哄哄的。
    还有许多人来的晚了,就没有地方坐了,只能回家去或者找地方待着,等着第二悠开饭的时候再过来。
    众人坐了有一个小时,就闻到有饭菜的香味飘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