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我想实现三支一扶
作者:小面包   穿越替嫁流放县,种田发家我最横最新章节     
    “种地吧。”
    路人不太确定,毕竟他们谁也没见过在大雨里种地的。
    雨这么大,水一冲下来,种子都冲散了。
    还怎么种?
    林宝初不想解释。
    丰耕县县城里的人,九成都是流放到此的高官达贵或者高官达贵的后代,他们根本不懂种地。
    他们是来接应粮食的。
    “替我谢过外祖母。”
    一群人站在衙门门口的屋檐下躲雨,同时,迎接从城外驶来的马车。
    “老夫人托我问一句,舅父可还好?”赶车的马夫抹了把脸上的雨水。
    “好着呢,谢外祖母惦记。”
    马车上的粮食卸下之后,车夫又赶车走了。
    来接粮食的人,找了几个下人把粮食挑回去,也离开了。
    衙门归于平静。
    “原来还可以这样啊。”林宝初扭头问沈戟,“沈戟,你家人也会给你送粮食吗?”
    沈戟看了一眼远走的马车,不语。
    他被禁足在丰耕县十年,从未有人给他送过吃的用的。
    他的沉默,林宝初看懂了。
    她安慰道:“那以后咱们也不给他们送。”
    有她在,以后的丰耕县必将成为一个超级富饶之地。
    “等我们把甘蔗、玉米、西瓜种出来了,咱们就使劲儿往外卖,但有一点,绝不卖给盛京城,气死他们!”
    林宝初畅想着。
    盛京也有她不想接触的林家人。
    沈戟埋头苦干,他承认,她这番话说到他心里去了。
    听着挺爽的。
    要真有那么一天,他还真想看看盛京那群人的反应。
    两人耕了一个上午,才耕了四道田垄。
    主要是雨太大了,开田垄的时候还得开沟,进度就慢了许多。
    中午的时候,太阳出来了一小会儿。
    林宝初衣服都来不及换,赶紧从空间里拿了野优香的稻种出来放在太阳下浸泡催芽。
    这种子,是她前世去参加农产品种博会的时候,替老乡们选的。
    只是没想到,种子买回来,还没送到老乡手里,她就穿越了。
    种子便‘滞销’在她空间里了。
    “夫人,吃饭了。”沈戟热了昨晚的剩饭菜。
    看到她搬了厨房里的大水缸出来泡种子,他惊讶不已,“这稻种哪来的?”
    他记得,留存的稻种已经在一个月前,被他磨了吃了。
    她这又是从哪儿弄来的稻种?
    林宝初抬头,心虚地转了转眼珠子,“我自己带的,嫁妆。”
    她的嫁妆有好几个箱子,但只有她知道,里面都是空的。
    嫁妆已经在送亲的路上,被送亲的车夫、媒婆瓜分光了,只有几件她的衣服和布匹,连首饰都被拿走了。
    幸好沈戟不惦记她的嫁妆,没有开过她的箱子,否则就露馅了。
    两人简单用了饭,又歇了会儿,下午继续在地里干活。
    傍晚的时候,雨就下大了。
    天空黑沉沉的,墨青色的云像一张大网,带着狂风和大雨压下来,笼罩整片大地。
    压抑得人喘不过气儿。
    林宝初被大雨限制了行动,只能待在房间里出不去。
    沈戟捧着一碗仙草冻正在偷乐。
    “沈戟,你在丰耕县说话管用吗?”她突然问。
    沈戟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问,还是点了点头,“且说得上话。”
    父皇并没有剥夺他的爵位,他仍是个王爷。
    “为何这么问?”
    “我在想,能不能在丰耕县内实现三支一扶。”
    一个集中流放的地方,也有它的好处。
    被流放的人,流放前大多都是达官显贵或者能人名仕,多的不说,至少他们识字。
    这对丰耕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种地他们不懂没关系,丰耕县十二个村落的村民能耕种就行。
    现在难就难在,十二个村子太散。
    不光是地理位置,还有各村的乡风、文明、经济程度、人口分布、耕作难度等,均不相同。
    且衙门根本就没有掌握这些村子的情况,衙门的户籍簿十年前就断更了。
    沈戟曾跟她说过的丰耕县三万人口,也是十年前的数据。
    现在是什么情况,他们无从得知。
    要想振兴丰耕县,得先从了解丰耕县开始。
    “三支一扶是什么?”
    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沈戟莫名感到熟悉。
    自从林宝初来了这里之后,他好像一直在问这个问题。
    林宝初放下毛笔,“三支一扶就是支农、支教、支医,以及扶贫。”
    “支农……”他第一个词就听不懂了,“这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我问你个问题吧。”林宝初迂回道:“如果你要发展丰耕县,你会怎么做?”
    突如其来的探讨,让沈戟觉得手里的仙草冻都不甜了。
    他认真想了想,“种地,种出许多许多粮食,让大家都吃饱穿暖。”
    “种地没有错,那假设张家和李家一样,都是十口人十亩地。”
    林宝初给他举例子,“张家有完全劳动人十口,李家有完全劳动人一口,那这两家种出来的地,是一样的吗?”
    沈戟自知这不一样,“夫人,你若想平均,用张家的粮食救济李家,怕是会适得其反。”
    他还是挺有见解的嘛。
    还知道平均不可取。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出一些政策,帮助李家,保障他们最基础的生存问题。”
    劳动力是发展的第一要素。
    特别是在这个毫无现代化工具的古代,人力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环。
    他们得保证人口是增长的才行。
    “如何保障?”沈戟还是不懂。
    衙门可没有那么多银两去做这些。
    “这种时候,就体现了三支一扶的重要性。”
    林宝初把自己前世扶贫的经验,结合丰耕县的情况,简单地跟沈戟说了她的想法。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李家十口人,为何只有一个人能劳作,是家里孩子多还是有病人?”
    “搞清楚了李家的情况,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病治病、有学上学。”
    “……”
    她说了很多,也很详细。
    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她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而且这些想法,惊为天人!
    沈戟只是听她说,便觉得热血沸腾,迫不及待想要大干一场。
    就好像,富庶、美好、繁荣的丰耕县,已经出现在他眼前了一样。